史官的风骨

2013-05-14 21:51廖华玲
前线 2013年7期
关键词:史官风骨晏子

廖华玲

我國史学年代悠久,历史文献卷帙浩繁,绵延不辍,有“左史纪言,右史纪事”之说。其实,“史”,一开始并不是指哪本书,而是指人,就是那些从事历史记载的史官。《文心雕龙·史传》中就写道:“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

手执狭长竹片制成的简册,认真记录史事,这样的史官当年居于何种社会地位?司马迁回答道:“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商周时代,观测天象、算卦之人不是坐在背街小巷摆摊的风水先生,而是非常位高权重的人士,有时甚至能决定国家命运,国家摊上大事,帝王都要问卜,以化解吉凶祸福。史官的地位同他们差不多。

史官文字就是历史记载。“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重视历史,让人们对史官非常敬畏。才、学、识,乃史官必备,“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但更重要的是,当史官,须心术正,风骨凛然。

《左传》载,晋国重臣赵盾得知晋灵公要杀他,于是连夜逃走。赵盾族人赵穿不满,把晋灵公杀了。之后,赵盾回来,立了晋成公。晋国史官董狐,记录这段历史时,就写“赵盾弑其君”。赵盾分辩,灵公并非我杀。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结果仍以“赵盾弑其君”记载于史。为此孔子赞董狐乃“古之良史”。可惜,自古多文人而少良史。

无独有偶,《左传》还有一个相似故事。齐棠公之妻棠姜,是东郭偃的姐姐。东郭偃是崔武子(崔杼)的家臣。棠公死,东郭偃为崔武子驾车去吊唁。崔武子看到棠姜很美,便喜爱她,让东郭偃为他娶过来。棠姜住进崔府后,齐庄公却和棠姜私通,崔武子由此怀恨齐庄公。其时,齐庄公发兵进攻晋国,崔武子便想杀死齐庄公来讨好晋国。一日,齐庄公去府上问候崔武子,乘机又欲与棠姜幽会。棠姜和崔武子从侧门出去。侍人贾举带兵士们围攻齐庄公,齐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与崔杼订立契约,也不答应;请求在太庙自杀,还不答应。齐庄公无奈要跳墙,结果被乱箭射死。

当时齐国名相晏子立在崔氏门外边,他的手下人说:“您也要为君王而死吗?”晏子说:“他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手下人说:“逃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逃走?”手下人又说:“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到哪儿去?”说着晏子进去守着齐庄公尸体大哭,然后依礼数跳跃三次以表哀悼才出去。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不久崔武子拥立景公为国君,自己出任宰相,庆封做左相,和国都之内的人们在太公宗庙结盟。晏子向天叹气说:“婴如果不依附忠君利国的人,上帝明见此心!”于是就歃血与盟。

齐国太史记载这段历史,并没有因崔武子未杀“得民心”的晏子而遮掩崔武子杀死齐庄公之事,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国君。”结果崔武子处死了太史。太史的弟弟继为史官,仍秉笔直书:“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武子又把太史的弟弟处死。太史的另个弟弟继任史官,照旧不怕死,还这样写:“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杼大怒,再将其处死。可没想到,太史的第三个弟弟仍接茬这么写。崔杼一连要了三个史官的命,却没能让他们畏惧,风骨反倒一个比一个硬,崔杼毫无办法,只好作罢,由史官如实写去。南史氏听说太史一个个都死了,冒着杀头危险,拿着写有“崔杼杀了他的国君”的竹简前往宫中,半道上听说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晋董狐、齐太史的风骨,感召后人。民族英雄文天祥就在《正气歌》中吟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发誓要做像他们那样风骨凛然的人。

忠诚于史实真相,是什么就写什么,绝不隐讳遮掩,直笔治史,乃至不惜用生命来维护真实,这便是史官的风骨。

然而,史上也有风骨无存的史官,他们为了某种需要,为了个人利益,伪造历史,篡改历史,贻害后人。《北齐书》记载,北齐人魏收作《魏书》,凡与他意见不同的人,即使好事一大堆,他也有意不写。谁敢在他面前耍态度,他便留下贬斥你的文字,让你背历史黑锅。故后人将《魏书》称之为“秽史”。

为何“自古文人多良史少”,盖因古代史官不可能脱离统治者的意志和时代局限,做违心失实记载不可避免。但“对己清正”方可以“对史公正”。如果他们都能像晋董狐、齐太史这样有风骨,记载下来的东西就会客观真实很多,就能给后人留下更可资借鉴的历史。

其实仔细想来,何尝史官如此,大凡人都当有风骨。不管你才多高、官多大、钱多多,如果少了风骨,那注定是立不稳身子的。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史官风骨晏子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秦汉时期史官制度与文化分析
风骨
风骨
荷花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用生命去写历史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