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猪场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3-05-15 08:10张建国
兽医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头份免疫抗体效价

张建国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畜牧兽医中心,陕西商洛 726000)

近几年来,笔者在日常的诊断中发现,猪瘟在猪场特别是中小型猪场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据近三年的统计记录,在诊断的100余病例中,与猪瘟有关的在60%以上。表现开始症状不明显,萎顿、持续发烧,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减轻,停药后又反弹,反复不断,症状明显后经实验室检测,多与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等呈现混合感染或继发、并发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链球菌、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导致诊治难度加大。可见,猪瘟在猪场呈多发态势,在各种病原混感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猪瘟在我国作为一种老病,已经防治了半个世纪,特别是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防控力度,采取了各种严格的消毒灭原措施和100%强制免疫政策。但时至今日,猪瘟仍然多发。原因何在,笔者结合自己在基层一线的诊治体会和感受,谈一些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一、原因及分析

(一)病原复杂化,隐蔽性更强,防控更难 在几十年高强度免疫压力下,猪瘟毒株发生了大的变化,据报道,猪瘟病毒的株型变化率已达74%。中低毒株由于与疫苗株在抗原性上的某些差异,能够规避免疫抗体的中和反应而得以在机体生存。据报道妊娠母猪的带毒率达到11.57%,特别是一些老场,带毒率更高。母猪自然感染猪瘟病毒后,不出现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状态,可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不仅使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仔,还可将病毒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使仔猪发生先天性感染,出现免疫耐受,接种疫苗不产生抗体,并长期带毒、排毒。感染猪群在垂直传播的同时又可水平传播,造成了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同时反复、交替进行,形成猪瘟传播的恶性循环链,而且这个链条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常常被忽视和误诊。带毒猪如被其它场调入,则会形成新一轮传播循环链。种猪带毒持续感染和仔猪先天性感染,已经成为猪场猪瘟常发最重要的原因。加之当前病原复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Ⅱ、伪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等在猪场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更容易激发猪瘟,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可抑制猪瘟免疫抗体产生,造成猪瘟免疫失败。

(二)中小型猪场饲养管理粗放,生物安全体系缺失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保障动物不发病或少发病,所采取的一系列杀灭病原,减少感染的防范措施,是猪场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但中小型场相对于大中型猪场来说,缺乏长远规划,设施不全,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一方面在饲养管理上不注意饲料质量,营养搭配不平衡;玉米及各种饼粕类长期被霉菌毒素污染;为防病治病、促进生长,大量抗生素甚至激素类违禁药物滥用。加之养殖地方狭小,温度、通风换气、光照等小环境控制不好,空气污浊、应激大,使猪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等等。这些因素都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免疫力低下。另一方面没有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易将病原传入。如消毒措施落实不好,没有定期消毒;没有必要的隔离设施,人员、车辆随便出入;粪污不处理随意排放、堆积,蚊蝇满天飞;病死猪不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随便乱扔,或偷偷地将死猪低价卖给猪贩子,造成疫病蔓延扩散。特别是中小型猪场由于没有繁育能力,常常需要外购、引种,极易将隐性带毒猪引入。在笔者撰稿的前两天,商州区4个小猪场因从河南内乡引种相继发生猪瘟。据资料报道50%的猪瘟都是由异地调运引起的。

(三)疫苗免疫问题较多,效果不确切 疫苗免疫仍然是目前防控猪瘟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但从当前的免疫效果看,情况并不乐观。中小猪场由于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原因,虽然进行了100%的免疫,但不时有免疫后发病现象。调研中通过免疫效果监测, 猪群免疫合格率只有64.2%,可见免疫抗体低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疫苗质量问题。疫苗质量是免疫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是疫苗免疫的根本。但从各地传出的报道情况看,疫苗质量实在是令人担忧。曾有多次报道,猪瘟细胞苗被牛粘膜病病毒(BVDV)污染,猪瘟脾淋源苗在疫苗中查出含有兔出血症病毒(RHDV)等。在效价标准问题上,我国病毒效价标准低于欧盟标准很多,对当前多发的亚临床感染不能完全阻断。疫苗生产过程中很多人为操作以及试验动物个体状况等不稳定因素,各批次间的质量稳定性,也是人们所关心的。

疫苗如果病毒含量低,就不会效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抗体,长期抗体不足,可诱导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用被污染的疫苗接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牛粘膜病病毒(BVDV)不仅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而且BVDV感染妊娠母猪还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诱发母猪流产、产死胎与弱仔,也可使产下的仔猪产生先天性感染。

2.运输、保存问题。猪瘟冻干苗在- 15℃时保存期为1年, - 8℃时保存期为半年, 于8℃~25℃处有效期为10 d。实践中疫苗供应是经过厂家、省、地、县、乡村、猪场,周转环节多,耗时长,而且运输途中颠簸、晃动、温度变化无常, 特别是到乡镇后不妥善保管,造成疫苗病毒效价进一步降低,猪场使用时疫苗效价已大打折扣。如商州区今年春季使用的政府采购猪瘟脾林源苗生产日期是20120801,有效期20130731,春防开始时已过去近半年,现在使用的已接近失效时间,此时再用免疫效果肯定不好。

3.持续性感染和仔猪先天性免疫耐受的影响。发生持续性感染种猪,体内同时存在血清中和抗体与猪瘟病毒,呈现对抗平衡状态。如果这时给猪只接种疫苗,其疫苗可被猪体内血清中和抗体而中和,使其缺乏免疫抗体,猪只易感染病毒造成猪瘟的发生。妊娠母猪带毒,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使其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注射疫苗不诱导免疫应答,不产生免疫抗体,并长期带毒与排毒。

4.免疫抑制的影响。当猪群中存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及细小病毒等感染时,会造成猪体免疫抑制,对猪瘟疫苗免疫接种产生干扰作用,影响免疫抗体的形成。另外还有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如痢特灵、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机体B 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免疫前后使用这些药物会降低免疫应答, 影响免疫效果。

5.免疫程序问题。由于中小场不具备监测条件,缺乏技术,免疫程序混乱、不科学,一些小场根本就没有免疫程序,导致免疫顺序、时间把控不好。一是在母源抗体高时接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影响免疫抗体产生,或是在母源抗体已消耗殆尽时接种,造成免疫空白;二是与其它疫苗的接种同时进行或间隔时间短,引起疫苗之间的竞争性抑制,影响免疫效果。特别像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等本身就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果时间安排不好,影响很大;三是一些猪场为了省时省事而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而联苗免疫效果不确切。

6.操作不规范。实验证明,在夏季早晨稀释符合标准的疫苗,即每头份含150个兔体反应量(RID),而在傍晚检验,每头份只剩15个兔体反应量,一天中效价损失达90%。因此稀释后的疫苗降解速度很快,如不能在短时间内用完,必将影响免疫效果。另外,注射疫苗时如果消毒不严格,不坚持“一头一针”,注射剂量不准,动作粗暴,“打飞针”、“打跑针”, 或针头过粗过短、 疫苗返流、疫苗保管与使用失误以及猪群健康状况不佳或其他疾病的存在等,都会使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影响免疫效果。

二、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疫苗质量 一是提高疫苗病毒效价指标标准。根据当前猪瘟防控实际,建议国家建立以阻断亚临床症状为标准的疫苗效价评价体系,大幅度提高现行疫苗病毒效价指标标准。二是生产企业要切实把好质量关,不断加大关键环节的科研攻关力度,改进生产工艺,从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到疫苗检验出厂,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把控每一个细小环节,保证疫苗安全高效。三是要加强疫苗效价管理。政府在集中采购时,要关注疫苗生产时间,对生产日期较长的疫苗不予采购;尽量减少运输周转环节,由县级限期直接向省级调运,省去市级环节。同时加强冷链设施建设,给乡镇站配备必要的冷藏设施,给猪场免费配备冷藏包等。四是加强质量监管。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厂家生产的每批猪瘟疫苗都要认真进行抽检,把好质量关,严防低劣的疫苗出厂。对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要针对具体情况,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进行从严处罚,决不手软。

(二)强化猪瘟的免疫接种 一是要高度重视疫苗接种,不能心存侥幸,敷衍了事,要按计划及时免疫,做到不漏针、不漏畜、无免疫空白。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有监测条件的猪场,可以做抗体监测,即在抗体滴度处于临界值以下(猪瘟抗体保护临界值为1:32)时接种,同时要注意与其它病毒性疫病接种的时间间隔,综合考虑以确定本场最佳首免时间、加强时间及再次的免疫时间。对老场或有疫情威胁的猪场,可适当加大剂量,产生足够的免疫抗体,一方面保证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界强毒攻击,另一方面对亚临床感染的回归也有积极的作用。无条件的小场,可按如下免疫程序进行:猪瘟脾淋组织苗仔猪25~35日龄首免,每头肌注1头份;60~70日龄二免,每头肌注2头份;后备种猪应于第1次发情配种前15 d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2头份;生产母猪跟胎与仔猪同时免疫,每头肌注2头份。妊娠期间不接种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4月份与9月份各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2头份。三要规范操作。疫苗取出后要认真检查,对过期、破损的疫苗坚决不用;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用生理盐水按头份准确稀释,不得胡乱用凉开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严格消毒,注射剂量要准,选择针头要合适,动作轻柔,防止针头松动或针管密封不好,造成漏液跑药,尽量做到针针安全有效。为了增强免疫效果,可同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

(三)加强饲管,做好场区内外环境的消毒灭源工作 一是注重饲料质量,保证饲料营养平衡全价,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对易引起免疫抑制的药物,要慎重使用,同时要控制好通风换气、光照等猪场的小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应激,提高机体免疫力。二是建立兽医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微生物对猪场的污染,防止疫病的扩散传播。如定期灭鼠、杀虫、驱虫;建立隔离设施,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频繁出入;选择高效广谱的消毒药做好平时的预防性消毒工作。三是做好无害化处理。对粪尿、污水要经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场区内外干净卫生;对病猪要严格隔离,及早诊治,病死猪严格按照“四不准,一处理”规定进行处置,同时加强环境消毒。

(四)加强疫病监测,淘汰净化猪群 中小猪场缺乏监测设施,可自行购买金标快速检测卡,简单方便,进行疫病的定性分析。一方面通过抗体检测,及时了解猪群的免疫状况。对免疫效果不好的,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抗体;另一方面通过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阳性带毒猪,尽早淘汰,净化猪群。

(五)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养殖制度 不从外地引种、调运,若确实需要,要进行严格的病原学监测、检疫,到场后至少隔离观察15 d,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混养,防止将隐性感染猪引入。

猜你喜欢
头份免疫抗体效价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2012~2015年重庆地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的监测
浅谈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生物效价法测定大黄炮制品活血化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