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船舶维修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2013-05-23 04:16廖建彬
中国修船 2013年5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船舶企业

廖建彬

(1.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2.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福建省具有3752 km海岸线、125个天然深水港湾。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约达3500亿元,占全省GDP的25%。新组建的厦门港,是福建发展的门户港、龙头港,也是海峡西岸建设中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厦漳泉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突出的对台区位优势,海洋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

2012年拆解船舶的平均船龄为28.6年,成交二手船平均船龄15.65年。其中,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700tEU(约10000 dwt)以上集装箱船 (不含多用途船)共计149艘,总箱位数44.8万TEU,平均船龄为12.5年,有大量船舶需要进行维修。据专家估计,仅集装箱船修船业务量2005~2010年增长接近32%。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修船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0亿~50亿元,占世界修船产值的19%~24%[1]。受航运市场的影响,新建造船舶数量较少,船舶呈老龄化趋势,必然产生许多的商机。新组建的厦门港和湄洲湾港重新整合港区资源,进出港的航班数量增加,这也就带来了大量的修船业务。文章着重分析厦漳泉地区的船舶维修企业的现状,提出在厦漳泉同城化框架下的船舶维修业发展策略。福建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及预测如表1所示。

表1 福建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及预测表[2]

1 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的现状

1.1 厦门港的自然条件及枢纽作用

厦门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国际枢纽港,也是我国主要集装箱干线港之一,闽南金三角对外贸易主要口岸。岸线总长202.3 km,其中适于建港的岸线60.5 km,锚地水深10~25m,航道水深15~25m,进港航道全长约42 km,水深14 m,1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进出港,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接纳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良港。

厦门港南北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具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天然深水良港,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在海运相关业务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2]作为海峡西岸航运物流中心,厦门港肩负着打通海西地区经济脉络、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使命。厦门港2012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72亿t,同比增长10.1%;集装箱吞吐量720.17万 TEU,同比增长11.4%。

1.2 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的现状

200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确立及其特殊定位,厦门港作为主要的集装箱大港,在经济腹地的不断拓展的同时,也为“海西”建设做出贡献。“十一五”以来,厦门港已投资145亿建设港口包括30个深水泊位,分别为17个集装箱专业泊位,3个多用途泊位,3个液体泊位,6个散杂货泊位,1个通用泊位[3]。福建省是厦门港的主要腹地,随着陆路集散系统和海铁联运的开通,腹地面积不断扩展,陆向经济对外已延伸至江西鹰潭、南昌、赣州、湖南永州、醴陵等地;间接经济腹地广东东北部、浙江南部和江西东部等地[4]。海向经济腹地已延伸至美洲、欧洲、地中海、美国西海岸、中东、澳洲等。

早在2007年度厦门港进出船舶就达400065艘次、42455万总吨,每小时有60多艘次的船舶进出港。2010年8月,厦漳整合港口资源,将古雷、东山、云霄、诏安4大港区并入厦门港。厦门港深水岸线资源增加27 km,厦门港区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延伸至漳州所有港区,开启了厦门港“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全新格局。厦门港2012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72亿t,同比增长10.1%;集装箱吞吐量720.17万TEU,同比增长11.4%。目前,闽台开通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航线有9条 (含客滚),10家班轮公司,年吞吐量超过70万TEU,约占两岸海上直航集装箱吞吐量的1/3。厦门港加强港口建设,致力于满足中远期货物吞吐需求,预测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500万t,其中外贸吞吐量10300万t,集装箱吞吐量1200万TEU,内支线中转80万TEU,国际中转35万TEU,台湾航线280万TEU。厦门作为大陆最主要的对台口岸,在两岸三通的航运业务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2 闽南地区船舶维修业的现状分析

2.1 规模

目前,在厦漳泉三地能为外轮提供修船服务的主要有:厦门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厦门海望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泉州泰山船厂、漳州友联船厂等。大多数修船厂所能承接的修理业务多是一些低附加值修理,而且设备、管理、修理工艺都与国内外骨干修船厂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规模大、技术强的修船厂更少,多数是小型的船舶服务公司,它们规模较小,有些甚至没有固定的技术队伍和修理车间,主要从事在港船舶简单的航修和保养。所修理的船舶是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老旧船为主。通过对闽南地区的大部分船舶修造企业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如图1、图2。

图1 闽南地区船舶修造企业规模

图2 闽南地区船舶修造企业硬件设施

新组建的厦门港和湄洲湾港区,每年进出港船舶约百万艘次,由此形成的船舶修理和配套服务业务是非常巨大的市场,但由于厦漳泉地区修船业和配套产业跟不上,这些船舶只能到其它一些港口城市进行维修。因此,随着厦漳泉在同城化过程的推进,应充分重视、发挥和利用这些优势,把船舶维修及配套产业作为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促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2.2 技术特点和服务能力

厦漳泉地区大部分船舶修造企业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龙头企业极少。多数企业基础较差,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规范,施工工艺落后,只能实施简单航修。许多企业没有船台,更谈不上船坞;工人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也比较低下,难以完成技术难度较高的项目和维修高附加值的船舶。一些船厂走访和调查的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闽南地区船舶修造企业修理经验

船舶修造业属于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几乎覆盖重工业的所有工种。船舶修造过程涉及到“造、拆、检、修、航”等多个环节,是综合性工艺,需要船舶修造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硬件设施和技术能力。因此,企业投资比较高,从业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在厦漳泉地区的几十家大大小小船舶修造企业中,能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极少,行业的凝聚力不强。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带动集群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剧。多数企业由于成本问题,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无法服务现代大型船舶,只能从事低端的维修服务项目。由于没有船坞,因而没有能力对水下工程进行施工维修。此外,厦漳泉地区船舶修造企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多数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中,有相当部分技术工人没有通过正规培训,未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上岗证书,或者“小证大用”,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3 闽南地区船舶维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规模及硬件设施落后

厦门主要以厦船重工为主的大型造船企业和一些以修船为主的小型企业,与厦门毗邻漳州、泉州有几家大型的船舶修造企业。厦门港区的船舶修造企业缺少大型的船台和船坞,泉州泰山船厂拥有岸线3600m,修船岸线1100m,有2座30万吨级修船坞在建,建成后将可修理3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以及升降式钻井平台、半潜船等海洋工程产品,该厂还配备各式起重设备和2万多平方米的机电车间,全部设施建成后,泰山船厂年修船数量可达250艘,钢材年加工量超过6万t。友联船厂 (漳州)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船舶修理、改装、建造,金属结构件加工及拖轮拖带等业务,公司有举力为8500t、长155m的浮船坞,以及175m×46m的船台等硬件设施,具有较强大型船舶修造能力。厦门及附近区域船舶修造的基础设施如表2所示。

表2 厦门及附近区域船舶修造的基础设施

3.2 技术力量低下,集中于低端服务

目前,中国在世界修船市场上具有周期短、质量优、价格低3大优势。常规修船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如换板能力,主要修船企业都已达到20 d的世界先进水平,有的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达到30~40t/d。常规坞修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在3~5 d。但目前,中国修船的综合能力在世界修船市场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船厂还是在从事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常规船舶维修,主要以修普通货船和油船为主。中国修船业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的修理和海洋工程修理方面,与新加坡等先进修船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具有不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企业比例如图4所示),修船技术力量的薄弱,决定了中国修船将被迫处于低端市场。而闽南地区的这种状况更严峻,船舶修造产业分散、规模小、档次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落后。

图4 具有技术人员数量的修船企业比例

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等原因,修船厂承修的多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项目,高附加值船舶及改装船舶数量极少 (图5所示)。加上施工组织落后,修船周期较长,以及机械化水平低,新技术和新工艺不足,所以对很多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修理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船厂收入低下,同时受到土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以及生产设备和技术革新。

图5 闽南地区修船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情况

3.3 高端技术人才匮乏,企业管理落后

尽管目前的修船业发展日新月异,但很多修船厂仍以工艺过程划分车间,车间内部再以工种划分工段、班组;施工方法仍按工艺流程进行,有的工程项目要由多个工种同时现场配套作业。由于分工过细,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闽南地区修船企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持证比例如图6所示。

图6 闽南地区修船企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持证比例

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高,操作技能低下,无证上岗现象严重,而且工人技能单一,适应面较窄;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意识较差,从而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其中包括许多是家族企业,其管理水平更低,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此外,管理人员的营销意识、质量观念、外语水平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闽南地区修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图7所示,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图8所示。

4 厦漳泉船舶维修产业发展对策

4.1 根据区域特征推进船舶服务产业结构调整

图7 闽南地区修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图8 闽南地区修船企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科学制定船舶修造产业的发展规划,强化对船舶修造企业的投资指导,三市整合各地分散的小型船舶修造企业,促进产业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的集聚能力,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产业。整合厦漳泉三地修船力量,可通过政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统一调配土地、海岸线等硬件的使用或转让)成立几个主要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整合一些现有的小型修船企业内部资源 (包括机器设备和人力资源),走集团化统一管理道路,加强内部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功能分割,进行合理科学的功能划分,整合技术力量,提升整体修船服务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修船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厦门岛内的思明区和湖里区主要是以船舶物流和船舶物料供应为主的服务范畴。离厦门岛最近的集美区应该根据其学村的特征,建设作为船舶服务业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基地,利用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优势,着力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船舶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并同时为临近行政区的修船和现代航运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此外,厦门地区工业体系比较完善,有机械制造、电子仪器等生产企业,有较明显的工业制造优势,若加以协调,开发新产品,为船舶生产配套产品是有可能的。①厦门市的电器制造企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比较发达,也有一定规模,如ABB电控厂等,可以投入生产船用配套的电子控制中心、通讯设备等产品。②海洋环保设备是一项新兴科技产品,如:污水、污油、粪便处理装置,垃圾焚烧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结合船用要求开发新的环保产品,以供修船配套。③钢结构及船用舾装件一般加工厂就可以制造。建造1艘3万吨级船舶外购的甲板舾装件,如门、窗、系缆桩、盖、罩、通风管等,外协费用就有1千万元左右。据有关资料统计,船舶一般配套占总产值的10%左右,可以把相关机械加工行业带动起来。

4.2 政府重视、积极扶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主要是要通过积极外引内联,吸引外资、侨资、台资和民资,把发展修造船业作为基础产业来抓,不能只搞小型设施,从国内外修船业状况看,中型和大型修船业务繁忙,利润较高。但搞大中型的修船设施,其基础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巨大,如果投产后不能保证有足够的修船客户,投资回收则难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泉州等地涌现出一批拥有资产超亿元的民营企业家,若能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其中一部分人热心投资,发展修造船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船舶修造基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优先在政府批复的海岸线建立船务专用码头,规划用地面积,建立修船通用车间,然后逐步地把相关设施和配套产业做大做强。政府部门应该利用厦漳泉同城化的契机,积极协调海事、船检、安监、国土、水利等部门,为厦漳泉地区船舶修造业发展保驾护航。无论从区位条件、港口综合条件、人文环境等来看,厦门港在两岸直航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积极协助推动船舶修造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台轮修造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闽台间的“五缘”优势以及两岸海上试点直航、小三通、两岸三地的通航经验,利用邻近台湾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对台船舶服务业务,建立与台湾航运企业联系的渠道,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台轮修造服务基地。

4.3 加强区域联系,形成多区域关联的产业链

现代船舶维修企业要向上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跨行业、优势互补的联合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作为船舶服务的企业,船舶修造企业要同外贸企业及设备生产企业和船务公司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他们提供生产计划和交易数据,并且要同他们分享战略信息,以便能同他们共同策划最佳的方法和采用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现代船舶维修企业要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多方位的船舶服务,使用户切实从中获得比它们自己经营船舶服务更多、更好、更经济合算的效果。在船舶修造基地附近区域建立技术、管理、销售、物资等综合服务中心,其中包括船舶修造技术开发中心、质量技术监督测试中心和物资配送中心,为船舶修造企业提供专业便捷服务。以船舶修造的实际需要出发,发展专业的配套企业、舾装和涂装公司以及船机加工生产企业。

在船舶机械配套方面有泉州市佰源船舶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属于佰源 (香港)机械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1月,地处新兴的中国第四大修造船基地 (湄州湾南岸),泉州惠东工业区 (距厦门仅1 h的车程)。公司规划用地面积约54万m2,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专业制造船用配套甲板机械、港口机械、石油-钻井机械、通用机械等重型机械产品。

5 结束语

国家的船舶行业振兴计划和海西建设战略规划,省委省政府提出“促进造船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等一系列政策给厦漳泉的船舶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对厦漳泉船舶维修企业的调研和分析,在厦漳泉同城化的框架下,通过战略的规划,优化整合自身的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三地各种船舶修理及改装工程水平,增加市场份额,培育和发展厦漳泉修船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修造船业出现质的飞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1]周月丽,卞婷婷.浅谈我国修船技术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 [J].造船技术,2013(1):7-9.

[2]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交通厅.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2008-2020年)[R].福建:2008.

[3]黄建设.厦门港口发展分析研究 [J].中国航海,2008(1):10-14.

[4]陈雄文.组合!整大盘海铁!扩腹地 [J].中国港口,2005(1):26-27.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船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爵士乐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