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3-05-24 07:09李红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视黄醇颈动脉氧化应激

李红丽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太原 030053

视黄醇结合蛋白 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是一种循环性脂肪源性因子,主要由肝脏及脂肪细胞分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与胰岛素抵抗(IR)及向心型肥胖等糖脂代谢紊乱疾病的关系[1-4],而有关RBP4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报道却较少,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RBP4水平变化,并结合相关代谢及氧化应激指标,分析RBP4与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12月,在本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CHD患者60例,均为稳定性心绞痛(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6.1±10.2)岁。根据颈动脉彩超IMT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增厚组40例(一侧或双侧颈动脉IMT≥1.0 mm),正常组20例(双侧IMT<1.0 mm)。所有患者1个月内未服用维生素A、铁剂,未合并严重感染,无自身免疫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晨起空腹采血,检测RBP4水平、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及血脂水平,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增厚组 RBP4 增高明显(P<0.01);MDA、年龄、TC、TG、LDL-C、SBP、DBP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SOD活性则表现为明显降低(P<0.01或<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RBP4及其他关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RBP4及其他关资料比较

注:与正常照组比较,#P<0.05,▲P<0.01

?

血清RBP4水平与MDA、SBP、T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231、0.245,P 均 <0.05),与 SOD 则呈负相关(r=-0.241,P<0.05);以 IMT是否增厚为因变量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4水平升高、高血压、年龄增高、血脂异常是C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 1.172、1.025、1.151、1.046,均 P<0.01),见表 2。

表2 IMT增厚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IMT增厚的冠心病患者其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者,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4水平升高是CHD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RBP4与C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表明其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6]。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有血脂异常,其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IMT增厚的冠心病患者不仅RBP4水平明显上升并且 TC、TG、LDL-C水平亦明显增高,且RBP4与TG呈正相关,此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8]。其机制可能为:RBP4水平升高可干扰胰岛素受体后信号的传导,使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降低,从而造成肌肉与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迫使脂肪细胞释放过多的TG作为替代能源物质,最终导致脂代谢紊乱[9]。

SOD是人体重要的抗氧化酶,而丙二醛(MDA)则是脂质过氧化的毒性代谢产物,本研究发现CHD合并IMT增厚的患者SOD活性降低,同时MDA水平明显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RBP4与SOD负相关而与MDA则呈正相关,表明RBP4可增强氧化应激反应[10],特别是其可能通过增强血管内膜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造成内膜细胞的过氧化损伤,进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具体机制虽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也为CH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可以通过减少的RBP4产生,或抑制其活性,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减缓CHD的发生发展。

[1]Trayhurn P,Wood IS.Signalling role of adipose tissue: adipokines and inflammation in obesity[J].Biochem Soc Trans,2005,33(5):1078-1081.

[2]Yang Q,Graham TE,Mody N,et al.Serum retinolbinding protein 4 contributes to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J].Nature,2005,436:356-362.

[3]Jurgen Janke,Stefan Engeli,Michael Boschmann,et al.Retinol-bindingprotein 4 in human obesity[J].Diabetes,2006,55(10):2805-2810.

[4]Hu C,Jia W,Zhang R,et al.Effect of RBP4 gene variants on circulating RBP4 concentra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Diabetic Medicine,2008,25(1):11-18.

[5]CabréA,Lázaro I,Girona J,Manzanares J,et al.Retinol-binding protein 4 as a plasma biomarker of renal dys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 type 2 diabetes[J].Journal Internal Medicine,2007,262(4):496-503.

[6]Kohzo Takebayashi,Mariko Suetsugu,Sadao Wakabayashi,et al.Retinol binding protein-4 level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7):2712-2719.

[7]潘优津,赵向彤,吴朝明,等.肥胖及糖调节受损患者血视黄醇结合蛋白 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7):400-404.

[8]苗宗玉,杨刚毅,李伶,等.T2DM患者空腹血浆视黄醛结合蛋白4水平及对罗格列酮治疗的反应[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1):1007-1009.

[9]Qi Q,Yu Z,Ye X,et al.Elevated retinol-binding protein 4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nese peopl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12):4827-4834.

[10]Kaneda H,Taguchi J,Ogasawara K,et al.Inc reased level of 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02,162(1):221-225.

猜你喜欢
视黄醇颈动脉氧化应激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视黄醇对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视黄醇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参附注射液延缓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
血β2微球蛋白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