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职院校“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论析

2013-05-24 06:17陆星星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在阐述构建“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烟草栽培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架,以及集团人才共育、内部管理保障和评价机制,为农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和示范。

关键词:农职院校;“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44-03

一、构建“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现代农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快速跨越期。然而,许多农业从业者的知识与技能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农业科学技术与管理,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刻不容缓。而能够为这一产业直接服务的,便是面向农业一线的农业职业教育。在现阶段,农业职业教育要以我国和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为导向,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改革教学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开拓性、创造性、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农职院校应该发挥自己在农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农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较弱、毕业生竞争力相对较差等。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农职院校也有其自身的困难,比如:农职院校的生源多数来自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的农村;企业在招聘时对农职院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冷落;多数农职院校经费紧张,难以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创造足够的条件;等等。

2.烟草产业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烟草产业是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烟草将对全省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玉溪发展烟草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烤烟种植历史悠久,烟叶质量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是远近闻名的“云烟之乡”。玉溪约有170万农业人口,其中约25万户100万人种植烤烟。作为全国重要的烟叶生产基地,市场对基层烟叶技术指导人员的需求量大,但受烟草队伍人才紧缺的影响,烟叶技术员大部分选自基层,他们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如文化程度不高、科技素质较低等,严重制约着烟草科学技术的快速推广。

从烟草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出发,推动烟草科技教育发展,对于提高烟草农业技术人才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加速烟草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现代烟草产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烟草科技的发展和推广必须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用得上、留得住、能力强、效果好”的烟草农业技术人才。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办出地方特色,是烟草产业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农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3,“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传统教学模式不重视特色化人才培养,尤其是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其培养的人才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地方烟草行业对应用型特色人才的需求。如何使农职院校的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在教学体系中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适应行业需要,承担起一系列生产和科研的重任已成为农职院校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玉溪烟草产业的优势,因势利导,实施校企产、学、研全面合作,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相关课程设置方案,根据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能力和顺序,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培养烟草应用型人才,创新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烟草栽培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多年的实践证明,农职院校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形成教育与产业同步的无缝对接,是新形势下农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的构架

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选择在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实施“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一整套面向“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教学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建设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探索“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法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推动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1.“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

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改思路,课程教学全面推行“学中练,练中学”,实行融校内教学实训、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实践、顶岗实习为一体的“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当地烟草生长的季节规律,从春季播种(2月)到秋季收购结束(10月),首先,新生入学的第二个学期,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以理论学习为辅助,以教学实训为主线的专业学习,全面认识本专业研究的对象,种植结束后,完成第一轮烤烟教学实训总结;其次,学生在第四学期春季来临之际,统一分配到烟草行业进行烟草毕业综合实习,从播种到收购结束,全程参与苗期管理、大田烟草栽培、病虫害防治、调制分级、收购等实践环节的学习,实习结束后,完成第二轮烤烟实习实践总结;最后,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全面提高专业综合技能。

2.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烟草栽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企业行业专家、教师共同参与制定。首先,根据烟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查和目标定位分析,确定主要岗位及岗位群;其次,在校内外专家共同研究及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依据岗位知识能力,建立相关课程教学体系;最后,经专家论证,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通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按照“行业岗位→工作过程→模块教学”方式,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其中,针对烤烟辅导员这一行业岗位,设置三个工作过程,即烤烟栽培管理、烘烤调制、烟叶分级收购,第一个工作过程包括烟草遗传育种、烤烟育苗技术、大田栽培管理、烟草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模块教学内容;第二个工作过程包括烟叶采收、烤房设计建造技术、鲜烟分级与编烟、烟叶调制等模块教学内容;第三个工作过程包括初烟分级、烟叶验收、烟叶包装与标志、运输与保管、收购工作流程、工商交接验收、仓储保管、打叶复烤等模块教学内容。

3.注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烟草栽培技术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要求的特点,结合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职业基础技能、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等三部分,实现实践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充分体现“课堂搬到田间去,课程跟着节令走”的教学特点。

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上,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条件及校外生产一线兼职教师的优势,采取“实验实训—综合实习一顶岗实习”等三种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说,实验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由专职教师指导完成,通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训练,对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考核;综合实习依托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玉溪市和县区烟草公司等行业,由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由行业的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考查其实习效果;顶岗实习则主要由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指导完成。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用人单位对学生动手能力评价均在良好以上。

4.打造以专兼结合为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不但有较深的理论教学功底,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通过招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等途径,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健全管理机制,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有意识地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采取专兼结合的校、企双导师制,指派有专业特长的学校教师与企业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农艺师共同指导学生的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的比例,建立专业教师轮训制度,有计划地选拔相关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大量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和高级农艺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体现出人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生产的特色。目前,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专职教师16名,即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助教5名,其中11名教师具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主持和参与多项企业科研攻关项目,73%为“双师型”教师;另聘用企业一线兼职教师28名,其中高级职称7人,均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三、“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叶澜认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机制是指保证内部主要工作的目标有效运作的基本程序与手段,具有维持、推动、反馈、调控、保障和促进内部管理系统协调发展等功能,是学校功能实现过程的规则型动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又各自独立的内外要素组成。“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教学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企业界人士的积极性,与烟草、农业等部门互动,建立和完善集团化培养、内部管理保障和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烟草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1.形成集团化培养烟草农业技术人才的共育机制

2005年7月,组建了玉溪烟草职业教育集团,从而打破市县界限和行业界限,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资源,发挥职业教育的规模优势。集团成立以来,集团成员间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方面稳步推进,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有所显现。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玉溪市烟草公司、红塔区烟草公司、江川县烟草公司、华宁县烟草公司、峨山县烟草公司、元江县烟草公司等烟草部门达成合作办学意向,不仅为师生提供了烟草科技研究与实训的平台,还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施及实习场所,烟草行业(企业)雄厚的实力为集团化培养烟草农业技术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2008年、2009年、2010年,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学生共570人分别到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红塔区烟草公司、通海烟草公司、华宁烟草公司和峨山烟草公司,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毕业综合实习。他们在集团成员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毕业实习的各项任务,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扶持进一步拓展了职业教育发展空间。烟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办学效益凸显成效。2005届毕业的19名烟草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为100%。依照集团章程,集团成员单位优先录用烟草职业教育部门培养的学生,集团成员聘用人数占该专业毕业人数的58%;2005年烟草专业招生132人,比2004年招生95人增加了39%,到2009年就读烟草专业的学生人数为515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2%。

2.建立健全“三季二结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的保障制度。成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实习,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学生实习期间由专、兼职教师管理。同时,遵循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要求,试行学分制管理,在“三季二结一提高”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参加校内外生产性实训等所获得的学分可替代部分课程的学分。学生修完学校规定学分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可毕业。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该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反馈制度,学生、教师、专家三方评教制度,优秀教师和学生评选制度,检查通报制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

3.建立和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学生和教师考评机制。根据课程性质、内容的不同,采取校企双方共评的考评机制。校内理论和实验(训)课程由教师依据平时表现、实践操作过程和考试成绩进行评定;校外实习实训则由企业兼职教师依据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机制由学生、同行及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评价等三部分构成。二是建立企业参与制定考核标准及评价机制。建立有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考核标准。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了解烟草行业对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和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三是完善督导评价机制。由学校领导、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小组,对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上课情况、学风情况、教师上课情况、教学效果等。

[陆星星: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如何构建以财务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