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2013-05-28 05:53李猛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新课程信息技术

李猛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选题背景的介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设计;最终提出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79-02

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技术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本质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也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步人知识型和信息型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军队和经济机构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在国家发展各方面的利用面积,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及军事力量的对比。重视劳动力信息技术方面素质的培养,就能够使国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占有有利的地位。因此,各国都把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放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发展的源头,正是对教育的发展,对中学学生的培养。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对高中阶段的课程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分为人文与历史、语言与文学、体育与健康、科学、技术、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领域。其中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两个项目。所有的课程都是采用成绩和学习历程的综合考量。高中生需要修够144个学分才能够获取高中毕业资格,这144个学分中,有116分为必修学分,其余的都是选修学分,其中每一个学分都对应18个课时的学习。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分比重有所上升,占到了四个学分,高中生需要拿到四个学分才能获取毕业资格。如果一些同学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打下更扎实的工科和理科基础,可以利用选修学分来继续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不论是从学分比重的加大,还是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独立出来,都标志着新课程改革对与信息技术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得到了认可。

信息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培养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调查问题,质疑研究的能力。大力的推进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般来说,在制定课程标准的专业人员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之间往往会出现理念与实践对话的隔膜以及新课程传递过程中的信息衰减,解决这种隔膜和衰减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但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会对教师提出多方面的综合要求。

(一)研读课标和教材

国家对课程制定的标准是一切教学行为改革的基础和指导纲领。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准则。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要首先对课程标准中相关章节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内容做到认真深刻地理解。虽然说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材都是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和优秀老师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在开发新课程之前,所以,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之前,充分的研读、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学生

学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实施对象,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很多人多现行的课程标准持质疑态度的原因也是因为学生智力和背景都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和智力水平等有一定的研究。真正的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把学生研究透了,你的课也就成功了80%。在对学生研究的基础,我们才能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的载体,应该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标准依据,从各所高中院校学生的实际晴况出发,有针对性的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料,以信息技术教材为主要的参考资料,同时结合参考教案、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和网站等各种课程资料。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突破学科问的限制、突破教材的线性结构、突破知识序列。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这些教学内容的教学周期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安排。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看,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改革后,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方式,对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新课程改革的现状,采用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等现代的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讲授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除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以外,还有很多信息技术基础和原理方面的知识点,而这些恰恰是高中生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面,需要教师通过讲授法给学生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讲授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的运用讲授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学习。为了避免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出现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等情况,教师应该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配以形象直观的ppt课件或者电影片段等演示手段,让学生的新旧知识建立起来联系,把教材中一些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易于理解的画面,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为后来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注重知识的时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突破教材的线性结构,采用学生耳熟能详的、非线性的应用实例来开展教学;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在实践中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指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学生分析任务,主要记录学生最对任务分析的结果,根据对任务的理解程度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阶段,通常提出许多解决任务的猜想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其次是学生分解任务,学生把具体任务进行分解,列出解决问题的大纲;再次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之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的利用完成任务所需的有效资源,并确保这些资源可以有效解决任务且不相互冲突,最后利用所获得的资源完成任务;再次是纠正错误和优化,学生检查完成任务的过程或使用的知识是否有错误,作品是否可以更加优化等。总结并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获取的资源的可靠性,理解新知识的正确性等;接下来是评价反馈阶段,针对学生制作的汇报任务的作品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对任务背后涵盖的深层知识点更好的理解;最后是对学习任务过程的反思。要考虑目前这个任务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与实施建议[J].信息技术教育,2011(5)

[2]段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之设想[J].信息技术教育,2011(2)

[3]徐福荫.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4]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新课程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