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倾听”——《南昌晚报》情感栏目“静之倾听”的运作之道

2013-05-29 08:27王卫明
中国记者 2013年5期
关键词:版面受访者栏目

□ 文/程 咪 王卫明

(作者分别是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来情感类栏目的兴起带来很多问题。如同质化内容充斥版面、低俗文化与价值倾向被广泛传播等。此外,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也给报纸情感类栏目的生存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情感类栏目该如何应对呢?

一、情感故事的特殊价值

1.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纵观近年来频发的跳楼、自杀等事件,其中因情感问题丧失生存信念的占有较大比重。而这种极端行为的产生往往就是因为郁结于心的情绪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疏解。当不良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失去理智的过激行为。因此,从长远上看,情感类栏目的正确运作,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

2.对报纸生存的价值

当然,情感故事不仅对社会和谐具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报纸的生存亦是如此。现如今,媒体环境竞争激烈,各大报纸纷纷依靠提高自身的可读性来影响受众的媒体选择行为。这种具有很强可读性的情感类栏目便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媒体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这类板块的正确运作甚至会提升整个报纸的社会影响力,为报纸增加读者群。拿《南昌晚报》“静之倾听”栏目为例,有读者就曾在版面记者傅静之的博客上提到,拿起晚报首先就找“静之倾听”板块。

二、“静之倾听”的故事与经验

1.关于“静之倾听”的内容分析

“静之倾听”栏目开办于2008年,每周一三五见报,至今已有5年左右历史。每周,“静之倾听”以三个整版的量、万字以上的文字与读者共享心灵隐秘世界,从中探寻个体在生命经历中的宏大意义,帮助读者在每一个讲述者的人生际遇中探寻心灵明灯。同时,这是一个充满积极意义的栏目,它以千姿百态的人生故事、人们喜闻乐见的情感叙述讲述人生真意,收获了一大批读者的认可和青睐。具体栏目有“情感问答”——主要是读者问询,记者回答;“情感日记”——主要是记录那些短小的故事讲述;“情感对谈”——发表记者在QQ上与来访者的互动对话等。

为了了解“静之倾听”这一板块的具体情况,笔者抽取了《南昌晚报》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的版面进行分析。通过统计,从2012年4月1日起至2012年6月30日,《南昌晚报》“静之倾听”版面共有37个,共计情感故事40个(除去偶尔刊登的情感日记),其中男性倾诉者仅有3例,占总数的7.5%,女性则占了大部分。此外,笔者还针对版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如图一所示:

数量 比例爱情婚姻 30 75%父爱母爱 5 12.5%婆媳关系 4 10%其他 1 2.5%

□ 图一

2.栏目编辑方针:以倾听、引导、调解为主

总体看来,“静之倾听”板块的主要形式是以受访者倾诉为主,文后配以记者手记,大体上可以算是一档倾诉型情感栏目。如2012年5月29日B48版刊登的《婆婆搅乱了我的宁静生活》一文,文中受访者讲述了与婆婆住在一起后发生的诸多摩擦,以及这种不和、不适应给她的婚姻生活所带来的干扰。讲述完毕后,记者傅静之在文后附上了“记者手记”,教导受访者对婆婆和丈夫的“小话”不必太在意,可能其中也存在误解,自己开开心心过生活最重要。同时也建议受访者的丈夫去跟母亲多多沟通,直接向母亲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和观点。

为了让“静之倾听”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与读者互动,让栏目风格更为活跃,该栏目在2013年新增了改版计划,从每周三个“静之倾听”板块中,拿出其中之一来做“情感话题”,借此吸纳各方观点,形成智慧的讨论,且邀请专家对此进行评点,从而帮助读者学会理性看待生命和情感。

3.采编感受

“静之倾听”版面的主笔记者傅静之在谈及自身从事同类栏目的采编感受时说 “可以说,静之倾听是一个相当纯洁的栏目,从不以低级素材来哗众取宠。每一个庸常人生中的故事,都自然可以提炼出芬芳,找对角度来写,每一篇普通的故事,都会有特别的意味和意义。那些点滴故事,每一则都可以促人反省,让不同的人在故事及文后的记者手记中找到自己对应的值得吸收的东西。简言之,正能量是本栏目的主导和主题。”

从刊登的情感故事来看,记者的这番话确实有很多的支撑。如2012年4月18日B32版刊登的《七年之痒》,受访者讲述了与丈夫结婚七年后所发生的种种矛盾与不快,诸如她待他好,却使自己没了尊严;丈夫开始动手打她;她没有处理好婆媳关系等。在耐心听完她的讲述后,静之告诉她“幸福在于宽容与接纳”。此外,通过受访者所讲述的内容,静之举例提醒受访者她丈夫好的一面等。虽然这些事情是很多家庭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很多人都无法正确处理。这种沟通交流的过程促人反省。

4.采编心得

据主笔记者傅静之介绍,在与读者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不能总是打断对方,总是想要评论对方;

二、把自己摆在和对方平等的角度上来倾听对方,给出建议的时候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姿态;

三、充分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有些人非常固执和特别,他只是想说说而已,这时要理解对方的这种心声,不要勉强对方来听你的建议;

四、以健康的心理来做这一切工作,不然无法承受强大的负面情绪倾泻。

此外,傅静之还告诉笔者,为了有更多素材来源,她个人的手机、QQ号、邮箱、地址等全面向读者开放,这样就可以随时接到求助。

三、情感栏目的改进方向

1.做强栏目品牌

首先,在不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对栏目进行宣传、包装。当然,这种包装不仅包括对版面内容的包装,还体现在版式上。报社可以专门请人为版面设计标识符,并且在版式编排上花心思,形成较为特别和有新意的专版专栏。此外,还可以增加与读者互动的环节,从而增加栏目内容的吸引力。

第二,对这种情感性专栏而言,记者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非常重要的。虽说“内容为王”,但是报社也必须注重对版面记者的宣传和包装,让记者具有自己的品牌。赋予能代表记者自身和栏目的logo等文化符号,使之成为一种标识。进而依靠记者的名声打造品牌栏目,带动起读者。“静之倾听”就有这样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宣传推广工作。如在形成了记者自身的品牌和知名度后,将记者推向更多平台,如广播电台、网络电台等,产生联合效应,加大对该情感类栏目的宣传推广力度;记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出书,既可以将本栏目所述内容修改编辑成册,也可以仅仅以记者自身名义出书;正可以考虑以记者名义推动一些活动的展开。

2.注入科学元素

如果仅仅是凭借自身经历和经验为读者解决问题,往往就不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更不能为受众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这对报纸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因此,为了提高栏目的科学性、专业性,体现栏目的权威性,应当引进专业人士,如情感专家、心理专家等。让他们针对受众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并提供实际可行的方案,从而纾解受众的情绪,更好地帮助受众解决情感问题。

当然,为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培养专家型记者。专家型记者既能具备记者的素养,又拥有科学的理论知识,集二者的职业素养于一身,也可为报社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拓展内容深度

处理题材时,一定要做到平衡报道,不能有主观情绪和主观倾向性,文字应尽量平和,要允许多种声音存在。为此,记者往往需要去深入了解事件,而非单一地听从消息源的讲述,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内容,必须要做到真实、公正。对于一些特殊题材的内容,应及时地进行后续追踪报道。此外,这种追踪报道也能丰富稿源、避免记者寻找选题之苦。同时也为栏目甚至报社培养出一批稳定的读者群。

4.丰富报道形式

如果仅是倾诉,那么这样的报道就很难有独特之处;如果仅是普及情感常识,那栏目无疑成了科普板块,枯燥不堪。较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倾诉+科普+调解+预防。

拿改版后的“静之倾听”这一板块为例,“情感话题”这一小板块的出现便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如2013年2月25日刊登的《没有出轨,却有致命伤的婚姻该不该维持?》,有支持“不再有爱就要学会分开”观点的,也有支持“有致命伤的婚姻也可以继续”观点的。每个观点下面都有陈述论据,当然文后也有专家观点,使形式更加多元。此外,因公益讲座专门形成的“心灵讲座”栏目也是形式上的一种新尝试。它主要是刊发讲座现场的课程内容以及心理师与读者互动的实况转录。

猜你喜欢
版面受访者栏目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