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城镇》中的达尔文主义解析

2013-05-30 04:52吴海涛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8期

吴海涛

【摘 要】论文探讨了达尔文主义思想的精髓及其对豪威尔斯的作品的影响;分析了贯穿在《一个孩子的城镇》中的自然选择原则,其中包括:适应原则、生存竞争原则和遗传原则。豪威尔斯对达尔文主义做出了回应,从一个男孩的视角描述了美国内战后的城镇生活,认为唯有适应、坚韧方可获得生存。

【关键词】豪威尔斯;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原则

1.豪威尔斯与达尔文主义

由于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内战的影响,美国社会的各种力量开始凸现。北方的资产阶级工业经济战胜了南方种植园经济,以集约化生产和大众消费为基础的社会结构逐渐成。基于美国社会当时的状况,美国现实主义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兴起。它是对浪漫思潮关于现实和人性的一种反动,是对内战以后美国生活的灰暗图景的回应。现实主义文学时期,文学创作致力于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野蛮的或粗俗低下的事物,并公开描述阶级间的生存斗争,与达尔文主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相呼应。威廉·狄思·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便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最富盛名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享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美誉。

豪威尔斯的早期创作以诗歌为主,1859年出版有《两位友人的诗》。他的诗作曾受到当时在《大西洋月刊》当编辑的罗威尔等人的赞扬,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顽强地走下去的决心。1866年他的第一部散文作品《威尼斯生活》问世,不久又出版了《意大利游记》。1866年,豪威尔斯担任《大西洋月刊》主编期间,出版了小说《他们的蜜月旅行》。后续出版了社会问题小说:《现代婚姻》 (1882)、《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1885)、新财富的危害》(1890)和《来自奥尔吐利亚的游客》(1894)及长篇小说《小阳春》(1888)。其自传体小说《一个孩子的城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孩子全家迁徙过程中所见所闻,运用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来分析作品,可以发现美国内战后社会生活的灰暗,对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于l9世纪中叶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即通常所指的进化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解释道,“新的物种形成包括三个形式:遗传、变异、选择。变异在这里起提供材料的作用,没有变异就没有选择的原材料;选择保留了对人有利的变异,淘汰对人不利的变异,没有选择就没有变异的定向发展;遗传起着保持巩固新的变异的作用,没有遗传就没有变异的积累”。[1]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体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的中心理论是“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2.达尔文主义对豪威尔斯的影响

豪威尔斯是文学界里靠个人奋斗而成名成家的人。豪威尔斯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一个乡村,家境并不富裕。或许正是因为出身卑微的缘故,豪威尔斯自幼便怀有必要出人头地的雄心。他向往波士顿或纽约,希望在文学上成一番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偏远的乡村,几经周折来到喧嚣崇尚财富的大城市,豪威尔斯在自身无权无钱的社会背景下,勇于挑战的个性,使自己克服自身缺点,后来,他终于成功了,被接纳进波士顿上流社会的圈子。进而融入上流社会,体现了达尔文主义中的适者生存的原则。

3.《一个孩子的城镇》的达尔文主义解读

“生物必然总是在生存斗争中,或者与无机环境做斗争,或者与不同生物斗争,或者与同种的其他个体做斗争,这种斗争是激烈的,残酷的,非道德的,没有一个能保证公平的神来监督它”。[2]豪威尔斯相信:在19 世纪的商业世界里,物质上的成功与道德的忧虑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3.1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

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体现在小说对该城镇冬季天气潮湿、夏季天气干燥,每两年或三年的河水上涨、村庄淹没等场景的描述,阐述了天气情况的恶劣及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村民生存困难。城镇村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恶劣的天气和生存环境进行斗争。

3.2城市富有者与穷人和缺乏专业技术的流民的斗争

由于战争的开始,大量的村民经历了磨难,涌进城市,手工业者的增加,带动了劳动力之间产生工作竞争,缺乏技术的流民逐渐失去工作机会变城市最低层的穷人,而城市富有者对劳动力的选择权增大进而对其压迫,引发了城市富有者与穷人和缺乏专业技术的流民的斗争。面临新旧社会的更迭、新旧价值观的转换时,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就难以在新的社会中找到容身之地,缺乏技术的流民在竞争中无法得到学习的机会,没有能力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因而被城市生活所淘汰,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3.3基督教与民主意识的宗教信仰斗争

豪威尔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城镇中的居民生活,城镇上定期会有戏剧演出,孩子们会从戏剧中知道神,并发现希腊式神话的迷人,对未来以神的向往想要去生活,但作为孩子的父亲时刻倡导的是以民主意识的宗教信仰看待今后的生活,由于战争的原因,平静的城镇不再平静了,基督教宗教信仰与民主意识间便产生了斗争。

3.4垄断资产阶级与中产阶级的斗争

小说还讲述了在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垄断资本由于资本主义大鱼吃小鱼的自由竞争而得以迅速形成和发展,劳动人民的处境日益恶化,阶级斗争不断加剧。中小资本不堪大资本的压迫和吞并,也起而抵制和反抗,资产阶级内部的斗争也很尖锐。在迅速形成的垄断资本与中小资产阶级之间也存在着吞并与反吞并的斗争。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欺骗和压制各种反抗者,为了实现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野心,必须有一种得力的思想工具来为自己服务。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逻辑正迎合了这种需要,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间的自由竞争。小说中通过对城镇发展的描写,展现了上流社会因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因循守旧,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大环境的困境,逐渐被新兴的社会经济阶层所取代,最终难逃厄运。

3.5白人与黑人的种族斗争

男孩的城镇边有一条河,河的那一边有一处茂密的森林,孩子们去森林里骑马,玩耍时遇到了印第安人,男孩们看到的却是野蛮人生活而令人羡慕的理想世界,在那里,从来就没有痛苦的成长经历。由于对印第安人生活的向往,文中孩子们希望他们逃出文明的国家,逃到遥远的西部,到那里就不会受到白人的歧视,便可有自己的生存环境,也可以避免白人与黑人的种族斗争,而适应新的环境以生存下去。

综上所述,豪威尔斯对达尔文主义做出了回应,从一个男孩的视角描述了美国内战后的城镇生活。论文通过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城市富有者与穷人和缺乏专业技术的流民的斗争、基督教与民主意识的宗教信仰斗争、垄断资产阶级与中产阶级的斗争、白人与黑人的种族斗争等五方面,运用达尔文主义理论对作品进行了阐述:唯有适应、坚韧方可获得生存。进一步验证了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强者生存”这一自然选择原则在《一个男孩的城镇》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达尔文.物种起源[EB/OL].http:∥www.talkoringins.org flags Darwinism.htm.

[2]Camphell,Joseph.The Hero a Thousand Faces[M].Pricetion University,1986.

[3]张帆.旷野的呼唤.中的达尔文主义.飞天期刊,2010.

[4]刘鹤玲.从竞争进化到合作进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新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