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关的领军人

2013-06-07 02:08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综合处处长研究员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2期
关键词:沈飞罗阳研制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综合处处长、研究员 潘 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潘新,是中航工业沈飞公司一名技术干部。

我们的罗总走了,但我一直觉得,他并没有离开,仍然和我们在一起,还在用他的智慧和激情,引领着、激励着我们。

我1996年进入沈飞。沈飞制造飞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飞机,两个兄弟单位关联密切,没多久,我就认识了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罗阳。罗阳当时才三十几岁。1987年,罗阳所在部门搞民品设计,市场很大,产品走俏,个人收入很可观。可罗阳坚持航空报国之志,放弃挣大钱的机会,报考北航硕士研究生,带着设计实践经验,回到校园苦读了三年书,结合所里的课题完成了毕业论文。上世纪90年代初,军工单位日子不大好过,有的年轻人选择了离开,而罗阳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所里,和一批满怀航空报国热情的年轻人坚守下来。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午休的时候也捧着书看。

罗阳外语学的是英语,看的都是英文专业书。有一天,他桌上多了一摞厚厚的俄文资料,大家有点奇怪。第二天,一本俄汉词典又出现在他桌上。原来,他开始攻俄语,边学边翻译,最后硬是把那些俄文资料全都翻译过来了。凭着这股劲头,罗阳一步步成长为所里拔尖的技术人才,参与了重要型号飞机的设计,在那批年轻人当中,最早成为高级工程师。

上世纪90年代初,他提出一种超前的设计理念,运用计算机仿真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个成果后来编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教材,直到现在仍然是很先进的。

罗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透明件材料人工加速老化研究,取得了成果,填补了空白。过去,舱盖老化试验的方法是,每年到海南岛太阳暴晒一百小时,再进行机械拉伸试验。罗阳提出,可以尝试用紫外线灯照射代替阳光照射。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是自然光的三四倍,长时间照射损伤皮肤,但罗阳毫不在意,在紫外线灯下记录每一组试验数据。经过多次摸索,试验获得成功。这种方法周期短、成本低,走出了国内飞机舱盖老化研究的新路子。

所里一位老同志告诉我,有一年,研究所在西北基地进行试验,受阻于一个技术难题,整个项目停滞不前。罗阳赶到后,分析情况,抓住要害,拿出了解决思路,大家眼前一亮:“对啊,这个思路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协作方的人悄悄问所里的同志:“他不是你们所的书记吗?”言外之意,罗阳是政工岗位,怎么技术上还这么厉害?所里的同志非常自豪地回答:“他是我们的书记,也是我们的技术领头人。”

2002年,罗阳调到我们沈飞。他始终高度关注航空领域前沿技术发展,带领我们掌握先进航空制造技术,把沈飞推上了更高的技术平台。只要有重要学术会议,我们都会告诉他。只要有时间,他就一定参加。为了避开会议接待人员,他总是叮嘱我们:“千万别说我是领导。”他和我们坐在台下,认真听报告,认真做笔记。

国家提出研制航母舰载战斗机的任务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飞共同承担了这一重任。罗总在设计、制造两边都是专家,他担任研制现场总指挥,创造了先进的设计制造手段和先进的组织模式。在设计阶段,沈飞几百人到研究所,提前介入设计。制造开始后,研究所大队人马进入沈飞,将设计延伸到制造,形成厂和所、设计和制造一体化态势,各方配合流畅,保证了技术快速突破、项目快速进展。

我们自主研制舰载机,面临多项技术难题。是罗总带领我们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突破了几百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次攻关。

第一次是制造折叠机翼。航母舰载机机翼必须能够折叠,而燃油、液压、操控各个系统都要通过折叠部分,无论机翼怎么折叠,这些系统都要正常工作,内部结构特别复杂,技术难度非常大。我们自己从没干过,关键技术外国人又不卖给我们。罗总下决心,我们自己干!他在攻坚动员会上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我们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罗总亲自点将,组建了折叠机翼研制攻关团队,进行技术突破和项目推进。他每天都要到工作现场,手里总是拿着两个本子,一个是所有攻坚项目进度表,另一个是密密麻麻的计算数据和他对技术难题的解决设想。大家说:“罗总是一手拿着催账单,一手拿着锦囊妙计。”罗总常把我们叫到他那儿研究技术问题。只要听到“罗总请你到他办公室去”,我们总是又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罗总每次肯定会提出我们意想不到、答不上来的问题,兴奋的是罗总每次都能给我们打开思路。在罗总带领下,折叠翼研制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零部件做了一套又一套,一次次地从头做起,拔掉一颗颗技术“钉子”。中国人终于为自己的舰载机插上了灵活的翅膀!

第二次是制造拦阻系统。拦阻钩是拦阻系统的关键部件。我们曾一度被这个拦阻钩给拦住了,连续几个月不间断研制,拦阻钩就是达不到设计要求,大家的精神都快崩溃了。罗总说:“不就是个钩子吗,它拦不住我们!”他和我们一起,把可能影响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所有因素一项一项列出来,精度、尺寸、配合关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断调整研制思路和主攻方向,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罗总指着几十公斤重的拦阻钩,拍拍项目负责人的肩膀说:“这个小东西没问题了吧!只要我们摸准了它的脾气,它就会听我们的!”

在进行拦阻系统综合试验时,有个部件出现故障。有的同志认为,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更换新部件就行了。罗总说:“绝不能这么简单下结论,故障原因一定要查清楚,不能有一丝一毫含糊!”他连夜启动设计制造全过程普查,将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发现,故障并非偶然,原因在于对设计思想理解不到位,造成批次产品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只是换换件,做简单处理,就会留下严重事故隐患。最后,这个部件重新研制,达到了完全可靠。在那以后,试验中无论出现什么故障,我们都会想起罗总说过的话,不把故障原因追查清楚决不罢休。

第三次是舰上起降试验。舰载机生产出来了,罗总要求研制团队全过程参加起降试验。他说,“这好比我们的孩子,就要上考场了,我们一定要盯到底、跟到位,确保它的最佳状态”。他多次到试训现场,详细了解飞机功能性能状况,针对试飞遇到的问题,组织研究改进。当他听飞行员说,油门杆操控有些不适,就马上组织调整,让飞行员满意。

2012年11月23日,歼-15成功着舰、滑跃起飞!我们欢呼雀跃,流下了喜悦的眼泪。

罗总20年设计飞机,10年制造飞机,是我国飞机研制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军人物,是新一代航空人的杰出代表。在他带领下,沈飞年年推出新型战机,让世界同行刮目相看!我们一定继承罗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技术经验,更加坚定航空报国信念,奋力赶超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为中国航空事业腾飞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沈飞罗阳研制
“骑士春晚”:给700 万骑手 办春晚
51岁外卖大叔给700万骑手办春晚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变 脸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一家四代都是航空人工龄累计已达700年
歌唱祖国 礼赞英雄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沿着罗阳的足迹寻找向上的力量
收获了一份精神——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