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水井下矿区陶瓷用绢英岩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2013-06-08 05:48黄定文戴天凤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凝灰岩硅化岩屑

黄定文,戴天凤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福建 福州 350001)

水井下矿区陶瓷用绢英岩矿位于福建省闽清县,该区交通条件便利,矿体规模大,矿石质量好。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北东向白洋断裂带的南西侧,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区内主要出露上侏罗统长林组(J3c)和南园组(J3n)酸性火山岩地层。区内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北东向的白洋断裂带,断裂带两侧节理裂隙较发育,区内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岩体沿断裂带侵入,呈北东向展布。受岩浆后期热液活动影响,南园组(J3n)酸性火山岩—流纹质晶屑、岩屑、玻屑凝灰岩广泛发生了硅化、绢英岩化、叶蜡石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局部形成了陶瓷用绢英岩矿。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有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二段(J3nb)和第四系(Q)地层(见右图)。

(1)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二段(J3nb),区内广泛分布,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展布,似层状产出。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第一层(J3nb-1):流纹质熔结玻屑晶屑凝灰岩。分布于矿区东部,呈灰、灰黄色,块状构造,熔结玻屑、晶屑凝灰结构,岩石主要由晶屑(晶屑成分为石英5%、长石<1%)玻屑和火山尘80%组成,岩石具硅化、弱高岭土化、绢英岩化。

第二层(J3nb-2):流纹质晶屑、岩屑、玻屑凝灰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呈紫红、浅灰色,块状构造,具晶屑、玻屑凝灰结构,岩石由火山碎屑物、玻屑、晶屑,少量岩屑及火山灰等组成,晶屑成分为石英5%~10%、长石10%~15%、少量黑云母,玻屑和火山尘75%~80%,岩屑少量。岩石遭受硅化、绢英岩化,其底部为弱硅化。本层为陶瓷用绢英岩矿赋存层位。

水井下矿区陶瓷用绢英岩矿地形地质图

第三层(J3nb-3):流纹质熔结玻屑、晶屑凝灰岩。分布于矿区西部,呈灰紫—灰褐色,块状构造,熔结玻屑、晶屑凝灰结构,岩石由玻屑、晶屑、火山灰等组成,晶屑成分为石英15%、长石25%,玻屑和火山灰50%,含少量岩屑、浆屑。岩石具不同程度硅化、叶蜡石化、绢英岩化蚀变。

(2)第四系(Q):残坡积层,分布于矿区北部、南部及地形低洼地带。岩性为砖红色、土黄色砂质粘土和含砾砂质粘土。主要成分为粘土质和火山岩碎块。

2.2 构造

矿区内地层呈单斜似层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矿区内未见构造断裂,节理裂隙较发育。

2.3 侵入岩

矿区的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仅见一条,地表风化强烈,呈球状,走向近东西,倾向南东,倾角83°,出露宽度约2.5m,长度约300m,呈岩脉状斜切矿体,破坏了矿体完整性,但对矿石质量影响不大。

2.4 围岩蚀变

受岩浆后期热液活动影响,矿区内岩石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硅化、绢英岩化、叶蜡石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其围岩蚀变与成矿有成因上的联系。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陶瓷用绢英岩矿赋存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二段第二层(J3nb-2)流纹质晶屑、玻屑、岩屑凝灰岩中。形态呈似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0~45°。矿区圈定一个矿体(即KT)。根据矿石矿物成分和含量以及结构、构造特征,分为三种矿石自然类型,每一类型圈定为一矿层,即KTa、KTb、KTc。各矿层的特征分述如下:

(1)KTa。

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呈似层状产出,出露长度1100m,宽度0~240m,沿倾向延深230m,厚度11~19m。矿石质量较稳定,规模较大。其成矿原岩为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矿石为土黄色—浅灰色,绢英岩化蚀变强烈。矿石主要化学成分(%):SiO271.76、Al2O315.91、Fe2O32.01、K2O+Na2O 3.71。

(2)KTb。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地表上沿走向断续出露,出露长度大于1100m,宽度0~160m,沿倾向延深约100m,厚度5~60m。规模大,其成矿原岩为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矿石呈灰白色—灰紫带红色,松散—块状,强高岭土化。矿石主要化学成分(%):SiO272.2、Al2O315.7、Fe2O32.20、K2O+Na2O 4.48。

(3)KTc。

赋存于高岭土化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质岩之下,地表未见出露。钻孔揭露深度4~68m,其成矿原岩为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熔岩。为深灰色,岩石状。矿石主要化学成分(%):SiO271.56、Al2O314.11、Fe2O32.34、K2O+Na2O 6.33。

上述各矿层基本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矿体主要化学成分(%)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自然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分为三类:

(1)绢英岩化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KTa)。

呈灰白—灰紫带红色,块状构造,具玻屑、晶屑凝灰结构。岩石中绢英岩化蚀变强烈。

(2)高岭土化流纹质含岩屑、晶屑凝灰岩(KTb)。

呈土黄色,块状构造,具晶屑凝灰结构,由火山碎屑物晶屑、塑性岩屑、玻屑及火山灰等组成。

(3)弱硅化、绢英岩化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熔岩(KTc)。

呈浅灰绿色,块状构造,由晶屑、岩屑和酸性熔岩组成。岩屑成分单一,为球粒流纹岩,晶屑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胶结物为酸性熔岩。

3.2.2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成分为晶屑:石英5%~10%、长石10%~15%、黑云母3%~5%,塑性岩屑5%~10%,玻屑、火山灰55%~80%。

3.2.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自然状态见有松散状和块状结构。原岩主要为玻屑、晶屑凝灰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似层状、块状构造。

3.2.4 矿石物性指标

抗压强度:19.9 ~41.3 MPa,平均值为32.65MPa。其他物性指标见表2。

表2 物性测试结果

3.2.5 围岩及夹层特征

(1)矿体顶、底板特征。

矿体未见直接顶板,间接顶板为第四系(Q)残坡积层,岩性为砖红色、土黄色砂质粘土和含砾砂质粘土。主要成分为粘土质和火山岩碎块。厚度一般在3~5m,最厚可达10m以上。

矿体未见底板。

(2)矿体周边的其他围岩特征。

矿体西部围岩为流纹质熔结玻屑、晶屑凝灰岩,呈紫灰—灰褐色,块状构造,强熔结玻屑、晶屑凝灰结构,由玻屑、晶屑组成。晶屑成分为石英15%、长石25%,玻屑和火山灰50%,含少量岩屑、浆屑。化学成分(%):SiO276.08、Al2O312.85、Fe2O35.08、K2O 1.35、Na2O 0.38。与矿层界线较清晰,呈整合接触。

矿体东部围岩为流纹质熔结玻屑、晶屑凝灰岩,呈灰—灰黄色,块状构造,熔结玻屑、晶屑凝灰结构,主要由玻屑、晶屑组成。晶屑成分为石英5%、长石<1%,玻屑和火山灰80%,含少量岩屑、浆屑。化学成分(%):SiO275.38、Al2O312.25、Fe2O33.66、K2O 2.09、Na2O 0.1。与矿层界线较清晰,呈不整合接触。

(3)夹石特征。

矿体中的夹石共见9层,均呈似层状,各夹石层的特征见表3。各夹石层总体上其连续尚好,且层位亦较为稳定。

表3 各夹石特征

3.3 矿床工业指标

(1)矿石质量要求:SiO265%~80%、Al2O3≥13%、Fe2O3≤4%、K2O+Na2O 2%~9%。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石最小开采厚度:1m;夹石剔除厚度:1m;最低开采标高:150m;露采边坡角:岩石状55°、松散状45°;最终开采底盘宽度:60m。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本区广泛分布上侏罗统长林组(J3c)和南园组(J3n)酸性火山岩地层,主要由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流纹岩等岩石组成。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在火山热液作用下,岩石普遍发生硅化、绢英岩化、叶蜡石化、高岭土化,蚀变强烈地段形成叶蜡石矿、绢英岩矿、高岭土矿。本区绢英岩矿属于热液蚀变型矿床。

4.2 找矿标志

酸性火山岩地层发生硅化、绢英岩化、叶蜡石化、高岭土化等,其围岩蚀变与成矿有成因上的联系,可作为寻找该类型矿床直接或间接的标志。

猜你喜欢
凝灰岩硅化岩屑
考虑颗粒随机分布特征的水平井环空岩屑起动流速
岩屑床清除工具携岩效率仿真分析
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大斜度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研制与应用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页岩气钻井岩屑运移规律仿真分析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福建平和深坑饰面石材(沉凝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凝灰岩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