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疗效观察

2013-06-12 11:12臧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乳癖麦粒肝郁

臧平



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疗效观察

臧平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 210014)

针刺;麦粒灸;肝郁痰凝型;乳癖;乳腺增生

乳癖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是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前5~15 d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经期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常有多枚,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肿块常随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而消长。本病属于中医学“乳癖”、“乳核”范畴。西医称为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笔者于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采用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本病4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女性患者,随机化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肿块直径最大径5 cm,最小2 cm。对照组年龄最小25岁,最大49岁,平均3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肿块直径最大5 cm,最小1 cm。两组年龄、病程、肿块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取肝俞、脾俞、膻中、乳根及肿块局部围针,配穴取血海、三阴交、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太冲。肿块局部散刺2~5针,其他穴位直刺,留针30 min。麦粒灸肿块中心最硬处、膻中、肝俞、脾俞,每处穴位灸2~4壮,以皮肤发红为度。针灸治疗均在月经来前10 d开始,10 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乳癖消,每次3片,每日3次。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

临床治愈:乳房疼痛、肿块均消失。

好转: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

无效: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检验,以<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乳癖多因情志忧郁、痰瘀凝结、冲任失调而成。足阳明胃经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若情志内伤、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气血逆乱,气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复因肝木克土,致脾不能运湿,胃不能降浊,则痰浊内生;气滞痰浊阻于乳络则为肿块疼痛。灸法是用艾绒或者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麦粒灸属于艾灸疗法中直接灸、小艾炷灸的范围,是用小如麦粒大小的艾炷在穴位上施灸,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作为灸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灸法,麦粒灸具有腧穴作用点更准确,热力更深透,患者更易于接受的特点。因其显著的益气固脱、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防病保健作用,对多种虚证、寒证、痰证、瘀证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与麦粒灸结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有较好疗效。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1.

2013-04-20

R246.3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12.1049

臧平(1983 - ),女,住院医师

1005-0957(2013)12-1049-01

猜你喜欢
乳癖麦粒肝郁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从麦粒到面包
名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乳癖67例
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