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四轮驱动”用好网络正能量

2013-06-25 09:04海口市委宣传部
今日海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四轮驱动海口市问政

群众遇到困难,发条网帖求助;想到了好点子,上网建言献策;专人盯着舆情,有事及时应对……在海口,“上网”不是赶时髦,而是党政工作中的“热门词汇”和普通百姓的“家常便饭”。

近年来,海口市把网络打造成民生“直通车”、民智“集纳器”、危机“缓冲剂”和网络“服务员”,“四轮驱动”凝聚起强大的网络正能量。

民生“直通车”

要不是亲身经历,海口市民谭佩芳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的一条网帖能产生如此大的“威力”。

谭佩芳老家在湖南,2002年在海口买了一套房子并定居了下来。根据当时的户口管理规定,谭佩芳母女符合户口随迁条件。可谭佩芳当年却轻信了一位“熟人”的话,没有到公安部门办理迁户手续,而是委托了“熟人”帮忙。没想到,一桩麻烦事也就因此开始了。

2012年4月,谭佩芳发现,自己和女儿的户口竟然都是假的,而原在湖南老家的户口也因迁出被注销,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当了多年的“黑户”。更为糟糕的是,女儿马上就要高中报名,若不能落实本地户口,今后的求学之路将会遇到很多障碍。

情急之下,谭佩芳想到了“问政海口”网络平台。8月22日,她在上面发了一个帖子,两天后就接到了公安机关户籍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经过详细了解,告知谭佩芳母女符合落户条件,只用了7天,谭佩芳母女的户口就办下来了。

谭佩芳的经历,是海口市利用网络解决民生诉求的一个缩影。2010年以来,该市把网络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通过“问政海口”等网络平台,认真倾听民声,及时排解民忧。网络,俨然成了解决民生诉求的“直通车”。

2011年8月,有网民发帖反映,海口市丘海大道进行整治后,许多工程车改停美华路两边,将本就很窄的路面占据,给附近上千住户出行造成不便。因路面被占,许多过往的车辆就高音鸣笛,让老人、学生无法入睡,出行也提心吊胆。此事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市政府要求由市政市容委牵头,市交警支队、秀英区政府配合,在该路段设置禁停、禁鸣标志,组织力量查处乱停乱鸣车辆,彻底解决了问题,美华路的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

2012年6月,网络上出现一则消息:海口一幢宿舍区每逢强降雨就积水严重,居民投诉7年无果。海口市委宣传部将此事报送后,市委副书记、市长冀文林当即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迅速处理。随后,市排水部门组织进场施工,有关部门还进行方案设计论证,从根本上解决强降雨时小区积水问题。

正如网友们所说,“海口市通过网络,在察民情、解民忧的过程中更好地担负起老百姓守护人的责任。”

民智“集纳器”

除了解决民生诉求,海口还充分利用网络的集纳作用,广纳民言、广汇民意、广汲民智,调动广大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助推城市建设和管理。

2012年6月,被称为“海口之肺”的金牛岭公园,因一份《海口市金牛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而处于市民的高度关注和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是该规划提出,要在金牛岭公园建设一个高尔夫练习场。网友纷纷质疑,海口的公园本来就不多,有必要在这么宝贵的市中心公园地块上再造一个高尔夫练习场吗?建成后真能满足市民健身休闲的需求、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对地下水源造成的污染是否考虑?在网络问卷调查中,约90%的网友持反对意见。

网民的质疑引起了海口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为尊重民意,决定对该建设内容进行重新评估研究,并诚邀广大网友为该用地的建设使用出谋划策。网友“红豆”说,“海口的网络问政并非全是花架子,重估金牛岭高尔夫规划就彰显了网络的力量。”

网民之中有高人,网络之上有真经。为了与时俱进向网络“取真经”,近年来,海口先后创建了多个独具特色的网络平台,广开言路,畅通渠道,在党和政府与广大网民之间搭建起一座座“连心桥”。

2003年起,海口就开始编制《舆情信息》,主要收集网上群众的建议和诉求,报送市四套班子领导。2009年,该市又针对本地主要网站、论坛中网民关注、较为突出的意见和建议,编辑了《网议海口》《问政海口信息摘报》等舆情信息简报上报市四套班子领导,将网民意见和建议直达决策层,并将处理、办理结果及时公布到网站。《网议海口》全年保持工作日无间断、无遗漏报送,促进了“海口十黑票点”“拦海村生猪私宰”“南渡江采砂”“金牛路拆迁”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海口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长期与海口网合作,以“问政海口”网络平台为基地打造《海口会客厅》,依次邀请市政府以及57个试点职能单位主要领导人分别做客海口网,与网友在线交流网民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冀文林于2012年8月20日做客《海口会客厅》,就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问题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引起了全国网友强烈关注,并登上“腾讯微博热门话题榜”,跟帖量达340多万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在头版重要位置对此做了报道和评论。

2012年11月,海口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通告,首次征集普通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参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及重大民生议题的审议。三位普通市民列席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与市长、副市长们实现了“零距离”沟通”,让原本严肃的政府常务会散发出了“新味道”。海口市决定,今后凡涉及审议民生和城市建设领域议题的政府常务会,都会邀请市民参会,也会探索微博问政等更多新形式。“开门”开会,广开言路,这种创新举措,深受百姓肯定与好评。

危机“缓冲剂”

网络的积极作用不胜枚举,但作为一把“双刃剑”,如果传播了不实的负面信息,其消极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如何应对网络上的不实消息和负面消息所造成的舆论危机,占领舆论高地,把握正确导向,及时缓冲并消除负面影响,是一道考验执政能力的崭新课题。

近年来,海口完善了网络舆情研判应对机制,扩展了舆情监测范围,重点加大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的监测力度,对突发事件和负面舆情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防患于未然。对网上出现的《海口拟废除“限购令”》《海口“楼歪歪”》等不实报道和炒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判和妥善的舆论引导。

2011年4月25日晚,国内某经济网站在《公司产业》栏目以“楼市降冰点海口拟废除限购令”为题,违背客观事实报道海口将取消“限购令”。此后,国内多家纸媒及网站先后以“海口拟取消限购令”为主题内容进行了报道、转载,引起了社会各方广泛关注。为了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疑惑,海口市迅速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实施方案》,对该炒作事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估,同时协调相关部门,撰写了新闻通稿,统一了报道口径。之后,又协调新华社海南分社,以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的形式刊发了新闻通稿,新华网登载了《海口市住建局:不会叫停“限购令”》,凤凰网、搜狐、腾讯等重点网站纷纷给予了转载,对公众起到了良好的释疑解惑作用。

在加强与网络媒体沟通联系的同时,海口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权威作用,举办了由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等12家中央驻琼、省、市主流媒体及重点网络媒体参加的新闻通气会,协调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媒体记者采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领导、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业务处室负责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对此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澄清了事实真相,有效避免了进一步炒作,较好地引导了舆论导向。

网络“服务员”

古语有云:“制之有衡,行之有度。”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和保障。海口市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为广大市民群众担当起网络“服务员”的角色。

海口成立了网络发言人和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明确规定新闻发布及网上热点舆情的回应原则上由网络发言人统一进行。为了提高网络发言人和网络舆情信息员的业务素质,海口市财政专项拨款,每年都组织一期培训班,给他们及时“充电”。海口市委宣传部除了要求市属各单位舆情信息员及时报送网络舆情信息外,还与海口地区主要网络媒体、社区网站及相关网络管理部门建立了腾讯RTX通信系统,对涉及海口的敏感舆情及时通报,准确核实,快速处置。对于涉及相关部门工作的舆情,及时通报给有关部门,督促他们及时有效地处置。

同时,还强化了检查督办机制。如“问政海口”平台上有一盏“红绿灯”,部门在7日内回复的,问政平台将自动标以“绿灯”;7个工作日内尚未回复的标以“黄灯”;超过15个工作日尚未回复的将标以“红灯”。网民也可对相关部门的回复给以“满意”“较满意”“不满意”的评议。对于工作不力的部门,将给予通报批评。实行限时办理和挂牌督办的方式,将留言办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立即落实;暂时难以解决的,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受客观因素不能解决的,如实向网民说明情况,最大限度争取理解。网络问政还被纳入“行风评议”和个人年度工作考评范畴,由市网络问政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考核。(海口市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四轮驱动海口市问政
喜讯 我校古洁老师获海口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秋之夜
海口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武汉电视问政效果分析
四轮驱动 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什么是四轮驱动?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插电式混合动力四轮驱动SUV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