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2013-06-26 05:41刘蓉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校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及方式,思想教育本身具有人文特征,本身蕴含着人文关怀内容,具有一定鲜明的意识形态,对人文教育起着价值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文精神

新世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当然也存在机遇,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当今人才培养的主题,挑战和机遇都必须符合这一主题,并准确定位。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人文素质教育与精神教育出发,去衡量,综合分析,切中要害,在寻找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

一、人文精神的光辉始终贯穿于整个高校政治教育体系。

何为“人文精神”,它本身是否源于本土文化,或是完全的一个舶来词?对人文精神的界定和内涵的定义,百家争鸣,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文学界大家一致认可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人文精神是整个人文文化的起源,亦或者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内涵。它的核心是对真善美的价值核心的追求,是推动人类进行发展的源动力。同时人文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生存繁衍过程中对理想价值的追求,以及对行为进行规范的表现形式。

它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即以人为本,重在强调人生存的价值与尊严,以及周遭环境的关怀。广泛的关怀精神、真我的不为外界影响和屈服的主题精神,坚信真理,又能在实践中对真理进行检验的求真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基本要素。综上所述,当前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文精神是以强调以人为本,以保证人在生产环境中实现独立自主,不断锐意进取,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充分培养综合竞争力,并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在此过程中保障内心世界以及外部能力能够均衡发展,协调统一,进而实现发展的核心。

日益壮大的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并稳固的社会能力层次体系,以及程序化的理性发展,使得现代化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方学者率先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过程中,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并且主张各异,但是他们往往具有统一个焦点,即价值理性的回归。意图通过以人为本的决心来唤起人们对人本主义的关注,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实现的需求。人类在不断进化和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以及自然知识的总结形成了人文知识的基础。因此人文精神是来源于人文知识,并且在其基础上高度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它蕴含了人类丰富的内心活动,又在人类的各种行为中表现出来。同时人文知识也是建立在人文精神上的,二者相辅相成。大学,是人高级教育的基地,主要致力于培养高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人文精神的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往往成效缓慢,人文知识的缺乏可以通过已撰写出的各种书籍获得,但是人文精神的孕育,却不那么容易,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并对人文知识进行自省自悟,才能逐渐形成。

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引导个体展开思索,以提高学习主体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教育同时作用,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作出正确导向。

二、人文精神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修内容。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得学生学会在社会上立足,懂得如何做人,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并且还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人文关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人文精神之一,在众多的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基础课教学内容中更加的丰富。大学教育者的重任在于将理想的信念、社会价值观的确立以及法治精神的追求植入教学内容,并且让其成为学生的内在修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生存理念。高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阐述的课本中,教师需要用哲学的思维,辩证的看待世界,理解事事,理解社会生产实践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并将书面深奥的哲学精神上升为现实需要的人文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体系概论中,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结合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知识,并结合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生活境遇。使其身临其境的体验人文主义,当然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革命的不易和历史的沧桑,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以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促进民族自尊的提高。

近代史的教育提纲中指出,我们的教育私立在于对历史以崭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对革命和历史沧桑进行理解。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还需要实践的部分,即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对某一现象进行自我理解与阐释,并以人文主义精神加以理解,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提供丰富的培植土壤。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的领悟人文内涵,具备人文素质,不断深化强化人文内涵。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如何的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我国历史、国情的理解和领悟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是有内在因素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一理论的实质是世界问题。是人文精神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整体道德素质修养,培养复合型人才,树立崇高的理性、道德品质。构建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观以及时代精神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关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在本质是是符合我们人文精神追求、自我实现、生命探索的教育目标的,紧密的将自我实现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成功才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志会.践行自我教育促进身心和谐[J].铜仁学院学报.2012(02)

[2]罗德红,罗颖.“产婆术”: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哲理与实践[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02)

[3]杨娇珍.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德育课实效性[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4]周玉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素质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J].吉林农业.2012(09)

作者简介:刘蓉(1970-),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文化,新闻。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思品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