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

2013-06-28 04:22任建兰张晓青张宝雷王成新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承载力人口水资源

任建兰 常 军 张晓青 张宝雷 王成新 张 伟

(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所谓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①樊杰等:《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8页。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谋划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总量及布局、资源供需和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21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渐激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进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高效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对建成该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在分析黄三角高效区资源环境现状基础上,分别对该区单项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和海洋资源)承载力、单项环境(包括大气、水、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单项资源环境要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以及提出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资源承载力评价

(一)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②李辉、刘春燕:《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 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首先评价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城镇建设用地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然后计算黄三角高效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

1.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耕地资源承载力现状评价。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LCC)主要反映区域土地、粮食与人口的关系,可以用一定粮食消费水平下,区域土地生产力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规模(万人)或承载密度(人/ km2)来度量。据计算,2010年黄三角高效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1862.23万人,比2009年现有人口(990.27万人)多出871.96万人,这说明黄三角高效区耕地仍有较大的人口承载空间。按照2010年每个劳动力耕种8 亩地计算,农村从业人员承载力仅为211.24万人,而当年实际农村从业人员达到429.50万人,超载218.26万人。各县(市、区)不均衡,其中东营市河口区、东营区、垦利县和德州市庆云县农村从业人员不足,尤其河口区严重不足;其他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超载,其中莱州市超载率最大,为78.86%,淄博市高青县超载率最小,也达到19.63%。这说明,黄三角高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形势严峻。

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主要对耕地资源承载力、耕地承载系数和农业从业人员承载力进行预测。到2015年黄三角高效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1900万人,比预期人口(1124万人)多出776万人;其中,东营区、河口区、利津县和沾化、滨城区在2010年超载的基础上,仍然超载,其他各县(市、区)或不超载。2020年黄三角高效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2040万人,比预期人口(1187万人)多出853万人,是2020年预期人口的71.86%,其中东营区、河口区、利津县、沾化县和滨城区在2015年超载的基础上,仍然超载,但利津县、沾化县和滨城区超载的程度或有所降低,东营区和河口区超载的程度会有所加重。预测结果说明,一方面黄三角高效区耕地仍有较大的人口承载空间,另一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耕地承载系数预测,2015年、2020年黄三角高效区均属于“粮食盈余”类型的“富裕”级别。但各县(市、区)差异较大。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全面覆盖,假设2015年和2020年每个农村劳动力可种植10 亩耕地,那么2015年、2020年黄三角高效区所需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167.50万人、170.66万人,而2015年、2020年的农村人口分别为505.8万人和391.71万人,则2015年农业从业人员超载率约为206.97%,2020年农业从业人员超载率约为129.53%。

2.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评价。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现状评价。主要从城镇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农村居民点人口承载力和各县(市、区)差异三方面评价。黄三角高效区总面积为26321.35 平方公里,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92.16 平方公里,按照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110 ~120 平方米计算,可承载人口规模为326.81 ~356.52万人。而2010年黄三角高效区城镇人口仅为211.46万人。各县(市、区)城镇人口除广饶县略有超载外,其他各县(市、区)均不超载。2009年,黄三角高效区有农村居民点面积1649.31 平方公里,若按照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100 ~120 平方米计算,可承载人口规模为1374.42 ~1649.31万人,而2010年农村人口为778.81万人。各县(市、区)农村人口均未超载。

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预测。根据《黄三角高效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村镇建设用地预测规模,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可承载人口规模约为643.14 ~691.79万人,2020年可承载人口规模约为712.63 ~777.42万人,而2015年实际城镇人口约为618.2万人,2020年约为795.29万人,可见,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略有超载。2015年可承载村镇人口规模约为899.94 ~1079.93万人,2020年约为677.4 ~812.88万人,而2015年实际农村人口为505.8万人,2020年为391.71万人,可见农村居民点承载空间较小,未来5 ~10年应加大农村居民点向城镇建设用地的转移力度。

3.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评价。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现状评价。黄三角高效区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较弱,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潜力很大。2010年,黄三角高效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3.58亿元,建设用地总面积4620.94 平方公里,地均GDP 为1668.85万元/平方公里;就业人口为5359723人,地均就业人口203.58人/平方公里,低于山东省2010年2492.90万元/平方公里和407.44人/平方公里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国内一些大都市和同等规模城市的水平。不过,区内各县(市、区)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差异较为明显。地均GDP 最大的邹平县为4321.12万元/平方公里,最小的沾化县仅为524.29万元/平方公里,相差近8 倍;地均从业人员最大的邹平县为468.27人/平方公里,最小的河口区仅为32.79人/平方公里,相差12 倍。

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预测。参照《黄三角高效区城镇规划》地区生产总值的预测目标,地均生产总值按照山东省平均水平测算,黄三角高效区经济区2015年、2020年土地资源经济承载规模GDP分别为10088亿元和15522亿元,这与黄三角高效区城镇规划提出的2015年、2020年的目标较为接近。

4.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对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是通过对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评价来进行的。经计算得出,黄三角高效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率为80.84%,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21278 平方公里。对黄三角高效区实际建设用地面积与生态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进行比较,2010年黄三角高效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620.94 平方公里,占生态适宜建设用地的21.72%,表明黄三角高效区生态环境利用尚有盈余。根据黄三角高效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年、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98999 公顷、528531 公顷,分别占黄三角高效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的23.45%和24.84%,因此未来5 ~10年内建设用地仍有巨大的生态潜力可挖。

5.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黄三角高效区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力。根据计算并汇总后的黄三角高效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预测评价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5年再到2020年,除人口承载力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外,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都在不断下降。

表1 2010-2020年黄三角高效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

(二)水资源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2010年黄三角高效区当地地表水供水量为4.32亿立方米,占11.8%;跨流域调水(黄河)22.7亿立方米,占62.1%;地下水供水7.55亿立方米,占20.7%。供水来源引黄水占供水量的比例最高;地下水居第二位;雨洪水、海水淡化等其他水源供水量所占比重较小。总用水量农田灌溉最多,占总用水量的72%。2010年,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地下水开采率和分别为24.9%和46.9%。

2.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评价。水资源承载力(WCC)主要反映区域人口与水资源关系,本文通过人均综合用水量、区域(流域)水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规模(万人)或承载密度(人/平方公里)来表示;水资源承载指数(WCCI)是指区域人口规模(或人口密度)与水资源承载力(或承载密度)之比。

根据水资源承载指数和人水平衡关系,得到2010年各县(市、区)人均综合用水量,从而计算得出WCCI、RP 和Rw。据此划分水量盈余、人水平衡和水资源超载3 种不同类型区:①水资源盈余地区(WCCI 低于0.7):潍坊一区两市。水量盈余超过30%,水资源供给充足;②人水平衡地区(WCCI 介于0.7 ~1.3):东营河口区、烟台莱州市、惠民县。水资源临界超载或平衡有余,人口与水资源基本平衡;③水资源超载地区(WCCI 高于1.3):其它13个县(市、区)。且东部的昌邑市、寒亭区、寿光市和莱州市的水资源承载指数较低,即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西部的无棣县、沾化县、阳信县、高青县、广饶县、庆云县、博兴县等7 县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口超载50%以上,人水矛盾突出。

3.水资源承载力预测。本文选择目标规划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量化求解,进而计算该区域水资源满足一定时段最大人口和经济承载规模。运用该模型,首先要对本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用水结构和用水指标等几个关键参数进行测算,然后计算出水资源最大承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2015年、2020年水资源承载经济规模(三次产业总值)和人口规模(见表2)。用表2 预测结果比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经济规模预测值,可看出,2015年、2020年三次产业总值略低于规划的三次产业规模,承载经济总量分别是届时经济总量的94.6%和89.7%。同理,2015年、2020年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比预期同期人口(1124万、1187万人)分别低257万、133万人。即2020年比2015年水资源的经济超载更为严重,水资源的人口超载稍微缓解。因此,不论从水资源经济承载力还是人口承载力来看,预期发展规模将超出合理的承载规模。需采取各种措施,挖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表2 黄三角高效区水资源承载规模

(三)矿产资源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规划(2010-2020)》国内生产总值在2015年、2020年分别达到9300亿元和15000亿元的预测,矿产品合理储备年限为20。参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0-2020)》,计算并预测2015年、2020年黄三角高效区主要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预测2015年石油可采储量为4.96亿吨,2020年可采储量为7.21亿吨;2015年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8.0亿立方米,2020年可采储量为31.5亿立方米。

黄三角高效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具有很强的经济承载能力,能够承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铁矿、金矿、地热、天然卤水等资源由于基础储量或查明储量偏少,其经济承载能力较差。

(四)海洋资源

本研究从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及保护、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经济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由10个指标构成的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海洋资源承载率(ORBR)表示承载指数。即将某一时期海洋资源实际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量值与其承载力阈值进行对比,得到一个相对数作为该指标的评价值。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一个地区,0<ORBR<80,表示开发强度不足,适宜大量开发;如果81<ORBR<100,表示达到开发平衡,需注意控制开发;如果ORBR >100,表示开发强度过大,不宜进一步开发。

利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出2009年、2015年和2020年该区海洋资源承载力分别为57.28、69.83 和85.57。结果表明,到2015年黄三角高效区海洋资源开发强度不足,适合大量开发,但到了2020年,该区海洋资源开发达到平衡状态,需要注意控制开发。

二、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本研究从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社会经济三方面构建评价和预测指标体系,采用菲—罗模型的变种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该区大气环境承载力,为未来防治大气污染,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以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社会经济为准则层、指标层构建包括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菲—罗模型的变种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黄三角高效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可分为四类:第一类,评价值大于60,包括河口区、垦利县和莱州市3个县(市、区),河口区、垦利县和莱州市靠近沿海,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稳定达标率高,大气环境容量利用率较小,大气环境承载力较高。第二类,评价值在50 ~60 之间,包括利津县、无棣县、沾化县、广饶县、寒亭区、昌邑市和寿光市7个县(市、区),其大气环境承载力较第一类地区次之。第三类,评价值在40 ~50 之间,包括东营区、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乐陵市、庆云县和高青县7个县(市、区),大气环境承载力较低。第四类,评价值小于40,包括博兴县和邹平县,大气环境承载力最低。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20%,地区生产总值由4756亿元增加至15000亿元,增加215%,则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将降低9.3%;核心保护区面积由2008年的400万亩增加至2020年的550万亩,增加37.5%;单位GDP 能耗降低15%。

(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1.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前已评价,这里仅从水污染及处理方面评价水环境承载力。采用权重加权求和方法对黄三角高效区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莱州市、寒亭区和寿光市的水环境质量较优,特别是从水功能区达标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COD 排放2项指标看,三市(区)明显优于东营市和滨州市。莱州市、寒亭区和寿光市既是水资源相对充足区域,也是水环境质量相对较优区域,庆云县则既是水资源严重不足区域,也是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区域。

2.水环境承载力预测。根据本区各市“十二五”规划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排目标,结合水环境承载力现状,预测该区水环境承载力。2015年东营市、滨州市和潍坊市一区两市(寒亭区、寿光市和昌邑市)的水环境承载力均将有所改观。尤其是东营水环境改善更为明显,潍坊市水环境承载力提升的空间相对较少。

(三)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由于受县(市、区)旅游综合资料限制,本研究以黄三角高效区各主要景区为评价单元进行旅游环境容量计算,作为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依据。

黄三角高效区的各景区游览总面积为210.58 平方公里,根据每个景区旅游者游览活动最佳密度、旅游者游览一次平均所需时间和全日开放时间(全日开放的按16 小时)计算,环境日容量为1147.41万人次。对那些热点精品旅游线路如黄河入海口、滨海旅游度假区、红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等,要特别重视开发与旅游环境容量协调关系。

三、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结合单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构建黄三角高效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黄三角高效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2015年和2020年黄三角高效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在可接受范围,而且三个时段逐年优化。

(一)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较大,但区域差异显著

土地资源环境存在较大的人口承载空间。2010年~2020年该区土地资源环境可承载人口1862.23万人~2040万人,是现有人口(990.27万人)的1.88 倍~2.06 倍,较2015年和2020年预期人口(1124万人和1187万人)分别多出776万人~853万人。黄三角高效区内有未利用土地近800万亩,且分布相对集中连片,随着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这是该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素。

土地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区域分布差异显著。2010年,除东营区、河口区、利津县和沾化县人口出现超载外,其他各县(市、区)人口均在可承载范围内;到2015年,大多数县(市、区)将保持现有状态不变,仅滨城区发生变化,人口也将出现超载;到2020年,利津县、沾化县和滨城区人口超载程度将有所降低,而东营区和河口区人口超载程度则有所加重。

土地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略有剩余,可承载合理的经济规模增长。2010年~2020年,该区可承载经济规模(地均生产总值按照山东省平均水平算)10088亿元~15522亿元,与规划经济规模(9300亿元~15000亿元)之间相差不大,基本可以承载今后十年间的经济规模增长。

(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不断提高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黄三角高效区水资源相对贫乏,低于全省334m3 的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型区域,农业灌溉用水最多,水资源浪费严重,从全区范围来看,目前黄三角高效区水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为850.81万人,较现有人口(990.27万人)少139.46万人,处于“超载”状态。各县(市、区)“超载”分布不平衡,昌邑市、寒亭区、寿光市和莱州市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人口规模在可承载范围内;无棣县、沾化县、阳信县、高青县、广饶县、庆云县及博兴县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人口规模出现超载或严重超载;其他县(市、区)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与现有人口规模处于平衡状态。2015年~2020年,该区水资源可承载人口866.96万人~1053.76万人,较2015年和2020年预期人口(1124万人和1187万人)分别少257万人和133万人,处于“超载”状态,而水资源承载指数将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在此期间,随着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该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超负荷运行”的程度,但“超载”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水资源经济承载力亦处于“超载”状态。2015年~2020年,该区可承载经济规模8796亿元~13453亿元,分别是规划经济规模(9300亿元~15000亿元)的94.6%和89.7%。

水环境承载力将有所改观,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基本一致。2010年,莱州市、寒亭区和寿光市的水环境质量较优;2015年东营市、滨州市和潍坊一区两市(寒亭区、寿光市和昌邑市)的水环境承载力均将有所改观,其中东营市水环境改善更为明显,而潍坊市水环境承载力提升的空间相对较小。

(三)矿产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承载能力不足

在黄三角高效区已勘探和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地热、金矿、铁矿和天然卤水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现有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和现有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平衡两个方面的评价可以看出,该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经济承载能力较强,可以保障今后较长时间内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供需存在一定缺口,2009年供需缺口分别高达1852.58万吨和25.03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的供需缺口会进一步扩大。金矿、铁矿、地热、天然卤水等矿产资源由于基础储量或探明储量偏少,其经济承载能力较差。

(四)海洋资源承载力略有剩余,和“蓝区”整合拓展区域空间潜力较大

黄三角高效区海洋资源丰富多样,在空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港口资源等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2009年、2015年和2020年该区海洋资源承载率分别为57.28、69.83 和85.57。这说明,该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可以承载区域发展的需要。但是,到2015年黄三角高效区海洋资源开发强度仍显不足,需要适当加大开发力度,到2020年,该区海洋资源开发达到平衡状态时,则需要注意控制开发。需要注意的是,未来的海洋资源开发应与蓝色经济区发展有机融合,重点围绕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化工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形成海洋资源空间整合的区域支撑点。

(五)大气环境与旅游环境承载力将逐步改善,生态旅游将成旅游主线

黄三角高效区各县(市、区)大气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河口区、垦利县和莱州市承大气环境载力较高,博兴县和邹平县大气环境承载力较低,其他县(市、区)居中。

旅游环境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根据区内景区、景点的环境日容量估算,该区旅游环境日容量为1147.41万人次,而目前的容量为1144万人。黄三角高效区以生态经济发展为重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的全面展开,该区大气环境与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将逐步得到改善,良好的环境质量,将带动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主线。

(六)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将逐步提升,但生态基础脆弱依然是瓶颈

由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数计算结果可知,2009年、2015年和2020年黄三角高效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在可接受范围,总体上可以支撑该区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承载力伴随其发展将逐步得到改善和提升。但是,由于黄三角高效区大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盐碱化和海水入侵加剧;林木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将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稳定提高,在保护中开发依然是长期任务。

四、提高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黄三角高效区土是我国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是黄河三角洲高效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要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土地生态功能特点和土地资源空间格局统一的原则,按照浅海滩涂养殖区、湿地生态保护区、草场封育区、盐碱地改良区、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区和生态经济林区的分布特点进行合理保护性开发。同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城乡土地开发统筹。根据耕地和人口的承载关系,区别不同的地域特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城乡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水资源集约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黄三角高效区水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存在“超载”现象,水资源总量有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是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矛盾突出的主要根源。要通过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的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淘汰高耗水的产业,加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改革用水管理体制,调整水价,公众树立节水理念等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还要保护和修复水环境,在地下水漏斗区和海水入侵区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并实施严格保护,推进低山丘陵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三)发挥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保护性开发潜在矿产资源

随着该区社会经济大规模发展,能源需求缺口会日渐突出。要在石油天然气现有开发格局的基础上,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产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渤海油田专业服务和海洋工程基地等。保护性开发有潜在开发优势的金矿、铁矿、地热、天然卤水资源,拓宽利用渠道,提高地热、风能等新能源比重。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发展一批节能型产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循环经济工业园。

(四)树立“大海洋”意识,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和今后一段时间有较大承载力。要充分发挥黄三角高效区海岸线长,油气、荒碱地、滩涂、盐卤、港口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树立“大海洋”意识,进行综合、立体、科学开发。协同实施海洋功能区、海洋产业发展、海域使用等方面的规划;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和盐卤资源利用,促进渔业资源和滨海旅游业发展;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强化海域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依法查处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

(五)警示生态环境基础的脆弱性,始终贯穿保护中开发的理念

黄河三角洲是一块不断“生长”的热土,由于成陆时间短,一边“生长”一边开垦,多重生态脆弱界面交迭。随着黄三角高效区开发建设投资热潮的到来,该区既有诱人的经济发展前景,又潜藏着诸多开发风险。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依然存在。因此,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我们不仅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完善各种科学规划方案。同时,我们要警示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将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坚持绿色发展,走低碳、循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之路,天地共生、互惠共荣,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迎接黄三角高效区绿色的明天。

猜你喜欢
承载力人口水资源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人口最少的国家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