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排队“烧头香”有感

2013-07-07 12:22本刊编辑成韵上海报道
检察风云 2013年5期
关键词:撞钟烧香普通百姓

文/本刊编辑 成韵 上海报道

大年夜排队“烧头香”有感

文/本刊编辑 成韵 上海报道

几年前,在不少报刊上登载了有关官员“烧头香”(即新年第一炷香)的消息,文章提到凡天下有庙之处,都拥挤着一些官员,以钱或权谋得“烧头香”或“新年撞钟”的优先权。在我国有些省市,“烧头香”甚至成了权力、地位的比拼,公车远途,公费进香,位高者得“烧头香”特权。

另据报道,但凡春节前后或一些“神灵”的“生日”到来之际,前往烧香的领导干部的专车络绎不绝,有些寺庙的新年“第一炷香”竟被炒至10多万元。

带着一些疑惑,我于大年夜11点来到上海某寺。夜深露重,空气中弥漫着烧香的烟味。维护治安的民警在指挥、巡视,聊起烧香人群的数量,民警表示往年大年夜有十几万人来烧头香,今夜估计有几万人,但已不算多。“大叔,这儿不能走,撞钟要到后面排队。”民警指了指排队等候撞钟的队伍尾端。

只见不时有一小撮人登上阁楼,钟声也在不久后一声接着一声响起,但是,排队等候的队伍却不见移动。“看到他们脖子上挂的黄条子了吗?”“都是些有身份的人!”等候的人群中不时响起这样的窃窃私语。

之后我了解到,每年有至少数万人参与该寺烧头香活动,但是大多为普通百姓,毕竟哪来这么多的官员前来烧头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和通道优先于普通百姓,点燃第一炷香,或第一个撞响钟声,并且手持撞钟通行卡(无卡者当场购买,200元一张)。

虽然,在当日特殊的气氛下,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烧头香”“新年撞钟”的优先权究竟在谁的手里也无从查证。但寺庙,目前倒是成了一块较为隐蔽的土壤,萦绕着疑似亚腐败的气息,始终纠缠着我的疑问是,究竟哪些人能挂上这黄条子,优先于排队等候的百姓,登楼撞钟?究竟是哪些人能优先于早早等候在寺庙门口的人们,成为新年里,除和尚以外“与神明对话的第一人”?

不久前,中央颁布了“六项禁令”,各省市掀起了一股厉行勤俭节约、改进工作作风的浪潮,凡和公家有关的活动,诸如茶话会、联欢会、节日庆典、年夜饭相继取消。在我看来,这只是第一步,明令能禁止的活动只是表象,真正需要清风的是那些可以潜藏亚腐败的领域,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密切联系群众”的地方,和人们的生活交织着,并最终成为他们眼里看到、耳里听到的事物,影响着人们对反腐是否有力乃至社会公平与否的判断与信心。

猜你喜欢
撞钟烧香普通百姓
西夏写本《佛前烧香偈》考
西夏文写本《整驾西行烧香歌》释补
大数据
PPP融资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撞钟的活儿不好干
古柏
谁说贪官不知耻?
“小和尚”撞钟
只撞三次钟
只撞三次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