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体会

2013-07-09 21:01朱素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词汉语语言

朱素弟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汉语热”越演越烈,对外汉语教学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外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09-01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新兴的、充满挑战的工作,笔者借亲身体验,在此谈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教学

跟大部分学科的教学一样,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众所周知,教学对象决定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技巧,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留学生,且年龄不一,学习目的各异,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显得特别重要。从将近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实物、多媒体教学法

对零起点的学生来说,能听懂的极少,教师运用一些非语言性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能使教学顺利地进行。用实物或音像解释生词和课文,使学生从看字到看物,从单向的听讲到形象的接触。说说、 看看、听听、摸摸,眼、口、手、耳、脑综合调动。这样 ,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接受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课堂上适当地利用实物和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生词的陌生感,缓解学生学习生词的压力。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找出该课的重要词语(主要是实词),并找到实物或模型给学生看。比如,《汉语教程》第七课《你吃什么》,教师可找出“馒头、米饭、饺子、包子、面条、鸡蛋”的实物或图片给学生看,让形象呈现在学生的记忆中,使这些生词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又如在教“我想学太极拳”这一课时,可以放一段打太极拳的DVD给学生看,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生词、句子的学习也变得简单、顺理成章了。

2.游戏法

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初级班的课堂教学,采用模仿和重复手段较多。长达40分钟的课,如果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枯燥地进行模仿与重复,学生会容易感到疲劳,甚至厌倦。如果每上完一课,老师根据课文、生词,以及所涉及的语言点编排一些游戏,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的反应,也能给学生提供多开口说话的机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游戏中,学生那根紧张的学习神经暂时放松了,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这样正好给学习营造一个极好的氛围。例如在学习“前、后、左、右”这几个方位词时,可以用抽签的方法在同学中选出一个“裁判”,由“裁判”喊口令,其他同学按照口令指出方向。指错方向或者动作最慢的同学要受到惩罚,比如要唱一首中文歌或用中文讲一个小故事。又如在练习“谁在哪里做什么”句式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种有趣的游戏形式,既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中任意选一个人的名字写下来,另一组学生任意写一个地点,第三组学生任意写一个动词,然后把所有纸条收上来,放在准备好的三个小纸箱里,由学生从三个箱子里各抽一张组合,然后大声念出句子,其效果常常令人捧腹。比如,会出现“安娜在教室洗澡。”“张东在食堂睡觉。”等句子。

另外,中国小孩常玩的扑克游戏,跳橡皮、击掌等游戏,也可以引到课堂上来。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一些小游戏,既巩固了所学词语及句型,又给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提高了说的能力,也调节了课堂气氛。

3.讨论法

课堂讨论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提示和纠正错误,遇到不会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一起帮助他,这样学会的词语和句子印象特别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学生的所懂的词汇量有限,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必须将讨论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而且讨论的题目,必须要和生活相结合,避免抽象的话题。比如介绍自己的家人,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照片,在小组讨论中把照片中的每个人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说明照片上的人是谁,多大年纪,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等等。这样,看、问、答,在一个小组中循环,除了练习当天所学的生词和句型,又给课堂注入了一些新信息和感情因数,也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睦的学习氛围。

二、课外指导

第二语言的与其说学来的,不如说是“练”来的。仅仅依靠书本学习、课堂教学容易使学习内容单薄、枯燥,有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相对于课内环境,课外语言环境更加真实新颖、丰富多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心态较之于课堂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获得的印象也更为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

在课外训练的指导中,教师要着眼于实际的运用,兼顾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综合地进行安排。当然,课外学习的内容,包括程度的深浅和内容的多少。老师得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不同的设计与指导。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如:

1.做卡片

用彩色笔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每人画一个时钟,在不同的钟点说说自己活动的内容,比如起床、吃饭、睡觉等。练习可以经常变换内容,比如学生自己的同屋不同的作息时间,以及春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的日程安排等。还可以根据日期的变化,让学生做生日卡、圣诞卡、教师节贺卡等,用汉语写上祝福的话。

2.摄影

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拍照片。如风景类、人物类、物品类、花草类、建筑类等。同学间用汉语互相介绍,互相交流。

3.学唱中国歌曲

几乎每个国家的学生都喜欢卡拉OK。让学生在课后规定的时间内学会一首自己喜欢的中文歌。从买CD,到听懂歌曲的内容,反复听,直到学会。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举行中文歌卡拉OK大赛,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4.背诵诗歌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短小而脍炙人口的诗歌,如一些朗朗上口的四言、七言绝句,让学生反复朗诵,直到能背诵为止。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练习语音,扩大知识面,更使其了解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5.写日记

要求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用汉语写下来。当遇到想表达但又不会表达的意思时,学生自然会查字典或问同学或老师,这样,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轻松扩大了词汇量。

6.结交中国朋友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结交几个中国朋友,以便生活和学习,扩大语言实践的活动范围。教师可以组织“汉语角”、“中外联谊会”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语言时间的机会。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可以要求学生学会看电视、看报,玩些不太复杂的语言游戏,策划表演一些小节目等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指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下,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用汉语进行交际,达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永华,杨寄洲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刘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生词汉语语言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生词库
生词库
生词库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