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队护理模式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2013-07-10 03:29刘爱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有效率社区

刘爱莲

(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所,山东 滨州 256600)

社区团队护理模式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刘爱莲

(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所,山东 滨州 256600)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我单位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社区团队护理模式。分别观察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285,P<0.05)。二组患者肺功能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社区团队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呼吸衰竭;社区;团队护理

正常人两肺约有3亿个肺泡,总扩散面积达70m2。安静状态下用于扩散的面积仅有40m2,有相当大的储备能力,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肺叶切除或酸中毒缺氧时肺毛细血管收缩有效扩散面积均减少[1],而导致护理功能受损。慢性呼吸衰竭(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CRF),是指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且在静止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引起低血氧症、高碳酸症[2]。临床治疗多以积极纠正酸碱、抗感染、治疗原发病为主,但同时有效地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3]。社区护理是对社区中的成员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的医务人员,主要组成人员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者,通过收集和管理成员健康和疾病信息、传播健康知识、接受成员的健康咨询、干预和指导成员健康行为以及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等项目来为社区居民服务。常见形式是社区护理团队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社区护理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患者康复的影响,选取本社区12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普通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团队护理模式,分别随访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所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II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4],排除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心内部解剖分流。慢性支气管炎68例,支气管哮喘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1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58.64±5.58)岁。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6.79±6.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1.2 方法

二组患者均给予氧气治疗、增加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碱平衡,原发性疾病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社区团队式护理模式。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前期的发动宣传,排查摸底。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明确任务和目标,落实工作。信息录入,归纳汇总和针对性分析。以3名以上护理人员为一个团队,提供心理干预、休息与环境、病情观察、药物指导等。

1.2.1 心理护理:同患者和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针对患者和家属的顾虑进行心理疏导,关心和积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临床治疗配合程度和积极性。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向患者反馈疾病情况,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及时说出心理的担忧,并由护理人员及时的给予安慰,指导其家属多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1.2.2 休息与环境:指导患者注意休息,不可劳累。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的开窗通风,减少人员的走动,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一些不必要刺激,尽量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皮肤及会阴清洁,避免皮肤感染。

1.2.3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心率、心律、痰量及性质。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同时医师处理。

1.2.4 用药治疗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对于口服药物,要做到送药入手,看药入口。并向患者介绍常用药的作用,使患者了解到自身情况。由于患者大多数存在呼吸困难,所以要给予氧气吸入。患者常采取半卧位,氧流量调至1~2L/min,注意观察患者血氧情况。按时的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对于痰液不易咳出者,应给予雾化吸入,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

1.3 疗效评定

分别观察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呼吸功能判断标准[5]:I级:中度劳动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轻度发绀。II级:轻度劳累感觉呼吸困难,中度发绀。III级:静息呼吸困难,重度发绀。呼吸功能改善II级为显效,改善I级为有效,死亡或无改善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肺功能检测指标为: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最大呼吸其流速(PEF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计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

经3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3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n(%)]

2.2 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经3个月的治疗与护理,二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经社区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分析(均数±标准差)

3 讨 论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基本病理变化为肺组织结构、功能严重破坏而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而致机体缺氧,和缺氧继发的一些病理生理反应,如氧分压低影响血氧运输和组织用氧,酸中毒、呼吸节律改变、组织用氧障碍而导致变性坏死等。由于大部分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较重,如不及时发现及有效的护理将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6]。

社区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除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关注,同时应当加强患者所处的环境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社区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患者为核心,将护理的各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社区护理以患者为核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综合性的社区护理[7],社区护理更关注患者生理以外的心理、社会、文化、精神诸多方面,最终达到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的目的。

社区护理团队护理模式受到国家卫生政策的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的卫生服务功能,提倡主动上门服务;该模式在海外的广泛推广,为我国成功应用这一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中国香港的医院管理局专门设置了社区护理部门,安排专业的护士上门为患者服务,虽然香港社区护士多于社区护理,但是也可以为大陆提供借鉴意义;该模式有社区护理制度的基础[8],很多城市开展了社区护理团队的签约活动,取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和基本内涵,转变了服务的方式,奠定了可观的基础;当今居民改善了健康观念,对健康需求日益增加,这有利于居民对此模式的理解以及配合。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老年人,这类人群具有普遍的特征,是社区的重点人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闲暇活动、婚姻社区模式、精神因素、身体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因此通过各方面的护理来控制患者的病情或者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耐心及时的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等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给予患者适当的自信心,从而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社区保健和部分社区帮助,增加时间陪伴空巢患者,提供一些交通和护送类的服务,陪患者进行有氧运动等。

本组研究,通过对60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社区护理,达到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的目的。社区护理除去对患者生理护理外,应当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个性化护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患者常常伴随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有些特殊患者由于社区困难,更是沮丧,丧失治疗信心,不予以配合治疗。

通过社区团队护理模式,患者能够享受到舒适的、人性化的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指的临床推广。

[1] 兰华.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的分析[J].中外医药,2012,31(12):140.

[2] 郭玉梅.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0, 10(1):122.

[3] 巫云辉,曹世义,邱德星,等.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护理模式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09-111.

[4] 李蓉,郭志强,邓佳,等.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06-708.

[5] 刘腊梅,李慧兰,周兰姝,等.国内外社区护理团队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9):37-38.

[6] 李焕春.家庭康复团队对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2867-2868.

[7] 郝亚平.6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51-753.

[8] 谢芳.76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68-370.

Community Team Nursing Mode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LIU Ai-lian
(Binzhou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Bureau Health-center, Binzhou 2566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60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munity nursing model.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 about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rat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mprovement.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5%, the comparis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significant (χ2=4.285, P<0.05). The pulmonary function of 2 groups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lung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the 2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nursing team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which is worth of clinical promotion.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Community; Team nursing

R541.6

B

1671-8194(2013)36-0017-03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有效率社区
社区大作战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D打印社区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