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放化疗患者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的评估

2013-07-10 03:29汤正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评量消极情绪放化疗

汤正芳

(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安徽 宣城 242000)

直肠癌放化疗患者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的评估

汤正芳

(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安徽 宣城 242000)

目的 就直肠癌放化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相互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性分析。方法 本组研究选择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间65例直肠癌放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术后常规放化疗组与术后复发患者组。入选的患者分别自主完成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通过生活质量综合问卷形式完成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结果 术后常规放化疗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值低于术后复发患者,术后复发患者表现出的抑郁、焦虑、消极情绪高于术后常规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因子如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等评分明显低于术后常规放化疗患者。且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低,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下,患者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关联。

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常规放化疗;术后复发患者

癌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之一。有资料报道,目前,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癌症患者往往在手术后需要进行放化疗以稳定疗效,而放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不可避免,手术后再进行放化疗更加重了患者身心的不适感,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焦虑、抑郁、消极情绪等方面[2]。本文通过65例直肠癌放化疗患者自行填写自评量表及综合问卷的形式,探讨性分析患者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相互间的关联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本组65例直肠癌患者选自我院放化疗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间病例,根据患者病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放化疗组和术后复发患者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和25例。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56岁;文化程度为高中的患者有10例,初中为18例,小学32例。分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入选后,患者完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填写,并通过生活质量综合问卷形式完成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多种多样,本组研究选用目前应用比较多的SF-36量表。SF-36量表内容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8个方面,不同方面又包括许多因子,如躯体功能测量睡眠、饮食、运动及感觉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心理功能包括精神、情绪、认知情况等;社会功能测量患者的生理、心理问题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填写SF-36量表,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越低。研究发现SF-36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问卷资料数据以Excel格式进行录入整理,并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且以结果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将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常规放化疗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复发患者组,且分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复发患者组表现出的抑郁、焦虑、消极情绪较高,心理问题较严重(表1)。

表1 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果

2.2 通过问卷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常规放化组患者得分高于复发组患者,且两组得分差异明显,P<0.05。说明常规放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2.3 患者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消极情绪等方面,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内容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本组研究发现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患者生活质量较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性。

3 讨 论

直肠癌属恶性肿瘤的一种,在临床上常见,其发病率与死亡发生率较高。癌症的发生会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目前的医疗水平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并不理想,往往治愈率低、放化疗又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不适,这些都给癌症患者身心带来沉重的压力[3]。如患者在诊断初期,患者不愿面对诊断结果,拒绝谈论病情,情绪表现为烦躁、心神不定,这种情绪下的患者会降低治疗效果;治疗阶段加上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复发阶段,因为术后的复发,使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失望,失去继续接受治疗的信心;在癌症晚期阶段,病情的恶化使患者清楚的意识到病情的不可逆转性,而产生绝望情绪,放弃治疗。

本组中,常规放化疗组患者接受放化疗是为了巩固疗效,延长生存期,所以患者对治疗前景较为乐观,心理问题表现不明显;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放化疗是为了减缓病情恶化,维持生命,患者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抑郁、焦虑表现更为明显,必然使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治疗,降低疗效。

在治疗中加强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消极情绪得到缓解。大多数癌症患者表现心理脆弱,依赖性强、疑心重,容易产生恐惧、绝望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信念、情绪和行为,减轻恐惧、紧张、悲观等不良反应,使其处于全身心的放松状态,并促发乐观、的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4,5]。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所以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呈负相关性。

[1] 冯月珍,周倩,朱雅群,等.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同期放化疗的护理[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5):2671-2672.

[2] 彭雪,侯淑香,罗秋燕,等.腹腔镜手术同步放化疗治疗直肠癌患者于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下的评估[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 (11):1447-1448.

[3] 郝玉静,赵立华,郝志敏,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1,40(7):723-724.

[4] 丛昌盛,于甬华,刘希军,等.直肠癌放化疗患者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评估[J].实用癌症杂志,2009,23(2):166-168.

[5] 邝玉群,张伟健,陈转鹏,等.低位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08-210.

R735.3+7

B

1671-8194(2013)36-0064-02

猜你喜欢
评量消极情绪放化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静心
测试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谢萍教授辨证治疗宫颈癌放化疗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