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3-07-10 03:29游海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达拉氯吡格雷

游海洋

(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江西 上饶 334100)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游海洋

(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江西 上饶 334100)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拉达奉在治疗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和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治疗14d后对两组患者疗效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仅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4d后,联合组患者平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依拉达奉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脑梗死

脑梗死在中老年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主要是通过溶栓、抗凝和降纤来恢复和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缺血的脑组织,尽量减少神经元的坏死,防止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1]。依达拉奉能够有效的保护神经元,氯吡格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我科对25例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方案,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50例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凝血功能正常,并且在入院治疗前均未进行任何其他抗凝或溶栓治疗。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4 ±6.5)岁;病程1~9d,平均(4.5±0.5)d;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入院后即行MRI和CT检查均证实为脑梗死,其中额叶梗死12例,基底节区梗死16例,枕叶梗死6例,脑干梗死3例,小脑梗死3例。将5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血分析、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颅压、活血化瘀额、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脂、降血压、纤溶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氯吡格雷(波利维,山东新鲁医药有限公司,规格75mg/片)150mg/次,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日本三菱东京制药株式会社)3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注,2次/d。患者均治疗14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d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1.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评为:轻型缺损0~15分,中型缺损16~30分,重型缺损31~45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45分。

1.4 疗效判定[4]

参照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关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①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症状轻微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④无变化:症状无改变,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⑤恶化: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总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治疗14d后,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经治疗14d后,联合组患者平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受到阻滞而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或缺乏相关性疾病,该病在中老年高血压、高血脂症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当脑梗死发生后,脑部病灶部位的血管通常处于闭塞状态,导致组织缺血,脑细胞可迅速死亡。缺血再灌注也会产生大量自由基,继而引起自由基级联反应、氧化反应导致脑细胞脂质膜、DNA、蛋白质、受到严重损害,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引发脑细胞凋亡、脑组织水肿。另外,血小板结构功能的变化也会导致脑梗死发生,当脑部血管内皮发生损伤时,血小板大量活化并粘附在血管壁上,释放出大量ADP,并且能够和纤维蛋白原互相作用形成血栓,进一步影响血流循环的通畅。所以脑梗死的发生是多个级联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临床治疗脑梗死必须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清除氧化剂和羟自由基来减少自由基对脑细胞产生的级联氧化损害,另外,依达拉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水肿程度,防止15-HPETE对脑细胞造成损害,减少神经元坏死程度。有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够抵抗细胞凋亡,防止组织缺血对神经细胞造成损害。依达拉奉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药物能够轻易到达病灶部位,从而增加了脑内的药物治疗浓度[6],能够更有效的发挥清除羟自由基、氧化剂来减少大脑损害的作用,控制脑梗死后缺血的进一步发展,减轻神经元损害。氯吡格雷能够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的受体进行不可逆结合,从而阻止血小板对受损伤血管壁的粘附,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脑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另外,氯吡格雷能够阻断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级联反应,防止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形成。我科采用“依达拉奉+氯吡格雷”的药物联合方案对2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为期14d的治疗,得出以下结果:联合用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92.0% VS 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对比以往的单纯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综上所述,对比单一氯吡格雷治疗,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更为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蔡畅.依达托奉加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06例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67-868.

[2] 马明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31-33.

[3] 陶子荣.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3):283-285.

[4]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医学,2008,29(16):381.

[5] 曹杰,方朴,万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内源性保护蛋白[J].江西医药,2013,48(1):79-82.

[6] 马明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31-33.

R743.33

B

1671-8194(2013)36-0074-02

猜你喜欢
达拉氯吡格雷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