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2013-07-10 03: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栾 图

(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6)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栾 图

(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6)

目的 探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康复训练要点,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目的。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1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本科室系统化的综合康复训练,包括电针疗法、肩关节主动训练、翻身训练、步行训练、站立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分析康复训练前及6个月后Brunnstrom分级和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 康复训练后,Brunnstrom V、VI期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训练后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骗他患者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偏瘫;综合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偏瘫是临床常见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脑卒中偏瘫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偏瘫是指患者一侧面肌、舌肌下部、上肢、下肢的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提倡采用综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1]。本文只要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康复训练要点,并探讨其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与本院治疗的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47~75岁,平均(60.5± 5.3)岁;病例入选标准: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均为首次发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剔除脑干梗死或脑疝形成患者、四肢瘫痪、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其他对正常神经功能评价有干扰的疾病。

1.2 方法

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给予系统化的综合康复训练,参照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法进行肩关节主动训练、翻身训练、步行训练、站立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1.2.1 Brunnstrom法

根据病情分为Ⅰ~Ⅵ期进行训练[2]:Ⅰ期驰缓性瘫痪无活动、Ⅱ期有活动但容易痉挛、Ⅲ期患者在肢体共同运动形式时痉挛增强、Ⅳ期患者出现随意运动时痉挛减轻、Ⅴ期可进行个别的运动控制、Ⅵ期活动解决正常状态。第Ⅰ、Ⅱ期患者主要进行体位变化训练及被动肢体按摩,进行轻度的上肢运动训练,包括握手、腕和前臂外展、屈伸肘部、上举肩、下肢搭桥及屈膝训练。第Ⅲ、Ⅳ期患者进行正常运动训练,如站立、踏步、下肢负重等。第Ⅴ、Ⅵ期做起立、平衡及步行锻炼、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1.2.2 电针疗法

使用低频电刺激仪治疗,上肢主要选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下肢主要选内关、曲池、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穴位。BrunnstromⅠ~Ⅱ期患者电刺激频率2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20min/次,1次/d。BrunnstromⅢ~Ⅳ期电刺激频率2Hz,30min/次,1次/d。

1.3 观察项目

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6个月后评估Brunnstrom分期,用ADL评分法评估患者综合康复训练前、6个月后的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康复训练后,Brunnstrom Ⅴ、Ⅵ期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训练前患者的ADL平均分(39±13.1),训练6个月后提高为(65.8±12.4),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71例脑卒中瘫痪患者综合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

3 讨 论

相关文献指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低主要是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3]。脑卒中偏瘫除了使用药物之外,运动功能的训练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低频电刺激可达到减轻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运动功能的作用[4]。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也受到影响,如何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当代康复医学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方向[5]。

临床使用的康复疗法比较多,本文主要是以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为指导,规范化的分期方法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有效降低由肌肉张力所带来的障碍,循序渐进而建立正常的运动平衡,促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总体疗效。经过康复训练后,患者的ADL生活能力评分也明显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其治疗的信心。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孟军,李然.低频点刺激拮抗肌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1623-1624.

[2] 朱月娇,张长怡.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3(12):45-46.

[3] 马维艳.运动意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 2002,6(7):1017.

[4] 包烨华,王延武,楚佳梅,等.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1):59-60.

[5] Teasdale TW,Engberg AW.Long-term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of stroke[J].Ugeskr Laeger, 2007,169(40):3401-3404.

R743.3

B

1671-8194(2013)36-0096-01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