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心律失常急救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3-07-10 03:29高学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房室阵发性

高学军

(宁乡县妇幼保健院,湖南 长沙 410600)

小儿重症心律失常急救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高学军

(宁乡县妇幼保健院,湖南 长沙 410600)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重症心律失常急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重症心律失常患儿,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选取的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共42例患儿,其临床症状消失;室性早搏10例患儿好转例,全部消失例;房室传导阻滞无变化2例,好转6例,多源性室性早搏例中好转7例,消失痊愈11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无变化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重症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时,先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预后效果良好,显著改善患儿的生命质量。

小儿;重症心律失常;急救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激动次序、传导速度、起源部位、节律、频率出现异常。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中断循环或心排血量骤减,进而导致猝死、晕厥、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出现[1]。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重症心律失常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重症心律失常患儿,男48例,女30例,年龄为1~15岁,平均年龄为(8.1±1.2)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多源性室性早搏18例,房性早搏22例,室性早搏10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所选取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检查,被确诊为心律失常。

1.2 心律失常类型以及表现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1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3例,心房扑动15例,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12例,室性心动过速13例,心室颤动13例。严重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顽固性心衰15例,心源性休克18例,抽搐伴晕厥16例。心衰病例与心源性休克因心动过速而导致患者发作时间长,且给予患者必要的外院药物治疗,待患者病情危重后转到我院。

1.3 方法

给予多源性室性早搏患儿及室性早搏患儿25%硫酸镁药物0.1~0.2mg/(kg·次),一天2次实施静脉滴注,根据病情好转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疗程,对房性早搏进行为期3个月观察后,患者痊愈;针对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先采取物理疗法对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可结合使用5mL生理盐水与维拉帕米0.1~0.2mg/(kg·次)进行均匀混合,而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推注,增强心电监护,复率后将剂量调整到1~2mg/(kg·次)患者口服,一天3~4次。如患者为房室传导阻滞者,可将250mL 5%葡萄糖溶液与1mg异丙肾上腺素进行均匀混合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持续滴注,滴注速度为0.05~2μg/(kg·min),而后根据心率进行具体调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选取的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共42例患儿,其临床症状消失;室性早搏10例患儿好转4例,全部消失6例;房室传导阻滞无变化3例,好转5例,多源性室性早搏例中好转7例,消失痊愈11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无变化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表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

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医学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发展,医疗诊断技术也获得完善发展,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明确的诊断以及治疗[2]。心律失常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器质性心脏病异常而导致的,症状较为严重,临床治疗以及预后,不仅受患者年龄以及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原发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也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临床诊断要点为:通过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进行检查,可见其形态结构与窦性之间有稍微差异,提前出现P波,可呈直立状或倒置状[3]。通过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存在完全代偿间期,QRS时间平均超过0.12s增宽,会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无提前P波;其中QRS波与T波方向完全相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心电图检查室性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其特点主要表现为ST段暂时性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QRS形态正常,P-R间期呈现绝对匀齐[4]。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做出明确的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病毒性心肌炎预后较为理想,采取手术矫正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采取措施治疗传导系统先天性性发育不全的患者,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而严重的心率失常则可能导致猝死,患儿家属会有所担忧,医师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困难[5]。临床普遍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药物治疗有不良反应。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可能会产生负性肌力,严重者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在对患儿实施治疗时,应重视是否需长期使用药物、以及如何做好长期预防措施。

从本次研究中,在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治疗效果显著,与梁爱芳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在对心律失常患儿进行救治时,首先应对患儿病情进行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患儿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改善患儿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1] 梁爱芳.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812-813.

[2] 吴金义,张爽,张秀梅.槲寄生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64(15):88-89.

[3] Branch KR,Parmar BR,Mulligan MS.727 Negative Clinic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Atrial Arrhythmias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J].J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2012,31 (4Suppl):s249.

[4] 佟浩,孙晓,张曼.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 [J].上海医学,2012,46(6):812-813.

[5] 张海英,薛勤,汪年松.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34(2):881-882.

R725.4

B

1671-8194(2013)36-0103-02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房室阵发性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诊断价值分析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