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小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2013-07-10 03:29宋庆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伊立病情化疗

宋庆勇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小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宋庆勇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 对应用顺铂与伊立替康联合对患有小细胞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6例患有小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顺铂与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小细胞癌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时间和化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化疗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顺铂与伊立替康联合对患有小细胞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顺铂;伊立替康;小细胞癌;治疗

小细胞癌(SCC)是病理分化程度相对较低、浸润转移能力较强的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在临床被发现时已出现远处转移表现,临床认为其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1]。该病病灶通常情况下出现在肺内,即小细胞肺癌(SCLC);而病灶位于肺外的小细胞癌(ESCC)其临床发病率较低,仅占该病所有患者人数的4%左右[2]。本次研究对患有小细胞癌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伊立替康与顺铂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报道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抽取76例患有小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1.4±1.3)岁;小细胞癌发病时间7个月~5年,平均发病时间(2.2±0.7)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1.6±1.2)岁;小细胞癌发病时间9个月~6年,平均发病时间(2.4±0.8)年。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静脉滴注伊立替康,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60mg/m2,化疗第1、8、15给药,静脉滴注顺铂,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25mg/m2,化疗第1、2、3天给药,15d为1个周期,计划治疗4个周期[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化疗方案实施时间、小细胞癌病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化疗方案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表现和病灶彻底消失,相关检查结果均已转阴;有效: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减轻,病灶体积与治疗前比较缩小幅度超过50%,相关检查结果大部分转阴;无效:临床症状表现没有减轻或进一步加重,病灶体积与治疗前比较缩小幅度不足50%或进一步增大,相关检查结果仍然显阳性[4]。

1.5 数据处理

研究期间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P<0.05,我们则可以认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情控制时间和化疗方案实施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常规化疗方案治疗(25.64±3.85)d后小细胞癌病情得到控制,该组化疗方案共计实施(33.37±4.01)d;治疗组患者经伊立替康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8.72±3.26)d后小细胞癌病情得到控制,该组化疗方案共计实施(26.95±4.28)d。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和化疗方案实施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和化疗方案实施时间比较(d)

2.2 小细胞癌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后,9例患者的小细胞癌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6例患者的小细胞癌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13例患者的小细胞癌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小细胞癌治疗有效率为65.8%;治疗组采用伊立替康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13例患者的小细胞癌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1例患者的小细胞癌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4例患者的小细胞癌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小细胞癌治疗有效率为89.5%。两组患者小细胞癌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小细胞癌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不良反应和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中有27例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71.1%;治疗组患者中有13例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34.2%。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30例对化疗方案感到满意,化疗方案满意度为78.9%;治疗组患者中有37例对化疗方案感到满意,化疗方案满意度为97.4%。两组患者对化疗方案满意度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 论

表3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和化疗方案满意度情况比较[n(%)]

伊立替康是S期特异性的半合成喜树碱类一种可溶性的衍生物,在人体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水解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通过与拓扑异构酶Ⅱ和DNA结果形成稳定复合物,对DNA的单链重连产生特异性的抑制作用,使DNA单链迅速断裂,最终使肿瘤细胞在短时间内死亡[5]。迟发性腹泻是该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毒性反应,导致这一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SN-38对肠黏膜造成损害。通过对肠道菌丛进行抑制,使细菌P-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降低等方法可以使肠道SN-38的实际浓度降低,使迟发性腹泻的毒性程度减轻,其治疗效果值得关注[6]。

[1] 刘艳辉,范英,邹万忠.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附22例报告)[J].中华肿瘤杂志,2009,13(21):123-124.

[2] 周南,李光.肺内分泌细胞与疾病[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9,17(3):227-228.

[3] 王桂琦,翟瑜,李保庆.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J].河北医药,2008, 25(3):223-225.

[4] 陈明耀,陈宇航,刑文群.42例小细胞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9,15(21):587-588.

[5] 黄艳,刘冰,黄瑞妍,等.消化道类癌19例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12(6):142-143.

[6] 严晓梅,孙林,王山.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1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1(1):415-417.

R734.2

B

1671-8194(2013)36-0122-02

猜你喜欢
伊立病情化疗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单药或联合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研究进展
伊立替康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跟踪导练(二)(3)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