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352例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

2013-07-10 03:29孙华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利培医学杂志精神分裂症

孙华峰

(内蒙古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利培酮352例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

孙华峰

(内蒙古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利培酮;不良反应

利培酮系苯丙异恶唑的衍生物,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对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的5-HT2受体的双重阻滞作用。1984年由比利时杨森公司开发,1986年首次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以来,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疗效。利培酮在2012年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是疗效较好的抗精神病药物。随着其使用日渐广泛,它的各种不良反应也日渐出现并被报道。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对临床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及时填写报告,积累了大量有关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病例。我们在有关利培酮不良反应报告中筛选出352例,并将这些利培酮不良反应报告做出总结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使用利培酮治疗,未使用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并上报到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病例;患者入院检查未发现其他疾病。共收集了利培酮不良反应报告556例,选取其中符合条件的病例352例,不排除同一病例存在2种或2种以上不良反应。其中男192例,女160例,年龄15~55岁,病程10d~2年,使用利培酮口崩片(山东齐鲁制药公司生产),剂量1~6mg。

1.2 方法

对临床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包括治疗开始时间,药物剂量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不良反应过程描述(包括症状、体征和临床检验等),不良反应治疗方法和结果等,对这些病例填写报告,在1个月内报告到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对筛选出的病例,按照不良反应类型分为8类,每一类型包含不同症状若干项,根据症状细分后,求得比例。

2 结 果

药物过敏不良反应报告11例,占总报告的3.12%;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报告94例,占总报告的26.70%;意识障碍不良反应报告61例,占总报告的17.33%;内分泌不良反应报告45例,占总报告的12.78%;心脑血管不良反应报告107例,占总报告的30.39%;抗胆碱能不良反应60例,占总报告的17.05%;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7例,占总报告的1.99%;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报告46例,占总报告的13.07%。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的报告

3 讨 论

根据利培酮药品说明书,与服用本品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失眠、焦虑、头痛、头晕、口干;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包括嗜睡、疲劳、注意力下降、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阴茎异常勃起、勃起困难、射精无力、性淡漠、尿失禁、鼻炎、皮疹以及其它过敏反应;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包括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和急性肌张力障碍。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体重增加、水肿和肝酶水平升高、烦渴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催乳素浓度的增加、偶见迟发性运动障碍、恶性症状群、体温失调、癫痫发作、轻度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的个例报导。

3.1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报告的26.7%,提示锥体外系反应依旧是抗精神病药的典型不良反应,其中以静坐不能最为多见,与相关研究相符[1],部分患者合并使用安坦后症状明显改善。利培酮的EPS发生率与剂量和加药速度有一定关系,当其日剂量<6mg时,几乎无EPS,随着利培酮日剂量的增加,EPS的危险性也增大。当其日剂量为10mg时,发生EPS的危险性为31%;日剂量为16mg时,EPS的危险性为39%[2]。利培酮治疗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不良反应中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33.7%。其机理可能是利培酮对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受体具有双重阻滞作用,而其对α2和5-HT2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在低剂量时主要占据5-HT2A受体,随着剂量的增加,DA受体占有率也增加,以至能达到传统阻滞剂类似的水平[3],致使随着利培酮剂量的增加,锥体外系反应也增加。

3.2 心脑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占总报告数的30.39%。其中包括心电图改变,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以及体位性低血压和头痛头晕。心脑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是报告最多的,提示临床在利培酮的使用中,心电监测是必要的,应作为常规检查。另外,心电图改变的病例中,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发生概率几乎相同,与用药剂量和个体差异相关,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对心率影响报告的结果不一,李辉等观察204例患者后发现利培酮可引起心率增快,并发现15例有传导阻滞和心率不齐现象[4],这可能与该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有关。

3.3 利培酮可引起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导致内分泌改变,并由此引起女性患者月经不调、闭经、泌乳、乳腺增生;男性患者出现乳腺发育、勃起障碍及射精障碍。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月经紊乱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

3.4 利培酮所致意识障碍表现为躁动、强迫、惊恐、焦虑占总报告的17.33%,其中以焦虑症状最为明显,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是否也是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值得商榷。

3.5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及腹泻,此种表现与胆碱能M样受体兴奋的表现一致,可能系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拟胆碱能的M样反应,但其程度较轻,多能耐受,且部分症状可自行缓解[5]。

3.6 利培酮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及个体差异相关。在上述报告中我们发现,3~6mg每日剂量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高,与国内相关研究相符[6]。

[1] 利培酮所致静坐不能临床研究 陈方煜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2] 张晓斌, 丁兆生. 利培酮的临床应用进展[J]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 8(增) 34- 36.

[3] 刘庆海, 满翠琴, 李秀玲.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 .四川精神卫生, 1999, 12(2) 98-100.

[4] 李辉,张华芳,黄自勇,等.精神药物副反应[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1,11:379.

[5] 胡晓华, 马筠, 冯少慧.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8, 8(增): 13- 15.

[6] 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207例综合分析 刘炳文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年02期.

R971+.41

B

1671-8194(2013)36-0160-02

猜你喜欢
利培医学杂志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海军医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简介
《转化医学杂志》稿约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糖代谢影响的比较
利培酮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