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07-10 03:29张先舵代翠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创伤性

张先舵代翠莲

(1 兰考县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 兰考 475300;2 兰考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河南 兰考 475300)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先舵1代翠莲2

(1 兰考县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 兰考 475300;2 兰考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河南 兰考 475300)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伤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颅内压、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A的 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组良好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观察组不良反应5例,但是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对照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尼莫地平;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安全性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颅脑损伤后加重继发颅脑损伤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研究显示选择性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有效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和发展[2]。故笔者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分组运用尼莫地平治疗29例,观察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9例。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及相关诊断确诊。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33.2±10.5)岁,受伤到救治时间0.6~7h,平均(2.1 ±1.4)h;受伤原因:撞击12例、击打8例、摔伤5例、其他4例,合并脑挫裂伤6例,颅骨骨折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18~73岁,平均(35.5±11.1)岁,受伤到救治时间0.7~8h,平均(2.3± 1.2)h;受伤原因:撞击11例、击打9例、摔伤5例、其他4例,合并脑挫裂伤7例,颅骨骨折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比、年龄、受伤到救治时间、病情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营养神经、止血、吸氧、顺畅呼吸道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积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静脉泵推注,用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血压等指标确定。用药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适量该变用量,静脉推注2周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4次/天,60mg/次,疗程1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检测相关指标,包括伤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颅内压、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随访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为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死亡4个标准;治疗期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MCA的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MCA的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MCA的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随访观察组良好17例,中残6例,重残3例,死亡3例;对照组良好10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9例,观察组良好率和病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中观察组出现低血压1例,面部潮红1例,头晕3例,但是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对照组患者治疗中无显著不良反应出现,常规检查,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清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变化。

3 讨 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脑血管痉挛的概率较高,有资料显示可高达30%~90%,这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另外的再出血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也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也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4]。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不安、颈强直等,所以有脑部创伤又表现有以上症状的可怀疑为该病,应尽快的诊断和医治。脑外伤后大量钙离子可进入脑微血管和内皮细胞内引起微血管痉孪收缩[5],而尼莫地平是新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它可阻断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的进入,且还能增加细胞Ca-ATP酶的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量[6]。另该药物还能扩张血管,且具有持久性[7],所以将尼莫地平应用到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应可提高疗效。

从本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的方法,和运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CA的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随访观察组良好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均充分说明了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优越性。且治疗中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安全性也较高。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再出血率,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符合病情的患者应尽快使用该疗法治疗。

[1] 于亮.尼莫地平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痉挛[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3):185-186.

[2] 王毅,张建宁.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11,39(4):315-317.

[3] 王辉,李文胜,梁朝峰,等.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 28(21):1858-1861.

[4] 董宇峰,麻晓融,高麟,等.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8): 491-492.

[5] 阎维维,佟小光,杜毅,等.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2012,7(6):696-698.

[6] 郭志彬.尼莫地平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痉挛[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80-81.

[7] 中国神经外科专家共识协作组.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8-10.

R743.35

B

1671-8194(2013)36-0162-02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蛛网膜创伤性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