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价值分析

2013-07-10 03:29温宇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身长胎龄母乳

温宇霞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700)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价值分析

温宇霞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700)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20例,根据病房数字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混合喂养,治疗组给予纯母乳喂养。观察喂养后1个月两组体质量与身长增长情况及在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喂养不耐受、上消化道出血及院内感染等。结果 喂养1个月后,治疗组的体质量与身长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喂养期间喂养不耐受、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母乳喂养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从而促进母子健康。

早产儿;母乳喂养;并发症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0万早产儿出生,发生率为8.0%左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已持续多年连续走低,在25.0%左右[1]。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消化代谢和肾排泄功能更差,而配方奶粉的渗透压比较高、蛋白比例一般比母乳高,选用奶粉或喂养量不恰当,会导致婴儿消化困难,造成严重预后[2]。而母乳中含有促进造成小儿胃肠道成熟、提升免疫力的成分,母亲乳汁里的蛋白质含量是早产儿能利用的,母乳不仅比配方奶更安全,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矫正胎龄[3]。本文通过临床具体分析了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价值,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20例,入选标准: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800g;出生或生后12h内转入NICU;监护人知情同意;1~5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 9~10分。其中男65例,女55例;胎龄最短28周,最长34周,平均(31.25±0.36)周;出生体质量最轻1360g,最大1775g,平均(1568.36±15.66)g。根据病房数字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病情等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喂养方法

对照组给予混合喂养,采用早产配方奶、母乳强化剂与母乳混合使用。治疗组给予纯母乳喂养。

在喂养方法中,一般在生后2~8h内开奶,初始每次0.5~2mL,每3~6h 1次,最初均为管饲喂养,校正胎龄33~34周时逐渐尝试经口喂养。喂养持续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早产儿喂养后1个月的体质量与身长增加值。同时观察两组在满月期间所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喂养不耐受、上消化道出血及院内感染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体质量与身长增加值对比

经过观察,喂养1个月后,治疗组的体质量与身长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对比

治疗组60例,发生喂养不耐受1例,院内感染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60例,发生喂养不耐受3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院内感染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0.0%,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喂养后体质量身长增加值()

表1 两组喂养后体质量身长增加值()

组别例数(n)体质量增加值(kg)身长增加值(cm)治疗组601.36±0.454.53±0.45对照组601.10±0.353.95±0.85 P -<0.05<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的婴儿,在孕37周后体质量不足2500g时也称为胎龄小样儿,但一般称之为足月低体质量儿。早产儿由于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管理[4]。喂养问题是早产儿面临的第一大挑战,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绝大多数早产儿无缘母乳,0~6个月母乳喂养率仅为27.6%[5]。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对婴幼儿存活、生长、发育、健康和营养都极为重要[6]。与牛奶相比,母乳中的蛋白质更易吸收,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同时脂肪酶有利于脂肪吸收,核苷酸对婴幼儿合成代谢与生长有利,所含胆固醇可促进神经组织形成和发育。此外,母乳中至少含有50种具有免疫特性的成分,其免疫球蛋白有分泌型IgA、IgM、IgG等,母乳喂养儿每天可以从母乳中获得SIgA0.5~1.0g,这些抗体物质在肠道中不被降解,因而具有抗病毒及抗细菌的双重高度活性。母乳中还含有一类非特异性免疫物质——溶菌酶,对防止细菌感染有重要作用。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可与婴儿肠道中的微生物竞争结合铁元素,使肠道中的微生物因缺乏铁而停止生长和增殖,为机体清除微生物感染创造了条件。其他抗感染物质还包括补体、纤维结合素、白细胞介素等[7]。而牛奶含牛的异性蛋白,可通过早产儿肠道黏膜吸收,引起过敏反应,出现肠道少量出血或婴儿湿疹等。同时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消化代谢和肾排泄功能更差,而配方奶粉的渗透压比较,会导致婴儿消化困难,从而致病。

在喂养方法中,可以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形成自己的规律,每次的喂养量可多可少,判断热量是否合适,是按全天吃奶的总量计算。监护人要随时关注室内温度和湿度,尽量保持其恒定,避免温差,为早产儿营造舒适的成长环境[8]。本文喂养1月后,治疗组的体质量与身长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喂养期间喂养不耐受、上消化道出血及院内感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当前我国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正在全国率先建立一整套母乳喂养的全面干预体系,对母乳喂养高危患者建立多学科的合作支持体系,将逐步制定标准化解决方案。

总之,早期母乳喂养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从而促进母子健康。

[1] 蔡桂花,王怀英,张淑珠.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4,25(11):1319-1320.

[2] 王院方.极低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599-1600.

[3] Young L,Embleton ND,McCormick FM,et al.Multinutrient fortification of human breast milk for preterm infants following hospital discharg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28(2):4866.

[4] Lafeber HN,van de Lagemaat M,Rotteveel J,et al.Timing of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in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 optimal neuro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onse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Am J Clin Nutr,2013,98(2): 556S - 560S.

[5] Imdad A,Bhutta ZA.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the low birth weight/preterm infant in community settings: a perspective from the developing world[J].J Pediatr,2013,162(3):107-114.

[6] 李晋蓉,李作娅.绵阳市母乳喂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 2009,38(22):2876-2877.

[7] 刘克苗.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3,18(10):806-807.

[8] Georgieff MK.Nutrition and the developing brain:nutrient priorities and measurement[J].Am J Clin Nutr,2007,85(2):614-620.

R715.8

B

1671-8194(2013)36-0167-02

猜你喜欢
身长胎龄母乳
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捐献知信行的调查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母乳库捐赠母乳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洞身长管棚施工工艺新技术
雪豹,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