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3-07-10 03:29周红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

周红平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1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周红平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10)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脑部无疾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与颈动脉彩超测定。结果 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占80.0%,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占2.9%,同时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rs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相关性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导致患者严重致残乃至死亡,其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1]。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众多,然而年龄、性别、种族、气候和家族史是无法干预的,但是一些内科疾病与血液学检测指标是可以干预的[2]。众多研究认为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3,4]。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5]。本文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为观察组。入选标准: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心房纤颤引起的脑栓塞及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瘫痪不完全、偏身麻木、饮水呛咳等;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影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药物;患者知情同意或者监护人同意。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7.22±5.1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平均(2.36±0.44)年;高血压病史52例,糖尿病病史11例。同时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脑部无疾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与合并疾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所有入选者在早晨空腹检测Hcy,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mL,不抗凝,30min内离心分离取血浆,-20℃保存。采用日本岛清RF 10A型荧光检测仪和CR-1B色谱数据处理机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正常值范围5~15μmoL/L,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0μmol/L。

1.3 颈动脉彩超测定

采用美国GE公司System Five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7.0MHz。在检查中,首先自颈动脉起始处作纵向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然后将探头进行横查,观察有无粥样硬化块,局部内膜-中层增厚>1.1mm即为斑块。

1.4 统计方法

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rs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经过观察,观察组所有患者都有梗死灶,其中大片梗死20例,小片梗死30例,腔隙性梗死20例。彩超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30例,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40例。对照组都无梗死与硬化情况。

2.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比

经过观察,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56例,占80.0%(56/70),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2例,占2.9%(2/70)。同时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率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经过Spers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正向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与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之一,其中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可导致患者完全瘫痪或昏迷,也可以导致死亡[6]。传统的脑梗死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龄以及具有家族史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脑血管病发生,阻止病情进展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因素很多是不可以控制的,导致预防比较困难。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的中间的代谢产物之一,属于非必需氨基酸。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报道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引发普通人群脑血管疾病一个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7]。从机制上分析,机体在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从而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8]。同时同型半胱氨酸能加强KCl介导的脐动脉血管收缩,用甘露醇预处理可以明显减弱这种致血管痉挛的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也可通过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使血管内皮损伤,改变血液系统的凝固系统与抗凝系统的平衡,从而激发血栓形成[9]。

本文观察组所有患者都有梗死灶,颈动脉粥样硬化30例,对照组都无梗死与硬化情况。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占80.0%,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占2.9%,同时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Spers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正向相关性(P<0.05)。这充分提示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总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 Santoro A,Mancini E.Cardiac effects ofchronic inflammation indialysis patients [J].Nephrology Dial Transplant,2010,17(8):10-15.

[2] Weiss N,Hcydrick SJ,Postea O,et al.Influence ofhyperhomoeysteinemia on the cellular redox State impact on homoeysteine-induce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Clin Chemlab Med,2009,41(3): 1455-1461.

[3] 陈黔妹,沈扬,樊东升,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8):732-733.

[4] 伍锦旋,邓景云.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1(13):48-50.

[5] Hcydrick SJ.L2Homoeysteine and L2homocystine stereospecifieally induc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 in endothelial cells[J].Free Radic Biol Med,2008,36 (9):632-640.

[6] 章成国.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浓度与其临床亚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22-24.

[7] 刘国荣.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及相关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病症杂志,2003,11(5):281-284.

[8] Kaul S,Zadeh AA,Shall PK.Homocysteine hypothesis for atherothromb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not validated[J].J Am Coil Cardiol,2006,48(2):914-923.

[9] 孙鼎明,芦慧霞,张志瑁,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卒中急性期损伤关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99-101.

R743.33

B

1671-8194(2013)36-0187-02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