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2013-07-10 03: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精神病输液依从性

田 敏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安徽 六安 237008)

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田 敏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安徽 六安 237008)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26例住院患者中60例有过输液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则为一般护理服务,两组均进行干预后2周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后静脉输液依从性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有着良好的效果,可最大限度的改善疾病,有效增进护患关系。

个性化护理;精神病;静脉输液;依从性

静脉输液具有方便快捷且安全等优点,随着人类社会快节奏的发展,静脉输液俨然已成为门诊护理中最常用的一项治疗方法。精神病患者对静脉输液具有抵抗性、认同性较低,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状态较低,已经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进展[1]。因此在进行治疗护理时,应注意病患的治疗态度,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样是护理的重点评估方面。精神病患者各个年龄阶段对静脉注射的抵触性皆不同,如较为年轻的患者易激动、暴怒,老年患者则为血管壁硬化,静脉输液较为困难,反应迟钝表达欠佳等,加大了医护人员的沟通难度[2]。因此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于改善精神病患者对静脉输的依从性有着极佳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组)和对照组(普通护理组),每组30例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男性。观察组年龄25~55岁,平均(36.2±2.5)岁,病程2.8~16.8年,平均(8.2±0.9)年;对照组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6.5±2.8)岁,病程3.0~16.9年,平均(8.3±1.1)年。两组患者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抑郁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依患者不同病种、疾病轻重程度和年龄、慢性病史和是否有药物过敏等情况进行医疗护理,另需注意患者的基础生活方面和安全性的保障等,严格遵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应主动巡查输液情况,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①依据每个患者的性格特点而对患者进行护理。如果对于静脉输液抵抗性较强的患者,应对其抵抗性、反应激烈的原因进行总结,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以便在下次护理过程中更好的接触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改进,更加全方面的与患者沟通,降低患者的防备性、抵触性,从而使静脉输液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②对于每位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应建立病理资料或记录档案,针对每位患者的问题对症下药进行处理,是每位患者的护理方面均可得到最优个性化处理,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③对于患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进行评估调查,然后建立良好的沟通,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心理,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改善患者静脉输液时的依从性。④心理方面: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在输液前应多和老年患者进行言语沟通,使患者保持轻松地心理状态,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更细心体贴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1.3 评价标准

静脉输液依从性评价:显效——输液过程中患者无反抗,可较好地配合穿刺和滴注过程的进行;有效——输液过程中患者稍微反抗,在全程护理下穿刺和输液勉强进行;无效——输液过程中患者明显反抗激烈,均无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穿刺和输液。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6.0上予以处理。统计中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则运用χ2进行检验。且以结果P<0.05表示为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为有极显著性差异,以结果P>0.05表示为无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依从性显效为23例(76.7%),有效为6例(20.0%),无效为1例(3.3%),对照组静脉输液依从性显效为18例(60.0%),有效为9例(30%),无效为3例(1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比较[n(%)]

3 讨 论

对于精神病患者治疗态度的改善,尤其是服药及静脉滴注等治疗措施的遵从情况的改善是对此类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干预的方面。个性化护理模式是对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病症程度的患者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治疗过程[3],无常规化护理模式较为死板的缺点,而是就每一位患者在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特点进行特殊性护理,解决效果较佳。随着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各种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个性化护理直接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护理程序为基础,针对患者的自身特点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操作,更加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本次研究,我们就对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的效果中观察发现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患者比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更加开朗健谈、反应更为平和、精神状态更好,究其原因应该个性化护理对每位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更强,了解更透彻更细心,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认可,对输液过程无抵抗性或抵抗性小[4]。

综上所述,实施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有着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3.

[2] 潘金娥,邱国亮,苏勉,等.延伸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2,43(3):43-45.

[3] 何凤英.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4(6):40-42.

[4] 赵维敏,李明芳.住院精神病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05-106.

R473.74

B

1671-8194(2013)36-0238-02

猜你喜欢
精神病输液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完形填空专练(五)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都有精神病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