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2013-07-10 03:29袁丽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溶栓康复训练心肌梗死

袁丽萍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昆明 6500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袁丽萍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昆明 6500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后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溶栓治疗时的护理、溶栓后的护理、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对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在96例患者中,溶栓成功89例,溶栓失败7例,溶栓成功率为92.7%。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心悸、心动过速、肺部感染、血压下降、牙龈出血等,采取相应措施后均得到改善。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疗效满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突发性闭塞,导致心脏内血液供应不足,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进一步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在冠心病中是一类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心肌梗死往往起病急,多发于中老年人,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为39~79岁,平均年龄为(63.4± 10.5)岁。根据WHO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急性前、侧壁梗死32例,急性下、后壁梗死39例,急性心内膜下梗死25例。96例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26例,糖尿病45例,高血压17例,风湿性心脏8病例。经诊断,该96例患者均无溶栓禁忌症,所有患者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溶栓之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迅速评估,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型、凝血时间、心率、血压、呼吸、心电图等检查,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分。严格按照规定适量采取患者的血液标本,对相关的指标例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

对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给予阿司匹林防止血小板聚集,溶栓治疗药物采用尿激酶150万U的100mL生理盐水溶液进行静滴,每日1次,治疗3~5d。溶栓6h之后,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5000U,每日2次,治疗5~7d。对于合并基础病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降糖、降压、降脂的治疗。对于部分合并有呼吸道或者泌尿道感染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对于失去意识的患者给予鼻饲或者肠外营养支持。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精神上和心理上往往有很大的压力,对于自身病情的进展以及失去一定的自理能力而感到悲观、沮丧、恐惧和焦虑,再加上大多数患者是第一次溶栓,由于对溶栓治疗不了解,往往表现出担忧和恐惧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认真详细地向患者解释溶栓治疗的原理以及其安全性,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和镇定,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溶栓治疗。

1.3.2 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尽量选择较粗较直的静脉进行穿刺,保证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严格按照患者的体质量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对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24h心电监护,对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以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血压的变化,尽量维持在140~160/75~90mmHg。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实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率、呼吸、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对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过程中有时会伴有心源性休克与心理衰竭等并发症,在护理期间如果发现患者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迅速降低,血压骤然降低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其次,还应认真观察患者的皮肤、鼻腔、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等是否有出血现象,当患者出现呕吐、头痛难忍、视物不清、血压升高、吐字不清、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时,则表明患者可能并发颅内出血,应立即请医师进行急救。

1.3.3 溶栓之后的护理

溶栓成功后,尽量保证患者所在的病房安静,整洁,并且时时进行消毒杀菌,鼓励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对于失去自主意识的患者每隔一段时间定时对其进行翻身和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当注意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同时泵入雾化生理盐水以维持患者的气道湿润,缓解患者的不适。

另外,在护理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形成压疮和褥疮,要保持被褥床铺清洁,对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气垫床,每2h左右帮助患者翻身。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在其便后进行清洗,保持局部皮肤的清爽干燥。每隔一定时间,对于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1]。

1.3.4 饮食护理

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其饮食喜好,结合营养均衡的原则,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周食谱,鼓励患者家属为其准备饮食,禁食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对于有烟酒嗜好的患者劝诫其戒烟戒酒。对于吞咽困难,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可采用鼻饲进食或者肠外营养支持,但是应当注意卧位床头抬高30°,防止胃液返流[2]。

1.3.5 康复训练

对于急性心梗死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待其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并保持正常状态24h之后,对其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进行肢体的屈伸运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防止患者的局部肌肉萎缩。在进行康复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恢复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者过度劳累,从而影响痊愈。

2 结 果

在96例患者中,经过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干预,溶栓成功89例,溶栓失败7例,溶栓成功率为92.7%。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24例,心悸23例,心动过速20例,肺部感染11例,血压下降13例,牙龈出血5例,但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后,例如给予凝血酶或者抗生素治疗等,症状均有所缓解,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溶栓治疗并护理干预治疗心肌梗死不良反应统计

3 讨 论

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一旦发生,往往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和及时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3,4]。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过度肥胖、高龄等因素,多数表现为肢体麻木,瘫痪,言语障碍等[5,6]。

本研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溶栓之后的护理、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96例患者中,经过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干预,溶栓成功89例,溶栓成功率为92.7%。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心悸、心动过速、肺部感染、血压下降、牙龈出血,但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后,上述症状均有所缓解。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的溶栓治疗,之后对病情进行详细观察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采取相应措施后病情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1] 王爱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 7-8.

[2] 陆悠,唐蓉蓉,毛家亮,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起搏心电图1例[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2): 128.

[3] 徐爱娟,陆琴花,刘华英.急性心肌梗死33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 996.

[4] 龚海荣,李向平,叶慧俊,等.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9): 792-793.

[5] 陈卿,谢喜仁,郭书红,等.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9): 843-848.

[6] 韩玮,刘惠亮.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直接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 1109-1111.

R473.5

B

1671-8194(2013)36-0250-02

猜你喜欢
溶栓康复训练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