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两地资源互补优势 全力推进产业援疆工作

2013-07-15 01:37张谦
改革与开放 2013年9期
关键词:伊宁伊宁市援疆

张谦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南京坚持“产业援疆是援疆工作之本、招商引资是产业援疆之魂”的工作理念,按照“眼前和长远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的工作思路,紧紧依托江苏和南京的产业、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着力围绕伊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产业援疆工作的现状

伊宁市是副省级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伊犁河谷的中心城市,也是伊犁河谷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市辖8乡、1镇、1场、8个街道办事处。从2010年以来,南京援疆指挥组共为伊宁市引进各类项目近20个,总投资达35.15亿元。其中,已开工7个,已投产2个,引进项目预计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近50亿元;在谈项目8个,明年可开工5个;争取国家资金近一亿元。这批项目的成功落地,有力推动伊宁市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了其自我发展能力。

1.以后方优势为依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招商活动。伊宁市作为塞外江南伊犁州的首府城市,临近霍尔果斯特区,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方式齐全,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加大宣传力度,让内地更多客商认识伊宁、了解伊宁,是产业援疆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根据“发挥南京信息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开展两地优势互补、宣传引资并举”的思路,利用“2011中国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契机,成功在南京举办了新疆伊宁投资环境说明暨旅游资源推介会,力促苏宁电器等4个项目签约,两地一批旅游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参加江苏省“百企千亿”产业援疆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充分利用南京后方资源、各类商会和各种会展等载体,组织开展“江苏企业家伊宁行”等形式招商活动,参加第十六届西洽会等国内外知名招商专场活动等,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两年来,共接待各类客商50多批次,达成项目合作意向40个以上。

2.以工业项目为招商着力点,努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伊宁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经济占全市GDP只有17%。为此,应将项目引进作为产业援疆的着力点。两年来我们务求实效,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扩大产业援疆成果,共引进项目近20个,总投资35.15亿元;已开工项目7个,实际投资总额达9.15亿元;已投产项目2个,年产值达3亿元。总投资4.95亿元的新疆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产万吨L苯丙氨酸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一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总投资8000万元的江苏化工设计院技术与产业转移中心孵化基地项目,目前完成投资2000万元,项目研发楼、办公楼、中试车间已全部封顶,年内各项建筑主体完工,明年投入运营;总投资7.2亿元的新疆西拓投资有限公司世贸中心项目,2012年计划投资2.2亿元;总投资2.2亿元伊犁紫峰房地产公司老城改造项目和总投资6300万元的江苏桃花源生态农家有限公司建设西域秦汉文化旅游风情园项目已开工建设。此外,积极对接了一批重点项目。

3.以园区合作为新平台,搭建产业援疆的有效载体。园区是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以园区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和社会成功发展的有效经验。经过积极争取,促成了国家级伊宁边境合作区与国家级南京经济开发区结为友好园区。充分利用南京经济开发区的人才优势和成功经验,帮助伊宁边境合作区完成伊宁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规划,打造伊宁高新技术产业园。组织了多批次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企业家实地考察,重点对煤化工下游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纺织、机械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领域进行考察。双方安排干部进行工作指导和挂职锻炼。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资企业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等功能载体的建设,并由南京经济开发区帮助招商,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

4.以援疆项目建设为新抓手,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年来,我们在做好民生项目的同时,投入援疆资金近亿元,建设了一批促进地方经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投资5000万元对伊宁市维吾尔族历史民俗街区喀赞其进行重点打造,建设内容包括吐达洪巴依大院、伊犁赛乃姆演艺中心、民族手工艺研发中心等,全力推进伊宁民俗旅游开发,力争将其打造成伊犁河谷乃至全疆旅游的新亮点。2011年已建设完成的吐达洪巴依大院项目,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旅游局的领导视察后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11年伊宁市经济观摩会中获得一等奖,并确定为2012年全疆旅游现场观摩会观摩点。2012年,该项目作为景区的核心景点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全年喀赞其景区吸引游客12万人,实现直接旅游收入1500多万元,带动就业近500人。达达木图乡设施农业项目,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2011年投入援疆资金1000万元。按照打造伊宁市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展示基地的要求建设的设施农业基地,49座高标准温室大棚当年全部投入使用,全年可实现增收总计约300万元。2012年援建的托格拉克乡育肥牛基地项目,已基本完工,逐步投入使用。该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一次性存牛栏数可达3300头、年出栏肉牛10000头,可实现年经济收入1000万元,全乡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

5.以争取国家支持为新手段,探索产业援疆新途径。争取国家支持不仅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企业市场和业务的拓展也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利用援疆干部熟悉国家有关部委项目申报的特点,成功申报了新疆伊犁建能煤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年产2700台(套)大型矿山机械制造项目和新疆荣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粉煤灰80万吨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8900万元和10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技术进步。国家给予建能大型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的支持力度之大,不仅在伊宁市、伊犁州,也创造了全自治区之最。这是全自治区单个工业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全自治区共8个项目获得国家该类批准,共计给予资金支持1.68亿元,而伊宁市建能项目获得的资金额超过了其它7个项目的总和。援疆干部争取国家支持的做法,在伊宁市历史上还是首次,对当地干部思想上起到了极大促动作用,也帮助他们拓宽了经济工作的思路。在援疆干部的指导帮助下,伊宁市制定出台了《伊宁市2012-2015年国家援疆政策及项目争取行动计划》,分年度梳理出重点争取援疆政策8项和援疆项目62个,其中国家部委项目24个,自治区项目38个,拟争取扶持资金约154亿元。

二、未来发展的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伊“十二五” 是全面推进伊宁市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又迎来了新一轮援疆的战略机遇,将为伊宁市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环境趋于向好,世界经济克服金融危机逐步复苏,中亚国家经济逐步兴起,上合组织作用更加凸显;国内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国内经济总体向好的态势不会发生改变。中央出台支持新疆发展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加快实施,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将超过以往,特别是国家提出设立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为伊宁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项目资金、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大倾斜。

从内部环境来看,伊宁市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优势。

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伊宁市扼东西交通之要冲,河谷境内有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伊宁国家二类口岸。距我国西部最大的公路口岸霍尔果斯88公里,距中亚重镇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350公里,是新亚欧大陆桥西部桥头堡和连接中亚的重要枢纽。

二是优越的资源禀赋。伊宁市位于伊犁河谷腹地,气候宜人,河谷地区总水量占全疆的20.3%,已发现矿种9类86种,煤炭探明储量346亿吨(远景储量4700亿吨)。可耕土地1800万亩,天然草场341.95万公顷,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松涛林海等生态旅游资源富有特色,作为中心城市可以充分依托和利用。

三是便利的交通设施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伊宁市是伊犁河谷的交通中心,国道218线、省道313线、220线在此交汇,精伊霍铁路的建成,清伊高速公路的通车和伊宁机场的改扩建,以公路、铁路、民航为框架,东西贯通、南北交汇的开放性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精伊霍铁路的贯通,将使伊宁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国家级伊宁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已形成以工业为主、科工贸联动、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的外向型经济区,投资条件和政策环境将更加优越。

四是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受前苏联工业布局影响,中亚国家经济结构一直呈现“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的特点,这种工业结构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使得我国与中亚国家间形成了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尽管近几年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在新型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各类轻工产品、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仍需大量进口。

伊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综合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人均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7.2%,大企业、重点企业偏少,优势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完备;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教学设施、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增收难,就业任务艰巨,现有城市低保人群为全疆最多的县市之一,市民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劳动技能整体水平偏低,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难度加大。

三、对策及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产业援疆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奋力推进经济建设有新突破。

1.明确政府责任,着力推进项目建设这个龙脖子工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也是产业援疆工作的最主要抓手。一是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对已落地投资的项目要帮助企业加快完成项目可研和跑办立项,尽快完成项目选址、土地征迁报批以及施工设计、招投标和土地征迁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二是全力以赴加快建设。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分工负责制,按照项目倒排工期计划,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靠前服务,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三是积极做好金融服务。要及早与企业对接,了解资金筹措情况,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四是抓好督促检查。实行项目工作一月一通报、经济运行一季一分析、现场观摩半年一召开,通过日常督查、现场观摩、实绩通报等有效手段,确保工作推进到位、任务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目标考评责任制,建立健全以工作实效为主的规范化考核评价体系。

2.引进发达地区先进理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实施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区5平方公里首开区及苏拉宫工业园“四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重点推进道路、电网、通讯、供排水、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继续完善边合区功能,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自治区批复。要加快各园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加大各园区绿化、美化力度,真正体现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园区形象。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新汶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续建;积极扶持川宁生物万吨抗生素中间体项目、苏源生物年产万吨L苯丙氨酸项目一期达产,二期开工建设。全力扶持现有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不断扩大生产总量。力促国网2×35万千瓦热电联产、庆华煤炭分质综合利用多联产、大连万阳机械制造、江北再生纸等一批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强化选商引资,围绕生物制药和生物化工、能源电力、机械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积极谋划一批项目;进一步丰富招商手段,深入开展推介会招商、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亲情招商等招商活动,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惠民。完成《伊宁市中小微企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重点抓好以小微企业园建设为主的民生工业,加强产业示范引导。全面提升喀赞其民生工业园、喀尔墩中小微企业园承载能力,在开发区、南岸新区、巴彦岱镇新规划建设3个中小微企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吸纳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

3.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中心城市,三产既是伊宁市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也是经济的活力所在。要以现代商贸物流业、特色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充分挖掘三产潜力,进一步提升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

一是加快推进旅游业。旅游业既是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是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要抓住对口援疆的机遇,大力发展民俗游和生态游,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全面提升喀赞其民俗景区和六星街街区功能,增强特色;加快伊犁河两岸景观带建设步伐,加强对伊犁河旅游资源的统筹管理,沿伊犁河两岸规划13个民俗风情园,努力把伊犁河两岸核心区建成集生态、休闲、观光、娱乐等功能为一体,人与自然相融共生、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态景区。启动伊宁市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南方大酒店、机场城市候机楼等10家四、五星级酒店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积极扶持一批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和旅行社,开发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一批特色餐饮小吃,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提高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通过节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办好第二届民俗文化节,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伊宁市“丝路花城”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依托经济开发区政策和中哈霍尔果斯-阿腾科里铁路通车优势,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力扶持二类口岸发展,积极申请综合保税物流政策,支持宝加捷公司做大做强。积极承接东部外向型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进口资源加工、出口产品组装加工等外向型企业。根据中亚、西亚及欧洲市场需求,大力引进在欧亚市场有影响力的仓储物流和进出口贸易企业,加快建设食品、建材、纺织、服装、机电、小商品、电子产品等出口基地,形成出口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推进城西市场、火车站片区、道北物流园3个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加快西拓世贸中心、西北物流、新疆天汇伊犁汽车城等项目建设。加快东城区、西城区及南岸新区商业体开发。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一个金融区,大力引进和支持金融机构落户伊宁市,争取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兴银行在伊宁市设立二级机构。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制步伐。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商业保险、中介服务、商务办公、连锁经营、批发零售、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信息化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行政效率,着力打造“数字伊宁”。

4.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突出重点”的要求,立足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下大力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以“大伊宁”规划为指导,全力打造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抓好大环线项目、伊犁河三桥规划建设、城市客运枢纽站前期工作,完成100公里城区路网建设,提升区域路网等级和通达通畅水平。加大农村道路项目跑办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资金支持,完成87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二是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水资源统筹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全力推进城市、农村饮水统一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城市水系统一建设,水资源管理统一调控。全面启动城市地表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三是加大电力保障力度。按照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加强与电力企业的对接,围绕北山坡动力岛规划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国网、国投、国电等项目的前期和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城乡电网提级改造,改善城乡供电不足状况,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单位生产用电需求。

(作者单位:南京市发改委、南京援疆指挥组)

猜你喜欢
伊宁伊宁市援疆
高原的太阳
伊宁市城市新媒体使用调查分析
援疆动态
许你一个爱情保质期
援疆动态
达达木图乡青年干部的良师益友——记伊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成俊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新疆伊宁凹陷三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我爱我的祖国!”:记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