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7-22 09:22张计化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张计化

【摘 要】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只有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从而真正让作文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应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教学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目前,中学生作文水平较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而且胡编乱造。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问题。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把培养创新人才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改变传统思维,激活创新思维

传统作文教学运用陈旧、定向的思维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作文像深山挖宝一样,挖掘同一个主题,提炼同一个观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不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传统思维、定向思维很难写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而运用创新思维、逆向思维进行创作,其效果如何?

例如,在写《读<愚公移山>有感》的作文训练中,若按传统思维理应歌颂愚公几代人为了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前扑后继的愚公精神!大家都这样写,就没什么新意了。若按创新思维来写,则柳暗花明,新意迭出。从时间效率这一现代意识去考虑,那愚公就真的太“愚”了。与其几代人年复一年去移山,不如发动全家,或“精耕细作”,或“开办工厂”,或“下海经商”……挣足了钱,把家“搬”到省城。这样,既解决了“出入爬上爬下”的困难,又造福子孙、福泽万代,让子孙永远不受“大山”的困扰。

2.抛弃时空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称“想象是人们预见未来的一种惊奇的思维能力”。因此,要使作文有所创新必须抛弃时空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通过想象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既能摆脱课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束缚,也能摆脱专靠作文选来编作文的困扰。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等于为作文插上了强健的翅膀,使之抛开时空局限,飞向广阔的天宇。

例如,在写《读<包身工>有感》一文中,可引导学生扬起想象的风帆,在时空中驰骋纵横。当读到“包身工栖身在又潮湿又阴暗的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时,可从包身工“脏、乱、差”等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引导学生联想到改革开放后,工人生活状况的改善。特别是九五计划完成后,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工人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观……

又如,在写“离别”这一题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的《霸王别姬》(其中,项羽英雄末路,愧对江东父老,愧对心爱的女人,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这一“恨”别场面);又可联想到现代的《挥手之间》(其间,毛泽东雄才大略,面对龙潭虎穴,面对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这一壮别场面);也可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所说的四句平常的话语和一些平凡的举动,抒发了父子之间相爱怜的真挚感情)。通过联想,把古代和现代联系起来,写出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通过联想,同学们能了解到各种“离别”场面,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激活创新思维,而且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启发式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欲;要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发现生活的哲理。

2.循序性原则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盲目地急于求成,应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培养。

3.情感性原则

“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带着自己的头脑,带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珍惜学生独立的见解,珍视学生智慧的闪光点,通过师生间的民主和谐氛围,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及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的构建,可使学生不墨守成规,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标新立异。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学生进行创新的精神动力。学生需要教师去评价,因为青少年年龄尚小,引人注意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强烈,所以,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奖励或表扬,学生会从中感受到老师尊重他、关心他、公平对待他、赏识他。毫无疑问,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后,可以加强自我肯定,会激发自我创新的需要。

总之,中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作文教学新方法。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写作主体的积极作用。只有师生二者都具备创新思维,中学作文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云龙.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王鹏伟.中学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