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实效的方法

2013-07-22 09:22夏盛荣
关键词:主题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标

夏盛荣

【摘 要】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认为在新课标下,合理的教学“主题”的确立决定了教学目标设置的方向性、教学程序设计的科学性、教学材料选择的合理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主题教学 教学设计 提升实效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这种模块框架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通史体系,每一模块所蕴含的主题都指向一定的教育目标,教材内容也都以一个鲜明的特定主题为核心组织展开,进而组成一个个主题学习单元,主题就是模块的“灵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主题教学是课改所向、大势所趋。

一 正确理解“主题教学”的含义

“主题教学”就是要以鲜明的教学主题来统领全部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正如写文章必须要具备中心思想来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一样,一节课也需要有中心思想来明确教学目标,这节课的中心思想就是教学主题。

二 “主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设计时的定题不准

例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教学主题确定,某老师把该课的教学主题确定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理由:三民主义是以孙中山的功绩影响最大;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通过三民主义的进步与发展,体现孙中山的爱国与不屈的精神。这个教学主题的确定明显不符合该模块主题,背离了“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专题精神。

2.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偏离

第一,无主题。无主题即主题缺失,整堂课只是历史知识的解释和堆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落实上,“照本宣科”,没有对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和链接,更没有挖掘历史背景和提升思想内涵。学生最后获得的只是孤立的知识,单一的技能,而不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

第二,偏主题。偏主题就是指偏离模块主题,甚至走向反面。

第三,多主题。多主题即主题交叉、模糊。比如,有位老师在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课时,将教学内容大体分为三块:一是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大事(重点突出辛亥革命);二是阐述和剖析新旧三民主义(包括理论和实践);三是分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该教师没有注意理解课程标准的体系和模块主题的变化,仍然按传统教学大纲的旧思路来处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导致一堂课中反复出现模块主题的交叉和模糊。

三 “主题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

1.准确定题——基于模块主题确定教学主题

高中历史的每一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模块的“灵魂”。在模块教学下每一节课教学主题的确定都必须完全服从于实现模块学习目标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切实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模块专题来确定正确的教学主题。

2.精当选材——选择有效的拓展材料服务教学主题

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共确定了三个必修模块,包含了二十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围绕某个涵盖面广、聚合能力强的主题展开。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历史教学内容都能够串联组合起来,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形成宏观、思辨和开放式的大历史。例如,某教师在上“美国1787年宪法”时,确定的主题是“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美国1787年宪法”。而她所选择的两段拓展材料中,一段以视频“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件”导入,提出问题:“如果禁止携带武器,美国每年死亡的人数会急剧下降,但美国宪法却规定携带武器神圣不可侵犯!让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这部宪法。”另一段是一则马萨诸塞州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材料“查尔默斯与理查德的爱情”。这两则拓展材料都强调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神圣性,但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题,与“制约权力、平衡利益”不甚相干。课堂教学主题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一堂质量较高的历史课应该是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主题“聚拢”的和谐统一体。教师应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围绕总体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有意识地将有助于主题教学的知识、思维、情感等纳入开放的教学目标中,有关的教学细节紧紧围绕教学主题来安排,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的主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升华主题——建构整体课堂,升华教学主题

在目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最大最普遍的问题依然是只注重个体的史实,而不能高度凸显主题的意义。许多教师不能站在用主题构建整体课堂的高度去审视这个问题,而是逐个知识点“就事论事”地学习教材内容。虽然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历史学习价值的实现等都离不开基本的历史知识,但从三维目标的落实来看,用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内容的选择上,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致力于共同说明某方面的问题;就期待的学习效果而言,在学完某节课(某单元)后,应对一节课(一单元)有清晰而全面(非分散、孤立的)的把握,围绕特定的主题组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在学科课程的背景下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例如,某教师在上“一代雄狮拿破仑”一节时紧紧扣住“拿破仑是一代雄狮”这一主题,攫取拿破仑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通过分析材料、归纳知识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分析拿破仑作为“雄狮”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征。

总之,教师在主题的指引下,与学生一起建构了拿破仑作为“雄狮”一生的发展脉络,而脉络的构建,结构的完整又升华了鲜明的教学主题。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标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