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创新:《特别关注》12年发展历程

2013-08-06 07:20朱玉祥
传媒 2013年2期
关键词:刊物零售栏目

文/朱玉祥

期刊界有一种说法: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纸媒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纸媒很难有大的发展了。而《特别关注》这本期刊创办至今1 2年,12年来都在不停地发展,目前期发行量超过400万份,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期刊之一。为什么《特别关注》仍能得到快速发展?大家觉得不可思议。

笔者始终认为,传统媒体遇到的根本问题,不是新技术的冲击,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纸媒自身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中国有13亿人,十年来经济增长了4倍,而期刊的年总发行量从25亿册只增长到30亿册。随着中国受众购买力的提升,中国必将诞生一本发行量空前的期刊。

纸媒的问题是无法满足读者需要

中国传统纸媒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满足读者需要的产品,今天的纸媒面对读者日益丰富的需求而无法满足。纸媒现在出现很多问题,是因为目前的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不适应产业的发展,纸媒的用人制度、薪酬制度及营销手段等都亟需改革和创新,所以,纸媒的转型不仅是与新技术结合联姻,还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以适应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当这个市场发生一点点问题的时候,马上把遇到的问题归罪于新技术革命。

刊物质量依然是关键。笔者相信,随着人们的注意力不断地被分散之后,人们会发现,真正的阅读,最舒适的还是要通过纸质媒介。当然,若想欣赏更好的色彩,享受更好的音乐,或者是需要一个综合的享受,人们可能会寻求其他的媒体,但如果仅仅是阅读,可能很多人还是会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纸质阅读。

如何重振纸媒雄风?从期刊来说,关键是要用新方法和新思维创办新的期刊。以《特别关注》为例。《特别关注》以“激扬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的办刊宗旨,切中了社会的脉搏,为处于迷茫、不满、焦虑、恐惧、向往中的人们,送去清新、淡定、快乐、阳光、希望。

现代工业生产的大众商品是要有生产标准的。《特别关注》有三条特定的选稿标准,以确保刊物质量:一是引人入胜,二是发人深省,三是动人心弦。还规定,每期刊物的每篇文章、每个页面、每幅插图,乃至每条侃点,都要用是否具备“进入点”“记忆点”“传播点”来衡量。文章不分大小长短,也不论作者是名家还是小字辈,都须用“三条标准”和“三个点”来衡量,不符合标准的一律淘汰。

这样的选稿标准,保证了《特别关注》的文章,篇篇可读、好读、耐读。如《孤儿姐弟买年货》《谁剥掉了将军的衣服》《迟到70年的婚礼》《一块钱赚了一生》等万余个动人的故事,无不充满人生哲理和智慧,富有启迪性,“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千百万读者。其中有数千篇文章,被企业、机关、部队选作培训教材。

科学设置栏目。栏目设置决定刊物品质的走向与高低。《特别关注》开辟的《家事》《国事》《天下事》等10余个栏目,科学、艺术、严谨、完备,开创了中国文摘类期刊栏目设置的新模式。

从《特别关注》的单个栏目来看,是精细的“微型期刊”;10多个栏目贯通起来看,则是智慧的“心灵词典”。读者喜爱一本期刊,有的是爱其整体,也有的钟情于某个栏目或某几个栏目,甚至还有人仅偏爱某类文章。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读者的内心喜好性选择”,而好刊必须投其所好。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因此《特别关注》将《家事》设为第一个栏目,契合了人们的第一阅读需求。2012年第9期的《家事》栏目,刊发了《给病妻营造世外桃源》《梁晓声好福气》《背上爱翻越喜马拉雅》等15篇文章,可读性强、感染力强、传播性强。这一期《国事》栏目的《邓小平分奶酪》《上了外国名牌的当》,《天下事》栏目的《流浪汉当选奥运火炬手》《护照半径比较》,《史事》栏目的《苦地安生》《古代怎么保护舌尖》等,不同栏目一脉相承,内容精彩纷呈。

建立独特的编辑规则。《特别关注》颠覆了报刊界通行的给编辑划分“自留地”的传统,一律凭质量竞争上稿,没便宜可占。无形中“逼着”8个编辑都把自己当作“不是总编辑的总编辑”来思考问题,注重培养“群体总编辑意识”。并按照 “俗事雅说,雅事俗说;热中找冷,冷中寻热;说事论理,只快半拍;假话不讲,真话会说”等独具特色的编辑规则选编稿件。这样,编辑们每月不得不浏览二三千种报刊、书籍,可谓“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特别关注》编辑流程是:第一,编辑们提供2000余篇(条)、150万字的文章候选;第二,由总编辑担任一审,“十里挑一”,选出14万字可用稿件;第三,总编辑接着将稿件返回编辑们精编;第四,再由副总编辑和高级编辑二审修改;第五,集体终审终校,把关精雕润色提升;第六,最后由总编辑定夺签发。这样较完善的六道编辑流程,打破了不少报刊普遍存在的“编辑牵着总编辑鼻子走”的非正常状态。因此,所发文章,要么“新”、要么“奇”、要么“深”、要么“特”、要么“精”、要么“妙”……这样才能使得刊物品质超群。

多渠道打造刊物影响力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对纸质媒体,尤其是对每月仅出一期、缺乏时效性的期刊,形成了巨大冲击。几乎所有的纸质报刊,都在争先恐后地搞网络化、数字化,似乎不如此就再没有生存的时间和空间。

目前在网上看到的《特别关注》网络版,都是盗版者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过多次打击。事实上,《特别关注》至今没搞网络版,业内业外均对此大惑不解。现在哪有品牌期刊不上网的?《特别关注》之所以不跟风搞数字期刊,就是基于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有着清醒的认知,换句话说,就是不畏惧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坚信优秀的文本阅读,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放理念扩大刊物影响。《特别关注》从创刊之日起,就注重不囿于一段时期、一个地域、一个行业,而是秉承恒久性、全球性、开放性理念,以确保影响力长盛不衰。

《特别关注》发表的文章,就时间而言,既有当下的,也有远古的,涉及不同时期几百个;就地域而言,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涉及地方千余个;就内容而言,既有社会人文的,也有自然学科的,涉及内容上百种;就文体而言,既有纪实的,也有说理的,涉及品种几十类;就作品而言,既有名家的,也有工农兵的,涉及作者上千人;就长短而言,既有数千言的,也有百十来字的,长短搭配众口可调……

不自设门槛、不自缚手脚、不画地为牢、不因循守旧,尽现五彩纷呈、百花齐放。随意翻阅任何一期《特别关注》,无不彰显关注视野的广阔与收放自如的潇洒。2010年,《特别关注》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的称号。

多种路径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精神产品的《特别关注》,不可能像家电、服装、酒类、汽车等物化的商品那样,动辄投入数千万数亿元巨资,铺天盖地打广告战。《特别关注》12年来直接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此,曾有人惊叹:“这真是令广告界恐怖的案例。”

那么,《特别关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靠什么打造呢?

路径之一:借助中国强有力的邮政全面涵盖。每年报刊大收订时,全国有数十万邮政收订人员力荐《特别关注》,试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声誉传播。

路径之二:利用10万个报摊每天零售的无形扩散。《特别关注》是中国屈指可数的摆上中国每个报摊点的期刊之一。这些遍布中国大地的文化窗口,经年累月在报摊“黄金位置”,向无法计数的路人展示《特别关注》的品牌形象,这个影响力之大之久,谁能估摸得透?

路径之三:发挥几百万读者的口碑作用。《特别关注》从单期发行突破100万份之后,其惊人的口碑魅力,出乎意料之外。调查印证,《特别关注》人际传播率为1:3以上,即一个忠实读者,可以影响另外3个以上的人喜爱《特别关注》。

经营模式必须创新高效

期刊经营,创新是灵魂,高效是根本。在12个春秋里,《特别关注》不断创新、坚持创新、全力创新、有效创新,把刊物引上了不断做大做强之路。

惊世骇俗之举新刊一夜成名。2000年10月,《特别关注》创刊号,开印3万份,没料到报摊不摆、邮局不订,差一点夭折于襁褓之中。

出路在哪里?2002年春节前夕,《特别关注》拿出150万元巨资,免费向遍布湖北各地的《楚天都市报》80万个订户赠阅。此举被誉为期刊发行史上的“高台跳水”,一本无人知晓的新刊,于是一夜成名、一炮打响,风行荆楚大地,继而波及全国,发行量很快飙升到50万份。这在中国期刊经营史上,堪称一绝。

与中国最大的渠道之王结盟。渠道为王,媒体人都知道。但明了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进入21世纪,当社会发行渠道和自办发行渠道兴起之后,纸媒似乎集体失聪失察,竟然把发行主渠道——中国邮政冷落到一边,而一味依赖社会发行渠道或自办发行。这是中国报刊发行深陷的误区。

但《特别关注》异常清醒:把数十万发行大军这样举世无双的主渠道搁浅闲置,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吗?因此,《特别关注》在众人都热衷于先抓社会摊点零售、放弃订阅之时,反其道而行之,先抓订阅,然后以订阅带动零售。这个战略,使《特别关注》与中国最大的渠道之王——中国邮政报刊发行系统,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被列为“全国八大重点畅销报刊”之一。同时,也与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发行商,建立起良好的运作模式,仅报摊零售点就有10余万个。

战略和策略上的重心调整与重新配置,形成了《特别关注》特有的“以订带售、订售结合、两翼齐飞”的经营格局。使期发行量以年均增长40万~50万份的速度,攀上100万份、150万份、200万份,直至400万份的高峰。

创新促使发行跨越式增长。在报刊零售体系中,各界历来认为期刊是任由零售摊点摆布的被动者,似乎卖与不卖、卖多卖少,只能听天由命。

但是《特别关注》注定要打破这个魔咒。2006年、2008年,《特别关注》开展了两轮中国期刊界空前绝后的“拥抱零售终端”活动,邀请全国20000多个报摊亭主聚会,上演了无与伦比的“万人零售商亲情盛宴”,同时在媒体上刊登先进零售商光荣榜。使《特别关注》与零售终端间的亲情空前增强,零售经验得以互相借鉴。《特别关注》零售因此增长60万份。这在中国期刊发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创新、绝无仅有的业绩。《特别关注》因此获得了零售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开创并推动“期刊百县工程”。长期以来,中国期刊发行,几乎停留于数百万、上千万人口的大中型城市一级市场和数十万、百余万人口的新兴城市二级市场,忽略甚至放弃了县或县级以下城镇的三级市场。这是很悲哀的报刊发行困局。

《特别关注》充盈着突破壁垒、开创新领域的基因。自2011年开始,又独辟蹊径开展了“期刊百县工程”,即把发行触角,由一、二级市场,向三级市场延伸,在全国选择400个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县或县级市,沉到基层,使《特别关注》走进亟需浇灌、嗷嗷待哺的文化沙漠。中国邮政报刊发行局已将这一创新之举向全国推广。仅此一举,2013年《特别关注》的发行就有望增长几十万份,这将是又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收获。

猜你喜欢
刊物零售栏目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刊物贺词
关于栏目的要求
系列刊物介绍
栏目主持人语
“聚好”电商 赋能新零售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