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司勋院士对民国中央卫生实验院和药物食品检验局的回忆

2013-08-07 07:08周雷鸣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江苏南京210009
档案与建设 2013年3期
关键词:检验局化验室中央

周雷鸣(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江苏南京,210009)

马基华夫妇

中央卫生实验院

1942年6月,彭司勋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考虑到药厂的工作比较机械,他想找一份应用性、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但并不容易。最初,找了一份在安徽茶场提取咖啡因的工作,工资虽然比较高,但因在沦陷区,没有去。后来,经管光地介绍,到中央卫生实验院化学药物组工作。管光地曾任药专教务长,教过彭司勋生药学。按照中央卫生实验院的规定,彭司勋需要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合格后,才能转为正式工作人员。试用期间,他努力工作,兢兢业业,生怕丢了饭碗,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得以继续录用,这才放下心来。

中央卫生实验院是当时国家最高医药研究机构,仿效美国卫生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建立,技术和资金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医学专家Tripp上校担任顾问,院长朱章赓,副院长姚永政,何占白任秘书。人员大多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教会大学等学校的毕业生,以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生最多,其中一些人到美国进修过,但留学德日的人很少。

中央卫生实验院设卫生工程、妇婴保健和化学药物等组,还有顾问室、图书室。总部和大部分机构设在歌乐山,同在歌乐山的还有中央医院、上海医学院、国立药专和重庆宽仁医院分院等单位。卫生工程组搞给水,主要任务是保证用水的清洁卫生。这个组的主任先是汪德晋,后是过祖源,成员有鲍恩湛等人,鲍恩湛解放后在东南大学任教。吴良镛也曾在这个组工作过,后来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妇婴保健组做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工作,主任杨崇瑞,协和医学院早期毕业生,老资格的妇产科专家。丁瓒是心理卫生研究员,后来彭司勋才知道丁是中共地下党。贾伟廉也是协和医学院毕业的,主要作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和拍摄病毒、细菌照片等工作。

化学药物组设营养室、药理研究室和药品化验室,主任马基华。营养室从事营养调查和研究工作,主任王成发,成员有金大勋、范文洵夫妇和叶恭绍等人。药理研究室和药品化验室负责药品标准制定、质量鉴定和毒物分析,实际上承担了药品检验机构的工作,相当于一个小型药检所,研究工作较少。药理研究室主任由张昌绍兼任,人员有管光地、周廷冲、黄其章和陆格等人。周廷冲、黄其章、陆格分别毕业于上海医学院、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张昌绍、周廷冲等从事常山抗疟疾成分等研究,管光地主要从事生药鉴定。

营养室、药理室在歌乐山,与中央卫生实验院总部在一起,药品化验室在歌乐山脚下的新桥,与卫生署及其所属的药品经理委员会在一起。马基华是哥伦比亚大学药学博士,兼任药品化验室主任,还担任卫生署医政处的药物总顾问。化验室设在新桥,是便于就近为卫生署提供药物咨询。抗战时期,很多药品需要进口,药品经理委员会负责药品的购买、储存、保管和销售,这些药品送到药品化验室检验更方便。化验室还负责司法行政的毒物分析,但数量不多。从新桥到歌乐山有盘山公路,通公共汽车。

马基华是加拿大华侨,父亲是传教士,全家都是基督教徒。抗战之前几年,马基华回国任中央医院药房主任,夫人是中央医院的护士长。全面抗战后,随中央医院迁往重庆,兼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化学药物组主任,曾在药专兼职讲授生药学、药物分析。彭司勋在药专读书时,马基华曾教过他一个学期的生药学,但彼此接触不多。马基华英文很好,与国外联系比较多,卫生署接待外宾、购买进口药品和器械等外事工作大多由他主持。大约在1945年,马基华开始主持卫生部药物食品检验局的筹建工作,药品化验室主任一职由汪殿华代理,药品化验室也从新桥搬到了歌乐山。汪殿华曾任卫生署技正,江苏常熟人,清华大学毕业,夫人是德国犹太人。

药品化验室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有安徽大学的傅丰永、李家彬,沪江大学的曹初宁,中山大学的何翰珍,金陵女大的陈娴、殷恭敏,燕京大学的胡绪鉴。学化学的比较多,学药学的只有彭司勋一个人。傅丰永后来调到药理室。曹初宁是汪德晋的爱人,后曾担任药品化验室主任。肖倬殷曾在药品化验室进修过,解放后任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

在药品化验室,彭司勋年龄小,是小老弟,大家对他很照顾。起初,他对工作不熟悉,有问题就向大家请教,边干边学。实验人员以中专生居多,大部分是四川本地人。马基华只会讲英语和广东话,而技术人员中教会学校毕业生比较多,英文比较好,所以平时他们经常用英语对话,或中英文混用,如称院长朱章赓为CK Zhu,称马基华为George.K.Mar。

马基华像及其资料

抗战时期,生活很艰苦,彭司勋刚到药品化验室工作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第一个星期睡在实验室台子上,后来与卫生署的几个人一起挤住在茅草房里,大多数人在公共食堂吃饭,勉强吃饱肚子而已。

抗战胜利后,大约在1945年底1946年初,中央卫生实验院派人前往南京,接收日伪卫生实验所。参加接收的都是各个部门的年轻人,有十几个。那时,许多单位忙着复员搬家,交通运输非常紧张,火车、汽车和轮船都很拥挤。彭司勋和其他接收人员乘坐美国军用飞机到南京。一上飞机,就发给每人一条毛毯,机舱里摆了几排长凳子,他们坐在凳子上,把毛毯裹在身上,一路上冻得发抖。飞机在明故宫机场降落。

抗战前,中央卫生实验处(中央卫生实验院的前身)在黄埔路,位于现在的南京军区总医院后面,地方不大。抗战期间,日伪在这里建立了卫生实验所。中央卫生实验院接收日伪卫生实验所后,迁回原址,但没有留用原来的日伪专家,各个部门到1946年底才陆续迁到南京。回到南京后,各方面的条件比在重庆好多了。

复员回南京后,人员变动比较大,一些人离开了中央卫生实验院。张昌绍随上海医学院迁回上海,任该院药理学教授。“文革”期间,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和迫害,1967年服安眠药自杀,是中国药学界的一大损失。李家彬搞无机化学,复员后到中央大学任教,后调到上海医学院工作。“文革”期间清理阶级队伍,被下放到江西,期间曾来南京与彭司勋叙旧。药理室的黄其章、陆格等人去了美国。黄其章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彭司勋在哥大读研究生时,他们经常见面。黄其章后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留居美国。改革开放后,曾回国讲学,被天津医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何翰珍回广东,殷恭敏去了香港,胡绪鉴去了台湾,还有一些人去了浙江等地。解放后,中央卫生实验院大部分迁往北京,成立中央卫生研究院,寄生虫部分迁往上海。后来,在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物食品检验局

抗战胜利后,国外进口和国内生产的药品数量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卫生部派马基华仿效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tion),在上海筹建药物食品检验局,马基华调彭司勋参加筹建工作。卫生部在上海筹建药物食品检验局,是因为这里的药厂、药房很多,许多进口药品也从上海入关。

1947年,药物食品检验局在上海正式成立,马基华任局长,仪器设备主要来自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局址在闸北商务印书馆的旧址,后来搬到杨树浦的宁武路。检验局下设四室,第一室负责检验食品和化妆品,主任钟世宗,广东人,菲律宾华侨。第二室是化学室,负责药品检验,彭司勋任技士,代理主任。第三室是生化、药理室,林修灏任主任,成员有赵淑慎等人。技术室负责技术咨询工作,由资历较高的技正组成,曾在药专教过彭司勋药物化学的雷兴翰教授任主任。解放前,技术人员设技正、技士和技佐3级。技正是高级技术人员,相当于大学教授、副教授;技士是中级技术人员,相当于讲师;技佐资历较浅,相当于助教。技术室技正除雷兴翰外,还有陈国信、留法并在工部局化验室工作的马傅恩和留美的谢女士。陈国信是南京人,浙江医药专门学校药科毕业,先在卫生署工作,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到检验局任技正。检验局还设视察员,检查市场药物食品的营销情况,但没有处罚权。英国生产洋碱的公司卜内门,在上海提篮桥有一个很大的库房,用电梯运货,存放了很多洋碱。一次,有人举报卜内门的洋碱有问题。彭司勋带人去检查,袋子里装的洋碱很多,他们用长铲子取样,铲子的前面尖尖的,插进去,再抽出来,这样取样比较均匀,后来经过化验并没有发现问题。

彭司勋是化学室代理主任,成员有孙曾培、朱君铎、叶震、梁一舟、杨祯祥、黄旋赓、陈雪花、王珠翠等人。孙曾培、黄旋赓、陈雪花、王珠翠毕业于沪江大学,叶震、杨祯祥毕业于药专,朱君铎、梁一舟毕业于军医学校药科。由于工作任务繁忙,化学室的研究工作比较少,但对保证药品质量起了较大作用。

马基华到上海筹建药物食品检验局后,还兼任卫生部药品供应处处长。那时,制药原料和很多药品从国外尤其从美国进口。供应处主要管理药品的进口、运输和营销。在别人看来,掌管药物食品检验局和药品供应处这两个部门,权力大,油水多,很容易发大财,但马基华廉洁奉公,生活简朴,洁身自好,两袖清风,为大家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彭司勋在药物食品检验局工作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多时间。1948年8月,他获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奖学金,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进修。1948年底,接受马基华建议,他从马里兰大学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

上海解放前夕,药品供应处迁往台湾,马基华没有去,但预感到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前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从事药政管理,在新加坡和泰国等地工作,退休后回到加拿大。

彭司勋从美国回国后,在华东药学专科学校任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因怕戴上里通外国的帽子,不敢与马基华联络。改革开放后,他们取得了联系,知道了失去音信后彼此多年的经历,互赠家人合影的照片,每逢春节和圣诞节通过电话、贺卡互致问候。1987年,彭司勋到美国考察药学研究生教育,本来打算先到加拿大看望马基华,但因签证没能及时办下来,未能成行,十分遗憾。1996年,彭司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将这个好消息打电话告诉恩师马基华。1999年,马基华患脑中风去世。马基华有3个子女,女儿马爱德在法国巴黎,两个儿子在美国。马爱德曾为马基华写过一篇英文小传,并将其寄给彭司勋看。

雷兴翰在彭司勋去美国留学之前,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任技正。上海解放后,他被任命为上海第一制药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成立后,任副院长。陈国信、黄旋赓去了美国,陈国信在陶氏化学工业公司工作。解放后,药物食品检验局迁往北京,组建卫生部药物食品检验所,林修灏、孙曾培、叶震等人去了北京。后来,林修灏下放到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叶震到西安参加陕西药物食品检验所的建立,任所长。朱君铎、王珠翠等人留在了上海,朱君铎曾任上海药物检验所副所长。杨祯祥到华东药学专科学校任教,与彭司勋又成了同事,一起在药物化学教研室共事多年,1991年因患脑溢血去世。梁一舟去了广州,曾任广东药检所所长。赵淑慎先在中央药检所工作,后到湖南省药检所,是这个所的药理学骨干。

猜你喜欢
检验局化验室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标准化海上化验室的设计与调试
加拿大发布食品安全检测公告
化验室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交通运输部正式履行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
化验室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探析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浅谈现代制盐企业化验室建设及管理
美国家禽加工商将面临更严厉的病原体控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