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部落火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岜沙苗族人类学田野调查

2013-08-13 06:46孟蒙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火枪火药枪手

孟蒙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1)

本文是从描写一个器物的角度来挖掘、引申其文化特性,从而对岜沙火枪及与其相关的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其中也包括人类学研究相关的其他侧面支撑材料来充实体现它的客观事实。国内已有诸多学者对这个原始神秘的族群进行过研究,并对其社会结构、文化、生活、宗教等作了详实的描述,并在国外也引起了不少人关注,尤其是在旅游开发后,现已成为人类学、文化学、旅游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热点研究对象。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还能在中国西南原始森林深处发现这样一个神秘特别的部落,研究它的由来、存在,未来发展都是具有很重要的人类学意义。岜沙火枪文化是岜沙这个族群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它在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后,既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岜沙古时火枪的特性,又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融合适应下,衍生出新的文化现象。[1]

1 岜沙苗族概况

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他们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他们就是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2]

2 岜沙苗族火枪文化概述

2.1 火枪的历史由来

古时,岜沙人从东方迁往此地,一路上既受到土匪的袭击和追赶,又要与丛林中的猛兽搏杀,练就了他们一身本领。岜沙部落迁至此地后,四周都是其他民族,为了防止外来入侵,后又因生活需要,火枪打猎成为了每个岜沙人都要掌握的生存技能,于是便开始人人佩戴火枪。一直以来,火枪的金属部件都是由黔东南州黎平县贯洞、龙图等地师傅打造的,枪身的木质结构制作和最后的组装则是由岜沙人自己完成的。枪身上的图案也是岜沙人自己刻画而成。[3]

图1 火枪构造平面绘图

图2 火枪装备配件平面绘图

2.2 火枪的构造及其象征意意义

所有的岜沙男人都拥有一支只属于自己的火枪,那是因为每个人的火枪上都有着被刻画上的图腾,而这些火枪图腾都是岜沙人亲自刻画上去的,他们有的会把自己狩猎到的猎物刻画上去,有的会把自己崇拜的灵兽、树木等图腾刻画上去,来记录自己与火枪相伴相随的点点滴滴。用来装火药的牛角筒也是经过细心打磨和密封过的,它能在这南方潮湿的丛林当中有效地防止火药受潮。但有许多东西都可以替代它用来防潮,为什么偏要用牛角筒来装火药,枪手滚元亮为我解释道:“黑火药在我们这地方是非常难得的,它燃烧起来如巫术一般,只有象征着祖先神器的‘牛角筒’才能收得住它。”他又解释到:“铁砂只有装进葫芦才会有更大的法力。”这种解释是岜沙人对火枪的一种夸大描述,岜沙人赋予火枪的神话般的魔力,是对火枪这一器物的强烈崇拜的表现,在岜沙它不仅仅是一把简单的谋生工具了,还是作为岜沙人自身精神表现的一种符号象征。

2.3 火枪的射击方式与特点

岜沙人使用火枪非常的娴熟,他们把火药从枪管前端装入,用铳子冲紧,使火药从底火(鱼嘴)中露出,再加入铁砂并冲上一层薄纸防止其掉落。在射击时扣动扳机,借助枪机弹片弹力,迫使带有火爝的枪机与底火(鱼嘴)相撞击,引燃火药发生爆炸,把铁砂等杀伤物质射击出去。这种古老的射击方式虽然机动性比较弱,也比较费时费工,但是对于日常打猎与防身已经足够,而且岜沙人自己掌握了火药和耗材的制作,在丛林可以把火枪运用自如。

2.4 火枪的练习与比赛

自古以来,枪手都是枪不离身,就连下地干活也要带上火枪,在农活闲暇时,就会随兴自由组合约上三五人开始练习射击和进行比赛,岜沙人射击的靶子都是用泥巴做的,靠放在石头上。比赛时,就会看谁打得远,打得满,用的时间短。比赛的赢家,就会被冠以“神枪手”称号,“神枪手”是对一个男人的最高称号,象征着他擅于打猎,家中也会过的富足。[4]在每年的吃新节前后也会举行比赛,作为展现自己本领,赢得情人芳心的一种途径。说到练习,岜沙人仿佛从生下后便会打枪,从小就佩戴火枪,并在大山森林当中练习打猎,他们对每开一枪都抱有热情,巨大的响声也使他们的勇气逐步提升。打枪的动作非常的自然协调,有站立式、蹲坐式、俯卧式等各类普通动作,还有在跑动中的高难度动作。不管怎样射击,岜沙枪手的动作都看上去无比娴熟,游刃有余。

2.5 火枪的用途

2.5.1 打猎、防匪、防盗

古时,为防止土匪入侵,岜沙人的祖先便开始佩戴火枪,练习射击。之后,也用于打猎防身,猎物食用。火枪在射击时,发出巨大的声响,盗匪闻听到枪声,就会逃之夭夭。寨老滚拉旺说:“在岜沙苗寨的南北两端有两座山,山上古树参天,密密麻麻,连一束光都透不进来,站在山头上,四周风光尽收眼底。在逃避外族追杀和以狩猎为生的年代,岜沙人在两个上头分别派人值守,一是观察敌情,再就是防止野兽进村伤人。如果发现外人,则鸣枪召集族人进行抵抗,如果发现大野兽,就点燃篝火和鸣枪,将其驱散。”

2.5.2 装饰、“礼炮”功能

岜沙人自佩戴火枪以来,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上山打猎无时无刻都是枪不离身,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枪逐渐演变成岜沙人的一种装饰,一种象征,一种符号。解放后的近几十年来,国家不允许打猎,不能持枪,但是鉴于岜沙人的特殊,经省军区特批后岜沙人可以持枪,并配发持枪证。此后,岜沙人平时便不再往火枪中装入铁砂,而是当有外来人进寨做客时,便会用只装有火药的火枪在寨前鸣枪以示欢迎。

2.5.3 丧葬祭祀活动中的“器物”功能

岜沙枪手与火枪“同为一体”,在死后也随岜沙枪手一同下葬。岜沙人的葬礼上,所有枪手最后会用火枪一同向天鸣枪来告知祖先,吾辈已回到祖先身旁。而在节庆以及大型祭祀活动中,族人鸣枪代表向神灵请愿沟通。在这里火枪又成为了与祖先神灵沟通用的器物。

3 岜沙苗族火枪文化传承与发展

所有人初到岜沙时,都会被眼前岜沙人的彪悍、粗犷所震撼,而对他们心生畏惧,但是随着对岜沙这个民族进行深入了解时,又会感受到他们的好客、温顺和随和。岜沙苗族是个苦难的民族,他们不断地迁徙,期间既要抵御外敌,又要适应自然,虽然腰间挂刀,肩扛火枪,但他们从不去侵犯其他民族,只用于防身避难。听寨老讲,寨子里村民发生斗殴时,也从未使用火枪和刀,也未有人犯罪,从古至今都如此。岜沙人的火枪精神正和我中华民族相一致,发展军事,只为防身,不会侵犯他人,以和为贵。这正好与西方的军事思想截然相反。“喜武,尚武,练武,但不动武”是形容岜沙人火枪精神的最好体现。

4 结语

人类意识形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岜沙人的火枪文化传承来分析他们古朴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岜沙人关于人类由卵生的创世观来看是唯物史学观,岜沙的宗教与信仰均以自然物作顶礼膜拜,是对大自然敬畏意识的异化,唯物与唯心兼而有之,而信鬼好巫是唯心主义的意识表象,但其巫词大多与历史迁徙和典故传说有关,魔鬼常与疾病和贫困相连,生活中均有蓝本,故也脱离不了物质本源。[5]

无论从火枪的由来,到火枪发展至今所具有的全部文化属性,都可以看出岜沙人对于火枪的那份内心深处的热爱。在这个和平年代,火枪作为一种武器已经没有它的实际价值了,但是为了保留祖先留给他们的遗产,岜沙人始终把火枪作为他们必不可少的标志。如今,岜沙人的火枪已经成为了岜沙苗族的一种符号,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火枪更是成为了岜沙人的一种新的谋生工具,这也是岜沙人的火枪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下体现出的价值,岜沙人珍惜这种价值,并继续把火枪传承下去,成为构成本民族根性文化的重要特征。

[1] 彭兆荣.摆贝:一个西南边地的苗族村寨[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 邓仕雄.黔东南州县志·从江县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3]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全文数据库[Z].2011.

[4] 张晓松.抢手的部落——来自苗族聚落岜沙的田野报告[J].华夏人文地理,2001(3).

[5]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07(6).

猜你喜欢
火枪火药枪手
神奇的火药
火药的来历
前装枪时期的打火枪枪机(下)
前装枪时期的打火枪枪机(上)
“火药弟弟”
佛系枪手
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历史记忆:美国军校学员火枪
美国枪手为什么都用AR—15突击步枪
地精商店的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