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学语文及其他问题

2013-08-15 00:42孙明亮
名作欣赏 2013年10期
关键词:陆先生名作中学语文

本期“编读”中陆宗成先生的文章,年前就已收下,出于各种原因一直拖到第4期才发出来。看到这样的读者,读到这样的文章,任何一位编辑都会由衷感到喜悦的。我相信,正是陆先生这样的读者,支撑着《名作欣赏》这些年来的生存和发展。

我想向《名作欣赏》读者群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中学语文老师们,致以我最真诚的感谢和敬意。《名作欣赏》1980年创刊,在整个80年代,一大批文学青年与《名作欣赏》相识,其中很多人后来到中学里做了语文教师。细细想来,《名作欣赏》与语文有着太多密切的关联,又有着太深厚的情谊。对《名作欣赏》三十多年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来说,中学语文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学语文看上去不像高等学府里的前沿学科那样炫目,不像收获了太多光环和礼遇的作家圈子那样风光,却是一个真正值得关注的领域。当前的语文教育像一条年久失修的乡间公路,小径交错、凹凸不平、尘土飞扬,却是一条承载着语言、文学乃至伦理、哲学等的必经之路。它对每一代人的深远影响毋庸讳言,而去修理和养护这条道路,则是我辈应该肩负起来的重任。从杂志的组稿来说,我们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做得还不够,还只是起步。语文学科本身的属性以及它当前的生态环境,教材,教学,评估与考试等等,都存在一些亟需厘清和探讨的问题。我们欢迎所有关心中学语文的人士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比如本期“语文讲堂”栏目中陈兴才老师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剖析,就很给人以启发。

从陆先生的文章里,我还看到了《名作欣赏》在很多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三十余年来,这本杂志发挥了文学启蒙、文学普及和文学熏陶的作用,成为一座通往文学世界的桥梁,或者帮助读者在文学世界中穿行的一根拐杖。尤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资源相对匮乏,一些读者正是通过《名作欣赏》燃起了对文学的兴趣,积累了一些文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时至今日,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我想,除了扮演文学守门人的角色,《名作欣赏》能够做的、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尽管纸媒面临着难以逆转的衰落局面。关于这个时代,人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抱怨和批评,欲望、浮躁、断裂、碎片、板结……诸如此类的词语可以列出很多。如果说有的媒体在有意无意地迎合这一切,那么我们要做的就不仅仅是与此保持距离,而是要为改变这些作出努力。所谓“名作”,并非只是文本,文本得以产生的历史传统和当下境遇也是题中之义。除了文本的鉴赏和解读,更重要的则是它的经典性在当下时代的现实力量。我们要的是短兵相接、直捣黄龙,而不是花拳绣腿、惺惺作态,我们惟愿这个时代变得好起来。

猜你喜欢
陆先生名作中学语文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微趣图
遇见你,是生命中最好的事
我亲爱的陆先生
名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