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春运“一票难求”

2013-08-15 00:53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4期
关键词:铁道部火车票涨价

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预计有34.07亿人次出行,比去年多出2.49亿人次,再创新高。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春节团聚的期盼,也是对交通保障能力的一场考验。铁路旅客出行量预计将达2.245亿人次,占全部旅客出行的6.59%。每年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 ,到底啥时是个头”的疑问,都会被反复提起。

信息时代的自闭

2012年1月,铁道部订票官网12306在上线后的第一次春运中“出尽洋相”。邓侃,这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机器人专业博士也成为受害者之一,没买到票,困在北京。邓侃发现,12306网速奇慢、频繁报错,从注册到成功购票需要历经13道工序和数百次刷新。随后,邓侃向铁道部献计献策,提出“云计算”的解决方案。

2012年国庆长假前,12306再次崩溃。一大批程序员在自己所熟悉的网络世界中倒在12306的门口。9月27日,某知名电商公司技术副总裁何然牵头成立12306ng.org社区,招募志愿工程师,希望为12306的完善出工出力。

何然和项目组多次向铁道部伸出橄榄枝。但直至2013年1月23日,何然和邓侃仍然没有得到铁道部的任何回应。“铁路系统目前仍然是封闭的,连12306的招标书都看不到,遑论其他?”邓侃说。

据了解,12306网站未采用公开招标方式。2006年,12306网站筹建时,参与者之一、清华大学web与软件技术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室主任王津曾提醒铁道部领导,网站有崩溃之虞,然而并没有引起重视。

“衙门”里谈市场

12306远不是铁道部的第一次失利。此前,铁道部曾致力于价格杠杆,希望依靠涨价来缓解春运难题。2001年,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事实证明,火车票涨价对于春运分流效果是明显的。据统计,在初始涨价的2001年,春运铁路客运占总流量的8%,涨价后的第二年应声跌到7.35%,之后到2006年一路跌到6.92%。

但质疑与反对声并未减小。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叶文玲、敬一丹等多位委员提交提案称,火车票上浮并未缓解春运压力,只是加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负担。

2007年1月,铁道部废除了春运火车票涨价制度。2008年,春运铁路客运占总流量比立即回升到7.53%。2007年“两会”期间,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分析,春运价格的浮动是必要的。”吴敬琏说,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打工者权益问题,可以采取补贴的办法。

单靠提高运力难以解决问题

每逢春运,铁路部门都会想方设法挖掘运输潜力,最大限度地增加运能。为做好今年春运工作,铁路部门在去年10月份就开始了春运运行图编制的相关工作,并采取增加临客、停货保客、实行卧代座、停止旅游专列和行包(邮)专列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但是,“从安全、科学角度考虑,这种超负荷、牺牲部分旅客乘车感受的运输组织形式是不可能持续的”,铁道部运输局负责人表示。

有专家指出,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是伴随着民工潮出现的。在劳动力资源逐渐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背景下,流入地却不承担流入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导致农民工不易在流入地安家。只有改革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流动人口也可以获得和当地居民同等的政治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归乡团圆,进而减少人口的集中流运。

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春运“一票难求”的重要原因。目前,中西部内陆经济落后,难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问题,很多农村和小城镇居民不得不千里迢迢跑到沿海或内陆大城市去务工。所以,协调区域发展已经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课题。

春运是国情的一种写照。它既反映了中国人的民俗风情,也反映了相关部门的政策效率、服务意识,更反映了户籍制度、区域发展等深层次问题。只有深层次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局面才能得到根本改观。目前,停留在细枝末节上的改进,更多地只是为了增进公平。

猜你喜欢
铁道部火车票涨价
火车票的“家人们”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鸡蛋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