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十年,功在后世——评《哈尔滨市志》(1991—2005)“党政群团卷”

2013-08-15 00:46段光达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4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劳模联合会

段光达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在全国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续修工作全面启动之时,由哈尔滨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哈尔滨市志》(1991—2005)第七卷“党政群团”于2011年11月率先问世。它的出版不仅标志着从2000年开始的《哈尔滨市志》(1991—2005)编纂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收尾程序,也必将成为铭记自1991年至2005年哈尔滨市15年改革历程的丰碑。

《哈尔滨市志》(1991—2005)“党政群团”共计150余万字,分为党政事务,民主党派、工商业联合会,群众团体三篇,“党政事务”篇依次对中共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政协地方委员会等机构的政治决策、参政议政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民主党派、工商业联合会”则对六个民主党派的哈尔滨市委员会在新时期的建制、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群众团体”篇对哈尔滨市总工会、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台胞台属联谊会、归国华侨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的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描述。

《哈尔滨市志·党政群团》拥有近130人的庞大写作队伍,蔚为壮观。经过十余年的积淀和磨合,尤其是吸收了首轮修志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全书在各个方面不仅整齐划一,而且颇有创见。

一、体裁上承继中求新

新版《哈尔滨市志》(1991—2005)老版《哈尔滨市志》有着前后承接的关系。在体裁上保持了原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7种体裁不变,采用篇章节与条目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加以叙述。充分利用7种体裁的各自优势互为补充,全面体现这15年哈尔滨市发生的各方面变化和取得的长足进步。

如在“市政府全体会议”部分,用表格的形式列举了1991-2005年先后召开的40次市政府全体会议。不仅对每次会议的时间、次数进行了记载,而且对会议内容加以高度的概括。整个表格系统完整,一目了然,使我们对市政府这15年的整体工作思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使得表格起到了概简去繁,“一表胜千言”的作用。又如“1991-2005年哈尔滨市荣获全国劳模、五一奖章、省特等劳模、省劳模、市特等劳模、市劳模称号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历年各级别的劳模情况。全国劳模74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29个、省特等劳模41个、省劳模720个、市特等劳模244个、市劳模5131个。虽然没有用文字为我们展示他们每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准确的数字却使得哈尔滨市新时期劳动者的风采呼之欲出。当我们对这些数字有了一个理性的理解的同时,我们也才不会诧异为何黑龙江省会先后涌现出“最美叔叔”谢尚威、“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等一系列充满人间大爱的英雄群体。

二、分类上简练、精准

老版《哈尔滨市志》共分36卷出版,实际上是以一套书的形式展现哈尔滨市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虽然面面俱到,但是由于篇目分类过细,也导致了结构上的臃肿。以工业为例,老版《哈尔滨市志》用了7卷的内容加以描述,将工业细化为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子仪表工业、冶金工业、纺织工业、医药、轻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木材工业、军事工业等部分。虽然这种分类充分体现出哈尔滨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地位,全景式地展示出哈尔滨工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对国家的贡献,但是也导致主题不明,将哈尔滨市工业的诸多贡献淹没在文海之中。

而新版《哈尔滨市志》(1991—2005)则将一套书变为一部书,在篇目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调整。编写组本着“以体现城市整体功能、作用为目的,探求以城市具体功能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来划分门类和层次;采取大篇体式,横分门类,纵述史实”的宗旨,对《哈尔滨市志》进行了大幅度地瘦身,将内容缩编为8卷17篇,不仅更为简练、精准,而且分类上更为科学。以出版的第七卷“党政群团”为例,它实际上是将老版《哈尔滨市志》中的《中共地方组织》、《政权》、《政协、民主党派、工商业联合会》、《群团》四卷合而为一。不仅去掉了以往叠床架屋的繁复感,而且分类更为准确。如将政协纳入到“党政事务”篇中,凸显了政协在政权建设中的地位。

在具体的章节中,分类上简练、精准也体现得非常充分。如“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一节中,编写组将纷繁复杂的市政府工作高度概括性的浓炼为“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等5部分。在“国有企业改革”部分不仅详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也将这一战略如何落实和取得的成就完整地体现了出来。这种安排不仅把握住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为主体的国家经济发展思路,也兼顾了国家对工业和农业的重视,体现出国家科技兴国的战略。

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尽管全书有150余万字,但是相对于哈尔滨这15年来的沧桑巨变而言,不亚于杯水车薪。1991年宾县、方正、依兰并入哈尔滨市。1996年,哈尔滨市与松花江地区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共辖七区十二县(市)。2004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设立松北区;撤销道外区、太平区,组建新的道外区;撤销呼兰县,设立呼兰区。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对修志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为了尽量展现历史的原貌,编写组阅读了大量的档案,在繁杂的书刊资料中反复耙梳,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档案、文献、实物、声像资料为主,口碑史料为辅,用真实准确的资料、丰富生动的史实、平实精炼的语言,详细地记录了哈尔滨15年来的发展历程。将资料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及宏观与微观并举的原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总之,《哈尔滨市志》(1991—2005)第七卷“党政群团”是一部编排科学规范,资料丰富翔实,条理明晰准确,语言严谨精炼的一部志书。在浩繁的文字中,编写组将这15年的历史全面、清晰、准确地记录了下来。使得《哈尔滨市志》(1991—2005)成为一部突出哈尔滨地方特色,内容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库。它的出版不仅是对哈尔滨城市发展历程的一次回顾,也必将会为新时期哈尔滨实施新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劳模联合会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法棍面包申遗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深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