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稳中求进

2013-08-15 00:51杨万东
当代贵州 2013年1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杨万东

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题是“稳中求进”,2011年同样的会议提出的则是“保增长,稳物价,调结构”,2010年是“稳物价,保增长,调结构”,三年的主流各不相同,体现出中央高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同时也体现出下一年度可能出台的政策与经济的走势。

2012年是中国继往开来的一年,中国共产党的高层成功进行了换届,2013年则是政府高层的换届,所以稳的含义就会特别丰富。

从国际的因素看,美国经济2012年增长较稳健,但财政问题在2013年年初就必须找到解决方法。2013年3月多项减税政策到期,美国不断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政策效果在不断减弱,一旦引发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实行较久的接近于零的低利率政策就会转向加息,从而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都会带来很大冲击。

欧洲在2013年还会以欧债危机继续吸引世界的眼球,但由于偿债危机高峰已过,加之欧洲央行采取了无限量扩张的货币政策,欧洲的经济会继续萎缩和萧条。失业状态难有明显改善,经济紧缩难见转机,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特别是消费能力的冲击会很明显。

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多,所以中国必须注重自身的稳健和稳定。外部市场不稳,出口就难乐观,占了中国出口绝大部分比重的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对农民工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就会比较弱,初步转移到沿海地区的大量农民工就会有失业之忧和返乡之求,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会比较突出。中国需要稳住外部市场下降不要太快的同时,也需要启动内需,这就要增加困难人群的消费能力和劳动者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重。

所以2013年中国经济首要任务是稳增长,通过稳增长来保就业,通过稳投资和促消费来保增长,同时还要避免由于换届效应和政绩追求各地重新走上粗放经营、外延扩张的老路,使产能过剩和结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在产业选择上要有新标准,投资成效上要有新要求,发展路径上要有新突破,改革思维上要有新调整。要避免泡沫化增长、要把增加投资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对垄断行业和高收入阶层要有适当的收入调节政策、要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对城镇化建设、农村土地产权和集体林权改革做出新的规划等。

通过各方面努力,宏观上经济法律制度要更加完善,使经济波动性减小,应对外部危机和不确定性冲击增强;中观上形成一批发展有特色、国际竞争力强的行业,并且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链条和地区分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微观上形成一大批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技术含量高、品牌价值高、自我发展能力强、市场竞争力突出的企业和企业集群。

总体来讲,中国作为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发展中大国,加上外部国际市场的调整而导致国内问题的显形和矛盾的相对激化,而且外部环境在未来数年都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美国在推进再工业化与国际战略再平衡,欧洲在推进一体化和新工业革命,俄罗斯在积极谋求重回经济大国地位,由于这些经济体都在转向实体经济,中国在国际贸易与对外投资中会面临更为严重的市场壁垒和技术封锁;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产品具有相似性、劳动力价格仍然低廉而具有比较优势;美国、欧洲、日本都在依托自身的国际货币发行权通过量化宽松缓解国内危机,资源性产品的国际价格将处于上升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城镇化发展尚有空间、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潜力较大的发展中大国,在产业发展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改善;必须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凝聚社会共识;必须切实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落实,面向国内市场、立足内部消费的扩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城镇化的深化与质量提升、市场体制的完善、新兴产业的培育、寻找具有更长产业链的新经济增长点等等。使中国经济在党政换届后稳中求进,再现新的生机与活力,引领中国在更高质量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