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多元能否达到多赢——对中加两国社会包容政策的分析

2013-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魁北克主义加拿大

(泰安市行政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一、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的相似之处

今天,世界上单一民族国家已不多见。由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民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会提出代表本民族利益的理想和诉求,这就对以同化主义和融合主义为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国家制度和国家政策提出了挑战。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主义社会思潮,其目的在于解决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国家一体”和“民族文化多元”的冲突与和谐问题。

加拿大是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典型国家。移民的大量迁入,使加拿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并为加拿大实现经济腾飞并跃居世界七大经济强国之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满足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权益要求,使各民族能平等地享受法律保障和就业机会,使每个民族的移民都享有参加建设和分享社会福利的平等权利,加拿大政府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这项政策的贯彻、实施,表明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心理和要求,缓解了民族矛盾和冲突,从而调整了加拿大人之间的民族利益,基本形成了“国家一体”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对加拿大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都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因素,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社会方面存在着发展程度的差别,以及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人文差异。经过建国6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消除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人文特征,是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

因此,概要分析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的相似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是中国,还是加拿大等西方多民族国家,都存在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这些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文化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学习。作为各种不同文化的成员,社会允许他们保留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以及自我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

(二)无论是中国的“各民族一律平等”还是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各民族在政治上的一致性。只有在保证国家一体的前提下,各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只有承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才能维护国家一体。

(三)两者都是从文化上区分不同的群体,试图以“文化化手段”来解决民族问题,缓解民族矛盾,避免民族冲突。

二、尊重多元与默认和扩大差异

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往往有一种内在紧张,包括主导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摩擦、背离、矛盾、冲突等,其结果往往会阻碍作为国家主体的统一与整合。当一个亚文化越是强调其特殊性时,就越是凸显其亚集体性,也就越多得与占统治地位的主导文化有了潜在冲突。对多元文化的肯定提供了亚文化合理合法地抗衡主导文化同化的可能。但在这种抗衡中,主导政治文化并不愿接受亚文化对它的挑战,因为这种挑战可能造成对国家认同的削弱。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多元,就意味着默认差异,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差异。

加拿大魁北克省80%的人口是法裔。进入全面民主时代以后,法裔魁北克独立运动逐渐浮出水面。1971年,魁独分子杀死了两名英裔政府官员并在蒙特利尔制造骚乱。当时的加拿大首相特鲁多将联邦军队开进魁北克实施戒严,强势镇压骚乱并将有关魁独分子绳之以法。此后,魁独以和平的方式出现。同时,满足法裔加拿大人保留法语文化独特性的要求,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以鼓励发展独特的法裔商号和法裔文化。双语制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即全加拿大境内所有政府的公文以及交通商业标志必须同时具有英语和法语版本。这实际上是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开始。但是非常过分的是,在加拿大的其他省份,重要的交通标志往往是双语的,魁北克的交通和商业标志反倒都变成了清一色的法语。这已经违背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初衷。自从魁北克人党1976年在魁北克当政以后,已经举行了两次公投,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内部信息表明,如果分离主义分子赢得公投,他们将远远超出公投以前的承诺,以激进步伐追求彻底独立。[1]

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加拿大的每个省与美国做贸易都比与其他省份做贸易容易。如果魁北克走向独立, 势必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整个国家将面临分崩离析的灭顶之灾。面对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联邦政府预先制定了军事解决主权问题的行动计划。而在1995年第二次公投之后,魁北克人开始把注意力从政治问题转向更加迫切的经济问题,魁独呼声渐熄。魁人党更是于2003年下台。

政府的强硬政策在过去十多年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加拿大的经验表明,有必要在差异和趋同之间保持一定张力,在柔性政策和强硬政策之间保持一定平衡。[2]

三、在尊重多元与民族融合之间寻找平衡

在人类文明的现阶段,文明只能以各个民族并立的形态存在,并且由各个民族以民族化的方式创造和维系。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民族国家,移民国家也是由各民族移民组建成的一个新民族。取消了民族,国家就要解体,文化就不能维持,文明就要湮灭。

中国的少数民族在实现其利益要求方面,受到自身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由此产生的矛盾是影响民族团结最普遍的原因。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不断利用这些问题制造舆论、蛊惑人心、煽动不满、挑起事端。解决民族问题,既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求成;也不能脱离社会总问题的制约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问题在成因上有所不同,但问题的实质是相同的,两者同样涉及到多元文化的并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宽容问题,以及所有这些之上的共同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认同问题。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当代世界,关键问题不是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孰优孰劣,而是具体实践问题。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前,民族政策在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采取彻底的宽容和尊重政策,属于柔性成分;在政治和经济建设方面,采取同一政策, 属于现实或严肃成分。1979年以后,政府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独特性,并给予更多优惠政策,例如晋升优先、入学加分、母语教学、多胎子女、地区补助等。这些政策调整显然取得了一些正面效果。然而,全国范围内政治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淡化也是新时期的一个明显事实,民族政策失去了它的趋同成分。随着柔性成分的增加和现实成分的流失,中国的民族政策变得越来越宽松,民族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民族认同面临威胁。

加拿大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关于民族政策,有必要在柔性成分和现实成分之间保持某种平衡。特别是魁北克的一些反面的经验表明,对少数群体的过分关注,不一定会达到“国家一体”的预期目的,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扩大分离取向。

因此,无论是加拿大还是中国,都有必要反思各自的民族政策并加以适当调整,重新找到趋同点,解决好“国家一体”和“民族文化多元”的冲突与和谐问题。

[1] 陈刚.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 王俊芳.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须处理的几大关系[J].潍坊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魁北克主义加拿大
枫糖季,寻味魁北克
新写意主义
魁北克Strøm Nordic水疗中心
近光灯主义
魁北克冰雪嘉年华
Les Chinois et les dépanneurs au Québec : une incursion asiatique au cur du Québec francophone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加拿大看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