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建筑中的继承性与改革性

2013-08-15 00:48李一清
科学之友 2013年11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师建筑

李一清

(西安外事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环境景观系,陕西 西安 710077)

建筑理论一直建立在两种历史观之上。现代主义观点认为,历史只是进化的一个过程,文化的价值系统只拥有相对真理,因此每个时代都应建立起它的价值系统;历史主义观点则认为,历史是永恒的价值容器,这种见解伴随着神话的起源、对黄金时代的信仰和时代的价值,以一种纯粹的形式显现出来。众所周知,勒·柯布西耶(1887-1965)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也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新的建筑美学思想。所以一般认为,他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建筑。而事实上,柯布西耶的作品与多数现代建筑师的作品不同,其间的差异在于柯布西耶的作品总涉及建筑的传统方面或已有的现存实例。本文将结合柯布西耶不同时期的作品,找到他作品中对历史性的继承,即对传统语言的妥协,证明柯布西耶建筑中将现代与历史这两个系统并置的意义及重要性。

1 早期口号“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柯布西耶是一位立体主义、纯粹主义绘画的画家和提倡者。他的前期作品倾向于建筑理性主义,对于建筑主张清晰和纯净。20世纪初期,包括柯布西耶自己在内的现代建筑师的理论都强调拒绝传统,而赞成建筑应源于一种新的技术或取决于一种新的功能。

1928年,巴黎萨伏依别墅设计完成。该别墅建在巴黎附近的一片草坪上,平面几乎是一个正方形,三层,外观极端简洁:细圆柱支撑着一个白盒子。为了显示框架结构的墙并不承重,盒子挑出在柱网平面以外。空白的墙面有横向长窗,楼梯间耸出屋顶,像轮船上的塔楼,形成一些变化。这栋住宅正是附和了柯布西耶那句“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的名言,强调建筑必须首先重视功能理性这一观点。可以说,萨伏依别墅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主张,是现代建筑的一个典范。

在肯定萨伏依别墅具有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纵览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作品并不全是“机器”。所以,在现代主义强调功能、忽视建筑的艺术美等方面,萨伏依别墅仅是柯布西耶一生创作的一个片面。事实上,柯布西耶是与他同时代的建筑师中最重视建筑艺术的一位,从他之后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2 现代与古典的契合

柯布西耶在他的作品中不断提到建筑传统,或借用传统的原则将它们应用在新的解决方案中。对传统作品中所具有的矛盾进行修正是柯布西耶作品中一个不变的主旨。因此,要解读柯布西耶的建筑语言,必须与传统知识相结合。

2.1 从传统建筑理论中继承

从中世纪到18世纪,建筑美学与实用方面都被包容在单一的存在论中。18世纪末,现代功能主义的起源位于非常复杂的建筑观念混合体中,既包含相对的和进化的建筑观念,也包括作为以自然法则为基础的建筑观念。现代建筑认为,建筑不再是一种自然结构,而是服从于它自身内部的真实规律。因此,现代建筑以一种与其他艺术完全不同的形式将形式主义与社会生产融合在一起,而这种情况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并未发生。正是这种融合,使技术得以实现成为可能:一方面使建筑变成一个纯粹的工具,它的形式对功能而言是完全一致的,它的任务是改变世界而不是表现世界;另一方面使建筑变成纯粹的艺术,服从它自身的规律。

柯布西耶比20世纪任何其他先锋派建筑师更了解建筑内部的矛盾。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见他对于解决这两类价值系统的一种执着的尝试,也看到建筑的传统语言被转化成一种新语言的过程。

2.2 “五项原则”

柯布西耶是唯一为新建筑制定规则的现代建筑师,与大多数现代建筑师不同,其现代建筑理论把学院的传统规则系统作为他的出发点,并在他的“五项原则”规定中表明了他的观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形窗。底层架空柱是古典墩座墙的一个翻转,它吸收了区分楼层与地面的古典作法,确是以空间而非体积进行全新的阐释;屋顶花园是对坡屋顶的对抗,并以一个户外开敞的平台代替了阁楼层;自由平面是对由垂直连续结构墙的需要决定布局原则的反驳,并且由功能合理所决定的自由的非结构划分来代替它。自由立面是以自由组合的表面代替窗户开口的规则布局;带形窗则是古典窗户的一种反向作法,每项原则都从已存在的实践出发并逆向操作。在柯布西耶的作品中,这一事实说明了最初的实践和新手法构成了一种范例的组合,而新的手法只有在参考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被了解。

2.3 概念转移

转移意味着一种重新解释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文化真空中的创造,正如前面提到的“五项原则”,其中每组新的规则都将建筑元素的传统要素作为它的基础。它是将外在的传统元素纳入建筑之内并予以同化,由此产生了一种激进的变革。柯布西耶的建筑依靠转换语言维持了它与过去的联系,完成了从古典形式到新的建筑形式的转变。“五项原则”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柯布西耶在1935年设计的笛卡尔摩天大楼,中心位置设计有一个巨大的凹廊,这个类似窗洞的形式与建筑物中管理者的房间或会议房间有关。在笛卡尔摩天大楼中,因为在整个正立面中缺乏元素所应具有的支持,所以效果是示意性的和超现实的。

3 后期的转变

关于前面说的转换或置换,不能忽略宗教建筑对柯布西耶的同化作用。建筑作为集体生活的象征和媒介,在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是一个不断出现的主题。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我们看到他作为一位浪漫法国人的特质,和他对“国家浪漫主义”时期的回应,他试图将19世纪晚期的生活哲学重新融入到现代建筑的思想当中。

从1955年的朗香教堂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建筑体形由粗粝敦实的体块组成,混混沌沌,像山石般屹立在群山之中,不像近现代的建筑,不像中世纪的哥特教堂,也不像古希腊及古罗马时代的建筑。它很像原始社会的某个巨石建筑,存留至今。从理性主导转向非理性主导,是一次非常重大的转变。尽管前后仍有某种联系,但从更大的方面来看,这次大的变法表现了他在美学和艺术观念方面的变化。而美学和艺术观念的变化必有深层的原因,即他在人生观、世界观上的改变。朗香教堂的塑造确实有违柯布西耶早期的理性原则,但是我们也不能说他是偏于非理性建筑作品的。因为在建筑创作中,和在其他艺术中一样,总是既有理性成分又有非理性成分。二战后,他的其他建筑作品也都以造型粗犷、粝粗著称。由此还得到“新野性主义”的称号。所以我们说他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的。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建筑面临超越现代主义自身的极限和恢复建筑传统中较深层次的内涵,而柯布西耶的作品恰恰起到一种纽带作用,这无疑是柯布西耶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建筑理论被各种不同形式的决定论或大众主义思想所支配,却都没有把建筑看成是以它自身的权力范围建立起来的一个实体。柯布西耶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使用了那个历史时期的传统素材,通过对历史的继承、对现存文化的转换来演绎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使其在传承中而不是在文化的真空中获得艺术的美感。

[1]艾伦·科洪.建筑评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萧默.伟大的建筑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建筑师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猴子建筑师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