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321”服务群众联动工作机制

2013-08-15 00:48张云翼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下基层工作组干部

文/张云翼

(作者系包头市昆都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包头市昆都仑区以开展“转作风、惠民生、解难题、促发展”的干部下基层活动为抓手,积极拓宽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渠道,构建“3+2+1”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党员干部作风形象明显改善,服务科学发展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明显提升。

抓住形成长效机制这个关键,建立“三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组宣统三部门联动工作制度。区委致力于组织、宣传、统战在党建工作和密切联系干部、群众作用的充分发挥,推进三部门工作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横向联动,建立了组宣统三部门联动工作制度,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工作组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推动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三部门实行基层工作包片责任制,包片干部担任片区内下基层干部工作组长,每月牵头组织下基层干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确定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建立政法委联合公检法司联合工作制度。全区政法系统班子成员和法律工作者,组成政法系统联合工作组,由政法、公检法司各部门主要领导担任轮值组长,轮流驻扎基层,融入群众,全力推进“平安昆区”、“法治昆区”、过硬政法队伍建设。联合工作组前期对基层单位摸底调查收集到22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基层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兼顾发现、解决、落实其他问题。目前,联合工作组已就建立卜尔汉图中心集镇派出所、续建哈业脑包法庭等事宜开展实地工作,督促帮助解决问题。三是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基层联络制度。区委、人大、政府、政协拓宽与党员和群众的联系渠道,在区级层面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街镇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两代表一委员”基层联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两代表一委员”基层联络制度的落实与监督;在街镇层面,全区15个街镇全部设立“两代表一委员”联络办,主要负责对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初审工作和明确领衔督办人并落实具体承办单位;在社区层面,72个社区均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主要听取、收集群众的反映和诉求。

抓住真心服务群众这个目标,开展“双联系”活动。一是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在“百名干部下基层”的基础上,区委进一步扩大各部门联系社区(村)的范围,干部派出的机关单位与所派驻的社区(村)进行结对共建,做到一个部门至少联系一个社区(村),确保覆盖全区每个社区(村)。43名县级领导、181名科级干部、63个单位与24个村、78个社区、25个非公企业联系紧密,形成95个“穷亲链条”、157个“帮扶对子”、6000余名“互助朋友”,采取“一帮一”、“一帮多”或“多帮一”等方式,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民情直达机制。工作中,各级机关和干部通过上门走访、组织座谈、轮流驻点、下派锻炼及设立民情信箱等途径,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下基层的干部普遍建立了“联系卡”,注明本单位主要职能和个人岗位职责、联系方式,方便群众联系、反映情况。

抓住转变工作作风这个重点,推行“一线工作法”。全区干部紧扣为民服务主题,通过开展四亮(亮标准、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四比(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比创新)、“四提”(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服务上水平、提升服务形象),扎实推进“四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满意型)建设力度,以“管理高效、运行规范、服务标准”的良好形象,让群众真实感受到“一线工作法”带来的新变化。

取得的成效:一是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通过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党员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增强,真正做到了党员在一线服务,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二是各种矛盾纠纷有效解决。通过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党组织的信息覆盖面更加广泛,渠道更加畅通,党员积极沟通、联系、服务群众,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反映和及时妥善处理。

猜你喜欢
下基层工作组干部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32个工作组印迹 >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磁县政协专题听取委员工作组2015年工作汇报
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联合工作组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