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2013-08-15 00:43周建标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资源文化

周建标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科研处,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使经济发展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所以,我们要努力挖掘文化的经济潜力,释放文化的经济活力,发挥文化的经济价值,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如果不善加保护、利用,就会残缺、灭失。根据性质不同,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种。物质文化资源是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生产的物质手段。非物质文化资源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是通过文字记述、口耳相传及文艺表演等途径来传承的。

没有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就丧失了发展的前提。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过程。文化资源只有通过文化创意才能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才能推动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如果没有文化创意,文化资源仅仅是人类活动遗存内容的表征和符号,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无法进入文化产业。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文化创意主要是依托本土(本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开发配套产品和服务,达到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文化创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文化资源异地开发利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异地开发利用将更加明显。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再如《花木兰》是我国传统经典故事,在我国传统道德里,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件事情是至孝的典范,花木兰是女中豪杰;而在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于1998年制作出品的《花木兰》中,花木兰替父从军仅仅是一个妇女自由精神的体现。美国版《花木兰》讲述了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意识框架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努力挑战自身,抗击社会及外来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表达了美国式的现代精神理念。[1]

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如果不能在及时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就有可能被别人率先开发利用而丧失优势。更可怕的是,对文化资源宣传的力度越大,被别人认识和利用的空间就越大,资源流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文化资源支撑,离开文化资源的支撑,文化产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引导文化产业在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文化资源。

二、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路径

要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就应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

(一)政府引导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应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园区规划、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市场培育。[2]

1.园区规划

由政府主导规划文化产业园区,便于打破政策壁垒和限制,有利于文化产业园区的快速形成和发展。

2.环境建设

需要政府筹措大量资金进行文化产业园区的环境建设,包括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

3.政策支持

政府主要是用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中小型文化企业向文化产业园区集聚;用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人才。

(1)制定优惠的文化产业政策。指导和监管文化产业,调控文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2)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新机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

(3)制定文化税收政策。实行减免税金、差别税率和退税政策。

(4)制定文化企业用地政策。实行缓缴土地出让金、减免市政配套费等政策。

4.管理模式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改革管理的方式方法。

(1)设立文化产业指导机构。加强文化产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服务、检查监督等职能。

(2)制定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进行管理。

(3)成立文化产业协会。打破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管理的界线,从部门管理和属地管理转向行业管理。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文化企业。

5.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和服务业的结合体,需要各领域的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急需三类人才。

(1)经营人才。文化产业缺少经营人才,导致文化产品无法占领市场,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2)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指创新者和创意者。如果没有创新者和创意者,文化产业就无法开发。

(3)名人和明星等演艺人才。借助名人、明星的效应,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行聘用制,以市场配置人才,促进文艺人才合理流动。适当拉开收入分配,营造按劳取酬机制,鼓励创作文化精品。

6.资金支持

政府不仅要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还要加大财政扶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资金。另外,可以设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7.市场培育

文化消费市场制约着文化产业的运作和发展,进而影响文化产业布局。政府可以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来引导市民的文化消费情趣。

(二)企业运作

文化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了解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选择相应的文化行业。

1.用文化资源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义是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提高文化附加值。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从传统的文化产业升级到创意产业。有一个中国专家考察团在访问美国波音公司时,发现一架售价1亿美元的大型波音客机,实际造价只有2000万美元,其余8000万美元是依据品牌、专利等文化资源获得。由此可见,波音公司的大部分产业增加值和利润来自于内部的文化资本投入。[3]

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立志发展创意产业,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1)用文化创意改造传统产业

用文化创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文化资源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效果。借助文化创意,才能为传统产业及文化产业增加更多文化元素,将文化元素融入实用性的文化产品,推进文化的产业化。

(2)用文化创意重新包装历史文化资源

用文化创意重新包装历史文化,适当加入现代时尚因素,贴近生活,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并使文化资源向多方位延伸,延长产业链,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综合效应。

(3)用现代手段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名人故居、纪念馆以及事迹等文化资源来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放大其价值意义,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旅游中,历史文化名人是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因此,近年来屡屡发生历史文化名人争夺战,较大的有:诸葛亮躬耕地之争,航海东渡日本的徐福原籍之争,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的“户口”之争,西施故里之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在地之争,老子故里之争……此起彼伏,且有日趋频繁、激烈之势。历史文化名人争夺战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名人归属权一旦得到公认,就可名正言顺地发展旅游业,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4)用人文精神打造文化项目的灵魂

将人文精神融入文化产业之中,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帮助人们回忆历史,展望未来,凝聚人心,维持和谐,改善形象,提高竞争力。

2.集中力量打造龙头文化产业

(1)优选魅力文化资源

区域内可以成就文化产品的文化资源,可以成为魅力文化资源。

(2)确定目标消费者

围绕魅力文化资源为产品(项目)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目标市场。当我们能寻找到目标市场的时候,在营销学里面,你就完成了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因为你没有目标消费者,所以说你的产品做出来就没有市场。如果我们不能确定目标消费者,我们将来在营销上是有困难的。

(3)打造龙头文化产品

创意是指改变事物原有形态,使之符合时代审美情绪并创造出价值的活动。创意追求更高价值,从追求效率优先转化到追求价值优先。创意产品价值优先原则影响到文化产品的定价。很多文化产品能够溢价销售,是因为文化要素起到关键作用,并不是用了多少工时和成本。我们很多物质产品是以成本定价的,而创意产品,大多数要以价值来定价,实际上就是以文化内涵来定价。因此我们说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才有个性,才有可能成为高端产品。

(4)围绕龙头产品配置产业链

产业链是分等级的,有一些产业链是低水准的产业配置。我们应该去做有价值的高端产品,而不要去做低端产品。

(三)社会参与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依靠现实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创意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因此,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动员境内外广大学者、作家、艺术家广泛参与,努力营造政府引导、社会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文化企业应该与文化部门、文化精英进行交流协作,建立牢固联盟,努力找到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项目最合适的价值对接点,引导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形成完整的经济文化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使各个文化产业项目能够发挥更大效果。

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文化企事业单位,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发展文化产业,形成多层次、多体制的文化产业格局,最终形成多种经营方式和流通渠道,以适应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此,要构建和谐开放的社会环境,树立自由包容的学术精神,推动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

1.构建和谐开放的社会环境

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力于文化资源渐进式开发,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助力于文化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养成。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从德国转移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转移,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转移,是创新环境的转换。从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看,文化社会环境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良好的文化创新环境是创新型人才和文化竞争力的温床。

2.树立自由包容的学术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将会不断交流与碰撞。我们要先理解自身的文化,才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才能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做到保持自身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进行文化创新。在全社会逐渐树立起自由包容的学术精神,有助力于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3.推动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

加强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有助于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本增值。从本质上讲,文化产业是一种创意经济形态,智力因素和创新思维、创意理念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才能有效地利用文化资源,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

4.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从文化资源的形态上看,文化资源是历史的再现和真实表达,但文化资源的创作主体不明确使文化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权利归属争议。如梁祝故里之争,全国大约有十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而一直在争夺梁祝故里的有四省六地。2005年12月31日,文化部正式公示了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梁祝传说”由浙江省宁波鄞州、杭州、上虞、江苏省宜兴、山东省济宁和河南省汝南县四省六地共同拥有。但事实上,六个地方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各地都有一套保护方案。文化旅游资源的争夺日渐激烈,需要法律制度保障,由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需要法律制度保障。

[1]周建标.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7-62.

[2]周建标.政府在建设闽台文化产业园中的责任定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6).

[3]施炎平.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J].探索与争鸣,2007(6):50-5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