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28例肝癌护理体会

2013-08-15 00:51韩丽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4期
关键词:胃肠道栓塞肝癌

韩丽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02月至2011年04月收治28例肝癌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28~62岁。28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发热、恶心、呕吐、右侧肝区胀痛,个别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穿刺处加压包扎不适感。经对症处理,患者不适感明显减轻,情绪稳定,

1.2 治疗方法 右腹股沟消毒,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入总动脉,先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大小、部位、和供血情况,然后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缓慢插至肿瘤所在肝叶动脉,肿瘤位于两叶者,导管固定于肝固有动脉,将超液化碘油与适量化疗药物混成乳剂推注栓塞,将肿瘤部位供血动脉完全性栓塞,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一般6~8周重复治疗,可使肝癌明显缩小,再行手术治疗。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肝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腹胀、恐惧、焦虑不安等症状,希望自己病情改善的心情非常迫切,但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缺乏认识了解,从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在做好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栓塞术对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消除其思想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术前、术中准备:术前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B超、胸透、及凝血酶原时间,准备好各种急救用品及药物,及时安慰患者,使其尽量放松,术前1 d做碘过敏试验,清洁两侧腹股沟处及会阴部皮肤,术前禁食4~6 h,穿刺部位备皮,从脐以下至双大腿上1/3处,术前嘱患者入厕,以排空膀胱,术前30 min应用镇静剂,左上肢建立静脉留置针,备好术中药品平车推患者进入介入室,术中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

2.2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 min再加压包扎,回病房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24 h严格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平伸制动8 h,沙袋1~2 kg压迫6 h,定时监测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每6 h测量体温1次。鼓励患者深呼吸,必要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提高氧分压,利于肝细胞代谢。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肢体皮肤颜色、温度。24 h撤去绷带后,可逐渐下床活动。嘱患者多饮水,减少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损伤。

2.2.1 发热 术后发热者10例,主要是由于肿瘤内凝固性坏死、脱落所产生的吸收热。多数患者术后4~8 h体温升高,持续1星期左右,个别患者可达2~3个星期,,如果体温低于38.5℃,嘱患者多饮水,不用特殊护理;如果体温高于38.5℃,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避免机体大量消耗,同时做好防寒保暖,预防肺部并发症,手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2.2.2 胃肠道反应 术后胃肠道反应者8例,多数发生在术后24 h,是抗癌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性损害所致,应密切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用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0 mg)1次/d静脉点滴,连续静脉点滴3 d,必要时给予胃复安10 mg肌内注射,可有效缓解胃肠道反应,严重者暂禁食,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2.2.3 右上腹痛 右上腹疼痛4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是肝动脉栓塞后肝脏水肿、肝包膜张力增大所致,48 h后可缓解,应密切观察腹痛的性质、程度、持续的时间,对腹痛剧烈的患者,应及时通知医生,可按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50 mg。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安慰患者,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

2.2.4 术后肝功能异常 5例,主要是由于抗癌药物对肝组织的损害所致。术前、术后严密监测肝功能,并遵医嘱静脉点滴5%葡萄糖250 ml加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 mg;5%葡萄糖250 ml加促肝细胞生长素120 mg,保肝治疗,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2.2.5 摄入不足 1例,栓塞一周内,注意补充葡萄糖和蛋白质,维持体液平衡,如血浆蛋白<25 g/L,应按医嘱静脉输入白蛋白。

2 结果

术后6~8周复查B超及CT显示,瘤体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缩小,甲胎蛋白(AFP)数值明显下降,患者精神状态较好,症状有所好转。

3 讨论

多数肝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癌细胞扩散,失去手术最佳机会,局部治疗方法中,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1]。肝癌切除术是根治性治疗的最有效手段,然而手术切除有一定限度,主要表现在肝癌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转移,且我国原发性肝癌多伴有严重肝硬化,往往存在肝功能失代偿,制约了肝癌的切除术[2]。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是对不能切除的肝脏肿瘤、术后复发、肝转移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全身化疗,有些患者还能获得二期手术的机会,有效延长患者生命[3],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但大多数患者对其并不十分了解,部分患者有肝功异常,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因此,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医务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使患者有正确的认识,细心的观察和高质量的护理,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1]叶胜龙.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评价.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2:709.

[2]姚光弼.肝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66.

[3]阎秀娟,郭淑芳.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的舒适护理.护理研究,2004,18(5):89-90.

猜你喜欢
胃肠道栓塞肝癌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