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盲的眼病

2013-08-15 00:43范军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色盲先天性视网膜

范军/文

21世纪的今天,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验光配镜人员不能只限于验光配镜为顾客提高视力,也应掌握一些医学眼科学知识,为顾客提供眼保健等服务,帮助顾客提高视觉质量。因此,验光配镜人员不妨了解一些有关盲的眼科学知识,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1 盲

盲是指由于任何原因导致视力的高度减退或丧失,难以单独料理日常生活,并失去需要依赖视力的工作能力者称为盲。世界各国的盲目标准并不统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盲目标准是一级低视力为最佳视力低于0.3,最低视力优于或等于0.1;二级低视力为0.1~0.05(3米指数);三级盲为0.05~0.02(1米指数);四级盲为0.02~光感;五级盲为无光感。我国1987年制定的视力残疾标准为一级盲为小于0.02~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二级盲为小于0.05~0.02或视野半径小10度;所有低视力或盲均指双眼且以视力较好眼为准。美国专家Fonda指出,在美国规定法律盲是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2(20/200)是盲,因为很多视力表在0.1(20/200)及0.2(20/200)并无视标,而Fonda认为必须是双眼视力低于0.2的才能定为法律盲。早年在日本,盲叫社会性盲人,指视力在1米指数以下,准盲在2米指数以下,绝对盲视力为零;又按个人差别,1米指数以下为全盲,能辩别指数者为不完全盲,两眼全盲者为绝对盲人,两眼在1米指数为相对盲人,一眼为不完全盲而另一眼在1米指数以下者为准盲人。

2 昼盲

昼盲是指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视力反而较在光线昏暗时为差的一种反常现象,它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视网膜的锥体细胞主要提供明亮环境下的视觉功能,而锥体细胞都集中在黄斑部的中心凹处,因此凡是黄斑部中心凹或与中心凹处的锥体细胞相联系的传导途径上的任何病变,都可以引起昼盲。常见于先天性全色盲、黄斑部变性、轴性视神经炎后的视神经萎缩等疾病的患者。这种病例除昼盲外,中心视力也同时遭受严重损害,在暗光下视力有所改善,只是杆体细胞的作用,后者只能使患者辨别物体的粗略轮廓,而不是精确的中心视力。昼盲也可发生于角膜或晶状体中央部浑浊而周边部仍然透明的某些眼病,例如核心白内障、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或前/后极性白内障、角膜中央部小白斑等,因为光线明亮时,瞳孔自动缩小,通过晶状体或角膜边缘透明区的光线,恰好被虹膜完全挡住,故视力明显下降,但当患者进入光线暗淡的环境中时,瞳孔自然扩大,光线可以通过角膜或晶状体边缘的透明区进入眼内,使中心视力增加,由视网膜或视神经病变所引起的昼盲一般不会治愈。因而,角膜或晶状体中央部浑浊所引起的昼盲,常可通过光学性虹膜切除而得以改善或消除。

3 夜盲

凡暗适应能力降低,在昏暗处表现为视觉障碍,行动困难,但在明亮环境下视力仍然较好,或可保持正常时,称为夜盲。夜盲是眼底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与视网膜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有关。

夜盲的类型多而复杂,但大体上可归纳为先天性和后天性,静止性和进行性以及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等类型。先天性静止性夜盲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属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除夜盲外,视力、视野、眼底都无异常,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杆体视紫质再合成功能障碍,终身不变,无特殊治疗;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经常和其他遗传性视网膜疾患并发,如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白点状视网膜炎等。除夜盲外,视力、视野、眼底都有改变,病情不断进展,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后天性夜盲症与遗传无关,常因全身病如维生素A缺乏、肝硬化、甲亢、药物中毒或眼底病如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神经萎缩等引起,可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

4 色盲

色盲与色弱是辨色功能障碍的一种视觉缺陷。色觉主要是锥体细胞的功能,由于视网膜中心部锥体细胞最为集中,故此处辨色功能最好,越向周边部视网膜对绿、红、黄、蓝各种色觉的感受力依次消失。色光的色调决定于波长,人眼可见波长范围为380~760nm(紫~红)。色光的亮度感不眼一,在明亮处以波长555 nm的黄绿部分为最高,而在黑暗处以波长510nm的青绿部分为最明显。纯色光中混入白光,则使饱和度(纯度)减低,色光可以混合而得到中间色调,如红绿光相混合,按其比例不同可得到橙、黄、黄绿等色,而绿紫光相混合可得到青蓝等色,红紫光相混合则得到光谱中所没有的紫红色。若将红绿紫三色作适当混合,可得到的是白色。两种色光在混合后如能得到白色光,则此两色互称为补色,如红光与绿光、黄光与蓝光、黄绿光与紫光,这三对都彼此互补。而在颜料上的补色,则以两种不同颜料相混合后变为黑色者始称为补色。关于分辨颜色的机理目前还在研究中。

色盲绝大多数是先天性色觉缺陷,全色盲又称单色视,极为少见。患者全无色感,只有明、暗和黑、白的感觉。常伴有羞明、眼球震颤和视力低下;红色盲又名第一型色盲,对红色及其补色(青绿) 都不能分辨;绿色盲又名第二型色盲对绿色及其补色(红紫色)都不能分辨;黄蓝色盲又名第三型色盲,缺乏对黄蓝两色的感觉,整个光谱中只剩红绿两种原色能辨别,此种色盲极为少见。还有色弱患者虽具有对三原色的分辨功能,但这一功能并不完全,可有强弱之分,与色盲的分型基本相似,分为红绿色弱以及极少见黄蓝色弱。

色盲与色弱的界线难以严格划分,红色盲和绿色盲并不是前者认不出红色,而后者是认不出绿色,实际上是失去对一种原色的辨别力,则对其相对立的补色也就无法分辨。红色盲不但看不出来红色(光谱红端缩短),而且也失去对青绿色的认识(呈灰色即中性带),整个光谱只剩下黄蓝二色。绿色盲所见也仅黄蓝二色,唯无色部分一头落在青绿色中(500nm),另一头落在光谱红端之外,所以不出现红端缩短。由于红色盲与绿色盲性质接近,所以常合称为红绿色盲。先天性辨色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中,男性约为5%,女性约为0.5%,以发生频度排列依次为:绿色弱、绿色盲、红色弱、红色盲、黄蓝色弱(盲)、全色盲。

5 伪盲

伪盲在临床上也称为诈盲,患者称实际的一眼或双眼视力高度减退或完全“失明”,企图达到逃避工作,推委责任或享受患者特有的福利待遇与照顾等目的。“盲眼”在客观检查时,一般无任何病征可见,瞳孔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都很灵敏。如怀疑有伪盲可能时,应对“盲眼”作进一步检测。

检测“盲眼”有主觉与客观两种方法如下:

① 主觉检查法——通过对患者的视力检查去发现“盲眼”实际上具有视力的证据。如在健眼前安放一个有度数的凸透镜片,“盲眼”前安放一个0度的镜片,让患者同时辨认视力表上的符号,如能顺利读出,说明“盲眼”并非失明而且正在发挥作用。因为健眼前安放一个有度数的凸透镜片后,事实上已无法看清视力表上的符号,等于已被遮盖,但患者仍以为在使用健眼,而露出破绽。如患者谎称双眼视力减退,则采用变动距离的办法测试视力。因患者无法估计在不同距离时该看清视力表上哪一行符合,以致在测试过程中而被识破。

②客观检查——利用“盲眼”被测试时所表现出来的动向作出判断。如在“盲眼”前安放一个基底朝外的有度数的三棱镜,嘱患者双眼注视某些目标,如“盲眼”有视力,必然引起复视,盲眼即自发地向内(鼻)侧转动。如患者称双眼均“失明”,则可用诱发视动性眼球震颤的方法,让患者注视一个不断转动的鼓筒,鼓筒上画有黑白相间的垂直条纹,如鼓筒不断旋转时,眼球随之发生震颤,即可证明双眼仍有视力。通过测试后如证明确实是伪盲,应通过谈心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动机,帮助其认识错误并解除其思想上的顾虑,千万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患者。伪盲不应与癔病性弱视或癔病性黑蒙相混淆。癔病性弱视或黑蒙虽然属于功能性视觉障碍,但确实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的病态表现,与伪盲的谎称“失明”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验光配镜人员如有诊断遇到伪盲或癔病性视觉障碍时,不应带有主观臆测或偏见,否则可能忽视器质性病变的存在而造成诊断与治疗上的失误,危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猜你喜欢
色盲先天性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你我皆色盲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色盲是怎么回事
小黄真的是色盲吗?
色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