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魄门亦为五脏使”的认识※

2013-08-15 00:44高小玲张钟允陈玉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0期
关键词:五脏肝气肺气

高小玲 张钟允 陈玉龙 宋 宁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对“魄门亦为五脏使”的认识※

高小玲 张钟允 陈玉龙 宋 宁*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魄门亦为五脏使”出自《素问·五脏别论》,是对人体五脏生理功能的一个总的概括。其启闭功能与心神主宰,肝气条达,脾气升提,肺气宣肃,肾气固摄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教学,本文结合了理论和临床,对魄门和五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黄帝内经;魄门亦为五脏使;教学

《素问·五脏别论》提到:“魄门亦为五脏使”也。魄门,即肛门,为六腑的最下端,受五脏之气支配而行使其排泄糟粕、浊气的职能。魄门开合启闭有度,受脏腑的调理,能够促进脏腑气机调畅,又是脏腑藏泻得以顺利进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而魄门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时既能反映出五脏的病变,又可反过来影响五脏的功能。因此,魄门是否通畅,对于人体健康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魄门与心的关系

心藏神,主血脉,主神明。具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故《类经·脏象类》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人的思维活动,均由神明主宰,正常之人,由于心主神明,则人的魄门启闭有序而有节度,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互助互用。但心神的正常生理功能尚需依赖气机出入升降,若魄门开闭有度,气机升降有序,则思维敏捷,心脏功能正常,脏腑活动协调。当心失所主,则脏腑气机逆乱,百病乃生。例如,痰火扰动心神,或者昏迷的人,经常出现魄门启闭无度的现象,出现便秘、大便不节或失禁的症状。临证可以采用泻火下痰,通下导滞等方法。比如用桃核承气汤治疗膀胱蓄血证,用大承气汤之类通启魄门,能使病情得以迅速缓解。

2 魄门与肝胆的关系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起着平衡、协调、调节作用。肝气条达,脏腑经络之气运行通畅无阻,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才能有序进行。肝气条达,则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正常,反之,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木旺乘土,在上可发为呕逆,在中则可出现腹痛腹胀,肝气不舒,气滞血瘀或肝经湿热下注,在下可发为便秘、泄泻。比如,临床上可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清热通腑,疏肝利胆,治疗气郁、气闭便秘,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引起之大便不通等。

3 魄门与脾胃的关系

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靠脾胃输送的水谷精微,全身的组织器官得以营养;而脾气的运化特点,以上升为主,“脾宜升则健”,脾能升清,则水谷精微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气血生化有源,机体生命活动正常,魄门亦能开合有节。另外受脾气的升提作用,才能使内脏不致下垂。临床上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而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清阳不升,常出现脾不统摄,可见久泄甚至脱肛。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清气在下,则生飨泄”,就是魄门失约的临床表现,治宜补脾升提运中法。临证常以理中汤、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脾气虚泄泻,温中健脾的理中汤治疗脾阳虚而导致泄泻,使脾和气升运健,魄门开合有度,泄泻停止。

4 魄门与肺的关系

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和肃降,肺气的肃降调节着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肺与大肠相表里,魄门为大肠的末端。大肠传导及魄门开合,也需依赖肺气的清肃下降。因此,肺与魄门关系密切。若外邪侵袭,或内伤及肺,肺失清肃,则津液不能下达,或者肺热壅滞,肺失宣降,可见便秘等症状。治疗宜降气平喘,通腑肃肺法。临床可以用苦寒泻下之品,使肺气宣达,呼吸通顺。如用凉膈散治疗肺热壅滞导致的大便不通,泻白散加减治疗痰热壅肺的咳喘气急,大便干结等。

5 魄门与肾的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主固摄,主藏精及纳气,在窍为耳和二阴。后阴即为魄门,它与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肾的气化功能,直接影响魄门的开合启闭。肾气固摄开合协调,则魄门启闭有序,排泄功能正常。若肾阳虚损,命门火衰,温煦无权,上不能暖土助脾胃腐热水谷;下不能固摄,开合失司,则魄门启闭无序,排泄功能出现异常,可见阳虚便秘或久泄滑脱等。治疗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临床上可用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的四神丸治疗阳虚泄泻,用温阳通便的济川煎治疗阳虚便秘等。

总之,“魄门亦为五脏使”,指出了魄门与五脏之间的密切关系。魄门的活动依赖心神主宰,肝气疏泄,脾气升举,肺气宣肃,肾气固摄,才能够开合启闭有度。魄门功能的异常,可反映出五脏功能的失调。故魄门的病变,常从五脏辨证治疗;另一方面,魄门为五脏排泄糟粕废物,使之保持“满而不能实”的特性,从而令五脏气机调畅,是脏腑藏泻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临床上,无论外感还是内伤之病,通过询问大便来了解病情,对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魄门的生理病理活动与五脏的联系,对于学生日后深入学习及对魄门相关疾病的判断、诊疗有积极意义。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0.006

1672-2779(2013)-20-0010-01

吴义红

2013-08-20)

河南中医学院团队资助项目[No:2012PYTD03];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No:2010BSJJ-12];河南省教育厅科学自然基金项目[No:2010B360004]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五脏肝气肺气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