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学科利润指标差异分析

2013-08-15 00:49欧阳安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财务费用界定筹资

欧阳安琪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学科内容交叉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如投资决策分析、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如果深入分析会发现:损益核算是管理会计的基础,计算公式为: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这里的利润被解释为营业利润或税前利润,此公式贯穿管理会计内容的始与终;而财务管理学科也会涉及一个利润概念,这就是息税前利润,当学习风险与杠杆内容时,一定会涉及此概念,可以说息税前利润是贯穿财务管理始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它的计算公式也是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实际上,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或税前利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其经济含义不同,计算也不一样。为什么两个不同的学科采用的计算公式相同,但对其解释的利润概念不同?为什么中外教材都出现此类问题?这是任何教材、学者都没有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者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对此应该深入分析探讨,以便很好地把握这两个学科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一、相同计算下的利润概念识别

管理会计源于西方,产生于20世纪初的标准成本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其职能包括内部核算、预测经济指标、参与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与内部责任评价等,涉及的工作内容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但与筹资活动没有联系,研究的成本范畴只包括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但不包括与筹资相关的损益、与对外投资相关的损益以及非常损益(如营业外收支等)。在这种情况下,财务费用无论是固定还是变动的,实际上并不涉及,如果用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其计算结果准确地讲应该是息税前利润。

财务管理也源于西方,产生于19世纪末的筹资活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独立。自产生之日起就以筹资管理为核心,经过不断的发展,内容拓展为筹资与投资管理并重的两方面,其职能与管理会计职能几乎相同,包括核算、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等,但对象不同,工作内容只包括筹资安排、筹资规划、资源的投放与合理配置,而不涉及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管理活动,研究的成本主要是筹资与投资的成本代价。在这种情况下,财务费用是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外,理财中贯穿风险管理观念,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两大风险,经营风险作用于没有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息税前利润,财务风险作用于以净利润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如果用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其计算结果必定是息税前利润。

二、两学科利润概念解释不同的原因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管理,都采用相同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涉及的利润概念应该是一致的,都是息税前利润。但为何中外两学科的教材对其解释不同?究其原因如下:

1.学科定位不同

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管理,两学科都是站在各学科的角度界定的,从未将二者联系起来考虑。管理会计从其产生至今一直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所涉及的活动仅仅是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忽略筹资以及对外投资等非生产经营活动对利润的影响,也就是说,假设财务费用、投资净损益、营业外收支等项目为零。如果不考虑所得税,则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后的利润既可以用营业利润表示,也可以用税前利润,还可以用息税前利润表示,但考虑到学科特点,管理会计选择了营业利润或税前利润。这意味着管理会计中的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可以等同看待。事实上,这一结论用到其他学科都不适用,因为从我国的利润表可以看到,营业利润和税前利润的计算及结果都不同:营业利润(简化式)=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非生产成本+投资收益;税前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由于财务管理围绕着现金流量进行管理,资本筹集及资金投放决策过程中必定考虑风险因素的作用,为了区分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必须准确界定两类风险各自作用的指标,这样才能揭示风险的成因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应对,由此提出息税前利润概念,并明确指出,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后的余额是息税前利润,此利润概念中没有考虑财务费用,如果企业不负债筹资,就不会有财务风险。

2.西方内容本土化之反映

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源于西方,因此我国早期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教材基本上是对西方思想的全盘继承,发展中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虽然内容与我国实际越来越贴近并不断完善,但采用的两学科基础概念一直没有改变,这就是中西方观点保持一致的原因。李天民教授和余绪缨教授是我国最早编写管理会计教材的先驱者,比较他们的早期教材,一致的地方是:损益核算中的非生产成本都指的是推销成本(Selling Cost)和管理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二者合称为推销及管理费,将其扣除后的结果称为税前利润,现行的教材将其界定为营业利润(Operatingincome),这种说法与现行的原版英文教材用词一致。从西方对非生产成本的界定可以看到,管理会计从没有将财务费用纳入其范畴。

三、分析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相同计算下的正确界定

如果用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现行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教材,无论是中方还是国外,都对其从各自学科角度进行界定,出现了不一致的解释。比较而言,财务管理用词正确,应将其界定为息税前利润。

2.两学科的共性理解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虽然分属两个不同学科,研究的内容不同,但其存在共同的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至于财务费用虽然财务会计将其界定为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性质相同,属于期间成本,但它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

(二)建议

1.管理会计应修正解释误区并增加假设

为了避免学习者学习中的困惑,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损益核算中应将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明确界定为息税前利润。另外,考虑到本量利分析中的保净利点计算需要建立在税前利润基础上,因此在变动成本法中还应增加假设,即假设财务费用、对外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等为零,如果不做特别说明,管理会计中的息税前利润可以等同于营业利润或税前利润。此假设可以使学习者面对多样化的利润概念解释而不困惑。

2.全面预算应修正对财务费用预算地位的界定

全面预算属于管理会计的内容之一,虽然管理会计的其他职能可以忽视财务费用的存在,但在编制全面预算时,为了指导实践必须考虑。西方教材一直将财务费用独立于管理会计之外,因此全面预算中未提及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及性质,而我国有些教材按照财务费用在报表中的位置将其界定为:是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性质相同的业务预算内容之一。我国财政部2002年颁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全面预算体系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四方面内容,并将财务费用预算划归业务预算范畴。事实上,结合全面预算的实际编制,就会发现这种界定有误。

在实务中,作为全面预算编制起点的销售预算完成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编制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预算,但不能编制财务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必须等到现金预算编制结束后才可以编制,因为现金缺口有多大,就需要多少资金,只有在现金预算编制过程中才能揭示此信息,并通过筹资安排解决资金的缺口,这样就可以为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奠定基础。因此从预算的编制顺序来看,财务费用预算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顺序是不同的;另外从预算的性质来看,虽然财务费用被列为是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并行的三项期间费用之一,但它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由于现金预算是对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结果的综合反映,具有综合性,因此在其之后编制的财务费用预算也具有了综合性之特点;另外从预算的编制人员来看,财务预算必须是财务人员编制的,而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单位与财务人员无关。综上,财务费用预算无论从编制顺序、编制性质还是编制人员,都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预算相区别,既然现金预算属于财务预算范畴,则财务费用预算也应属于财务预算范畴,即财务费用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内容之一而不是业务预算的内容之一。

[1]吴大军.管理会计(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淑莲.财务管理(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天民.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4]余绪缨.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

[5]韦恩·J·莫尔斯等.管理会计——侧重于战略管理(第3版)[M].张鸣,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Don R Hansen,Maryanne M.Mowen:Managerial Accounting 7e[M].于增彪,改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财务费用界定筹资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与优化方案分析
试析汇兑损益处理对存货管理的影响
集团类企业降低财务费用的措施初探
高血压界定范围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