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灰姑娘型”民间故事比较——以《叶限》和《灰姑娘》为例

2013-08-15 00:47陈晓燕
焦作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后母母题灰姑娘

陈晓燕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美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曾指出,“也许全部民间故事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①《叶限》既是中国唐朝流行的故事形态,也是研究灰姑娘故事起源的重要线索,无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格林兄弟的《灰姑娘》作为目下世界流传最广的版本,也是西方文化的最佳代表。

1.后母虐待

在两个灰姑娘的故事中,后母虐待这一母题都曾出现,不同的是,格林兄弟对虐待的描述更为详细,而《叶限》中仅有“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这几个字。后母的虐待是灰姑娘故事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情节,后母的存在是矛盾发展的根源。

后母形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灰姑娘故事讲述的仍是在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关系的故事。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是居于决定和支配地位的,女性是被主宰的对象。但是,继母是如何取得灰姑娘家中主宰权的呢?我们看到,在一夫多妻制下的古代中国,女性获取地位是在丈夫死去而家庭中又没有其他男性的情况下,才得以掌握家庭的大权的。一千年后的德国,虽然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妻子要想取得主宰权,还需要靠作者将男性丈夫在文本中的特意弱化来实现。比如在《灰姑娘》中,灰姑娘的父亲在关键的时刻往往不知所踪,用他的不在场以实现家庭权力的转移。关于后母,自古以来的评价多为负面,这种不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家庭关系,使得继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往往难以调和。在文学作品中,继母通过非正常的手段取得了家庭的大权后,就滥用权力,虐待前任子女。这与男权社会下人们认为的只有男人才能掌握管理支配的权利一旦被女人所掌握就会出现不公和不和谐的思想恐怕具有深层次的渊源关系。

2.神力帮助

《叶限》中为女主人公提供指点和华服美鞋的是天人和鱼,在《灰姑娘》中则是树和鸟。这其实是中西方地理、文化作用的结果。

研究者指出,叶限的故事的最早文本是出自壮族。根据故事在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一带的流传情况,有研究者认为叶限故事应该是产生在越人的后代中。帮助叶限的之所以是一条神鱼,自然也就与越族的地理环境及其孕育的文化不可分割。百越民族的物质文化特征基本上属于稻作文化。“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蛉,不待贾而足。”②鱼类动物在百越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鱼神的信仰与崇拜便会自然而然地表征于民俗文化形态之中。《叶限》故事中的鱼“赤鳍金目”,“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膳其肉,味倍常鱼”,显然这是一条神鱼。“忽有人发粗衣,自天而降”,告诉叶限“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内藏于室。所须笫祈之,当随尔也。”叶限于是从鱼骨得到了美丽的服饰与金鞋。神鱼相助这一母题的形成,与越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灰姑娘》故事中,帮助灰姑娘的是母亲坟上长出的榛树和小鸟。在此,不得不说说“树木崇拜”。树木崇拜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在民间的自然崇拜中,树木常常被赋予某种灵性与神力。而在《灰姑娘》诞生的德国,也早就有着对树木的崇拜,并将树木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现在圣诞节装饰圣诞树的传统就发源于德国。相传,在16世纪,德国人把长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摆设,将之称为圣诞树。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曾有一位农民,在圣诞节那天遇到一个穷苦小孩,他热情地接待了这个儿童。儿童临走时折下一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变成一棵树,上面都挂满礼物,以答谢农民的好意。可见,树木崇拜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根源。那么格林兄弟的《灰姑娘》中,神树可以说就是灰姑娘母亲的化身。而白色的小鸟,不由得使人联想到白鸽。这个在洪水之后为诺亚方舟上的人们带来喜讯的吉祥鸟,成为灰姑娘的吉祥鸟也就可以理解了。

3.以鞋验婚

无论是《叶限》还是《灰姑娘》都不约而同将鞋作为婚姻实现的重要线索和信物。是什么原因使相隔万里、时隔千年的段成式和格林兄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用脚和鞋做文章呢?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或可略作解释,中西方的历史文化都不约而同地对鞋这一意象情有独钟。

在长江中下游的汉族民众中,流行着“同鞋”的婚姻习俗,此俗源于东晋。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云:东晋时,凡娶妇之家先上丝麻鞋一双,取“和谐”之意。在汉族地区的婚俗中,鞋与“谐”同音,寓百年好合之意。比如合肥的婚俗中,新娘步入洞房时要和新郎交换鞋子,各自穿着对方的鞋子进入洞房。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也流行着与汉族相同的习俗。广西罗城的仫佬族有“同年鞋”和“鸳鸯鞋”的习俗。可见,在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以鞋定情”、“以鞋验婚”的习俗。

东方男人喜欢小脚,认为小脚是性感和美丽的前提,不管长相如何,只要具备了一双小脚,就是魅力。在这一点上,西方男人与东方男人似乎有共同点,无论是叶限还是辛德瑞拉,丢失的都是一只小鞋子,只有拥有出奇的小脚的女主人公才能穿得上,并以此获得幸福的婚姻。在弗洛伊德看来,凡中空的容器(如船)均代表女性的生殖器。那么鞋子,作为女人服饰中的一种,也很自然让人联想到性。据此理论,人的本性使然,西方人也选择鞋子作为定情信物。

4.嫁给贵人

在这一母题上,叶限嫁给了陀汗王,灰姑娘嫁给了王子,可以说最后都嫁给了有钱有权的“贵人”。关于这一母题的形成原因,笔者认为是东西方相同的文化心理。

在女子没有事业、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改变命运的惟一希望就是通过婚姻。而世俗的愿望就是希望受苦的姑娘们能够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并认为找一个富有财力与地位的男人就是最好的归宿,我们姑且称之为贵人。而嫁给贵人是需要有机会的,于是在《叶限》中机会是有择配意味的民俗节日洞节,在《灰姑娘》中则是明确标明为王子选妃的舞会。要想在这样的具有择偶性质的场合脱颖而出,华衣美服是女子必不可少的装备,这又一次说明了男权社会下女子追求幸福的不易。由于男权社会的审美需要,女子美丽的外在形象是取得男人注意的首要因素,也是获得有经济保障的婚姻的重要一环。在《叶限》和《灰姑娘》中,美丽的衣饰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灰姑娘型故事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而且在母题方面的内涵、文化史意义层面上也具有世界性。“灰姑娘”原型故事代表了人类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民都有着“灰姑娘情结”,它填充了许多人的梦想,符合世界人民的文化心理。正是因为如此,这一原型以它巨大的生命力在全世界衍生出700多个异文,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成为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

注释:

①(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译本[M],郑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页。

②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中华书局,2008年 1月。

[1]刘晓春.灰姑娘故事的中国原型及其世界性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1997,(春之卷).

[2]刘晓春.多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灰姑娘故事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1995,(3).

[3]黎琪珍,李志红.从“灰姑娘”原型看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的差异——以《灰姑娘》与《叶限》为例[J].大众文艺.

[4]胡梅.《叶限》与《灰姑娘》的比较研究[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5]张忠载.《灰姑娘》,拿女人的脚和鞋作文章[J].外国文学,2003,(5).

[6]万建中.民间故事母体学研究概观[J].文化学刊,2010,(6).

[7]刘锡诚.中华象征辞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后母母题灰姑娘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捅破那层窗户纸
捅破那层窗户纸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捅破那层窗户纸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倒霉的灰姑娘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