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晚秋蚕白僵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2013-08-15 00:50杨宾龙
江苏蚕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蚕具蚕体蚕期

杨宾龙

(邳州市碾庄镇农技中心 221351)

白僵病属真菌病一种,是危害较大的传染性蚕病,在各蚕期都有发生危害,晚秋蚕饲养期由于气候适宜该病的传播,最易发生、危害又最严重。邳州市现有桑园3.4万M2,晚秋蚕的饲养量占全年饲养量的50%,2011年以前晚秋蚕的白僵病发病率为13%,2012年采用了新的防治对策,使白僵病发病率控制在5%左右,减少农民损失27.6万元,对于稳定苏北蚕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白僵病的发生

1.1 症状

蚕白僵病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病症蚕体感染白僵菌初期,外观与健康蚕无明显差异,只是体色稍暗,反应迟钝;随着病程的进展,病蚕皮肤上出现油渍状暗褐色病斑。濒死时排软粪,少量吐液。刚死的蚕头胸部向前伸出,肌肉松驰,身体柔软,略有弹性,有的体色略带淡红色或桃花色,以后逐渐硬化,约1~2天后,从硬化的气门、口器和间结膜等处先后长出白色气生菌丝,逐渐增多,布满全身,最后长出无数分生孢子,遍体如履白粉。

1.2 发生规律

白僵病易在多湿相对湿度75%以上、适温(24~28℃)的环境中发生,且各龄期都能够感染。一般从感染到发病死亡时间,小蚕为2~4天,大蚕为4~6天。

1.3 发生原因

一是养蚕户防病意识淡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白僵菌残留量多。二是饲养粗放,大、小蚕饲养没有专用蚕室,不注重除沙、提青和蚕室内温湿度调节等技术环节的处理,发生白僵病的病、死蚕未集中处理,扩大了白僵菌的传播范围。三是蚕期中蚕体、蚕座用药少。四是桑园管理不善,桑园害虫密度大,造成虫口叶和被有病害虫污染叶增多,产生病菌交叉感染引起家蚕感染发病。

1.4 发病现状

对我镇2010年和2011年两年晚秋蚕的白僵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2010年的张种平均发病率12.7%,2011年的张种平均发病率为13.2%,有个别蚕区出现了大面积发病的情况,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将严重影响我镇蚕业的健康发展。

2 防治对策

2.1 蚕前消毒

蚕前消毒要在养蚕1周前,先将蚕室及其周围环境彻底打扫干净,并用5%的新鲜石灰水泼洒蚕室的四周地面,用20%新鲜石灰浆粉刷墙壁。蚕具煮沸20分钟,阳光下曝晒2天。蚕室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防僵灵2号1 000倍液等广谱型蚕药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并保持半小时湿润状态。然后用毒消散(每1立方米用3.75克,消毒时保持室温24℃以上5小时)或优氯净烟雾剂(蚕室、蚕具消毒每1立方米用5克)熏蒸。

2.2 蚕期防僵

用防病1号、漂白粉防僵粉(小蚕期漂白粉、白灰1∶13;大蚕期漂白粉、白灰1∶8)等防僵药剂在蚁蚕及各龄起蚕饷食前各使用1次(施用时需在饷食前或在上回给桑已经吃尽、下回给桑之前进行,撒药后5min~10min内饲喂新鲜桑叶)。五龄蚕适熟上山时要使用防僵药剂1次防治僵病。多湿的天气或经常发生僵病的蚕室以及已经发生病情后,应加强蚕体、蚕座的消毒工作,每天需撒新鲜石灰粉1~2次进行消毒,直至控制。必要时,在桑叶食尽后,可用优氯净(1.5%克/立方米)进行熏烟消毒30分钟,然后通风排烟。

在蚕室气候调节方面,注意通风排湿,降低蚕室、蚕座湿度。遇到连阴雨天气,除使用防僵粉外,还应多撒施新鲜石灰粉或焦糠等干燥材料。还可以采用熏烟办法抑制僵菌的分生芽孢。用木屑、谷壳、干草或松毛等作发烟材料(一般每立方米的容积用干燥的熏烟材料10g~15g)进行不完全燃烧,及时关闭门窗,尽量使烟雾在半小时内发散开来,充满蚕室,约保持1h,将烟排出室外。

2.3 蚕后消毒

养蚕结束后,迅速按照“消、扫、洗、晒”的步骤,即先对蚕具、蚕簇和蚕室内外都要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然后打扫蚕室蚕具,再用清水清洗晾晒。晾晒后将所有蚕具集中在蚕室中再用消毒液消毒后,再用毒消散或优氯净烟雾剂熏烟,封闭蚕室。若使用的簇具为草笼则应烧毁,不得留用。蚕沙要集中堆放腐熟,不能随便乱放或撒放到桑园里。

2.4 管好桑园

晚秋季节,桑园害虫较多,又是家蚕发生僵病的重要传染源,所以要及时进行桑园治虫,防止害虫感染僵病后,污染桑叶及周围环境。

2.5 防止白僵菌农药污染

蚕桑生产地区应禁止使用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也不能将施用过这种农药的稻草、麦秆等作隔沙材料或制簇材料,如必要时需经消毒后才能使用。

3 防治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的防治措施,2012年我镇晚秋蚕的白僵病发病率被控制在5%以内,考虑发病的主要原因还是前面两年病原的累积。张种发病率明显得到降低,证明我们采取的防治措施的可行的,相信只要我们坚持采用该防治措施,白僵病的发生一定会被控制。

猜你喜欢
蚕具蚕体蚕期
蚕品种对不同发育阶段蚕体、蚕沙及蚕茧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影响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晚秋蚕饲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