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3-08-15 00:50揭晓海
大庆社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校企思政

揭晓海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江西 上饶 334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操作体系。这套体系,根源于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高职版”。高职院校实施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面临着深层次改革的必要。过去一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显露出不少的弊端和问题。这些弊端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基本要素上,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

一、教育者缺乏实践经验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育者思想状态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政课”(2005年前称之为“两课”)。思政课教师由专职和兼职两支队伍组成,其中专职教师是骨干。在课堂教学之外,主要由学校专职和兼职的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之后,过去的教育模式出现三个问题。

第一,思政课教师由于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授课时很难深刻分析出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具体问题,使得“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空泛。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这些教师在大学读书期间,很少接触社会实践,他们在授课时联系的实际事例,往往是通过电视、报刊和理论资料所得到的。这种间接的材料,一般是比较具有普遍意义的,并且经过了收集者的整理和修饰,但教师本人并没有亲身的感受。因此,教师讲授时很难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第二,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何准确培养学生岗位敬业精神”的新问题。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自身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在培养学生岗位敬业精神方面,往往只能从一般意义上教育学生“强化责任、遵守纪律、优化作风、提高技能”等,很难“入木三分”地身传言教,使学生在教师亲身经历的事件中得到启发和感悟。当学生在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中遇到具体问题请教老师时,老师也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指导。

第三,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在与实习指导教师(工人师傅)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上的某些“差异”,导致工作效果“难到位”的现象。由于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缺乏岗位实践经历,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与企业指导老师在认识上的不一致现象。此时,学校教师可能认为工人师傅“思想境界不高”,而工人师傅又认为教师是“书呆子”。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大部分是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历所致。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则很难得到最佳的教育。

二、受教育者不重视思政教育

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吸收器。学生思想状态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身份由单一的“在校学生”转变为“学生兼职员”。在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三个问题。

第一,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时,往往出现“爱听不听”的现象。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有所抬头。而在所有的课程中,思政课不受重视的程度比较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不认真,成绩上“只求过关,不求优秀”。在他们看来,思政课是讲大道理的,实际工作中不太有用。所以,凡是讲课语言诙谐的教师、举例较为生动的教师,学生听课的兴趣显得高一些,反之则很低。学生只是把听课看成了消遣。

第二,学生在参与德育教育活动时,存在“心不在焉”的现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经常会举办一些正面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传统意义上的主题班会、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等。当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他们内心的参与意识并不是很强,只是常常惦记着自己的就业和工作,因此往往是“人在心不在”。这样,德育教育活动就容易流于形式,“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松松散散”。[1]

第三,企业指导师傅参与思政教育时,存在“理解错位”现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实践工作时间比较长,企业的师傅经常会给学生做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时的学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接触师傅的诚意也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企业师傅的教育方法、手段、内容都与学校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师傅的视角,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就工作论工作,就单位(企业或公司)而讲思想教育。因此,学生在接受师傅教育的同时,往往产生“既陌生又不习惯”的感觉,容易导致“理解错位”现象,甚至产生一些消极效果。

三、教育内容相对滞后

教育内容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良好的教育内容,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着“三个偏差”。

第一,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存在偏差。由于教师的教学依据主要是教材,而教材的出版又由于编写和出版过程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现象”,因此教材的内容总是落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例如:我们党的重要会议的召开,都会出台一批重要的理论文献。这些文献要进入教材,必然会出现一个时间差。又如:学术界研究的重要新结论、社会实践产生的重大成果,要通过教材编写者进入教材,也必然要产生一个时间差。这种时间差虽然可以通过教师的备课做出一定的弥补,但是,由于教师资料的有限性和学术水平的差异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教育内容与企业管理实践存在偏差。由于教材的“普遍性特征”,它很难体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学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虽然教师也会努力因地制宜地备课,力求缩小教材和实际的差距,但由于教师本身存在社会接触面不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欠缺等“先天性不足”,教育内容很难满足现实需要。这种状况,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际工作的时候,企业往往会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等产生不十分满意的感觉,从而会对学校的教育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2]

第三,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存在偏差。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接触社会、接触事物、接触人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思考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他们的思想,不再像中学时期那么单一、那么抽象。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选择性越来越强,疑问也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像中学时期那样,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记忆教师分析的理论要点和最后结论。学生的思想状态,“个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且有不断强化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教育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在其他课程的技能操作性不断加强的前提下,学生对思政课也客观地提出了加强现实操作性的要求。

四、教育方法陈旧落后

教育方法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模式中,原有的教育方法很难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第一,难于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实现教学相长。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往往局限于理论的互动性。即对于一个理论结论,发挥学生的主观思维,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虽然也讲究联系实际,但实际上是“纸上谈兵”。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在尽量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主观想法,从学生的积极思维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但由于那时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一般限于假期的“三下乡活动”等,因而他们提不出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对思政课教师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情况则不同。学生接触到的社会实践问题,教师往往没有经历过,没有与学生一样的切身体会。教与学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距。教学相长之间,也就存在着难于“接轨”的状况。

第二,难于在“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中实现教学相长。学生的思想来自于生活实际。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学生的“活思想”与原先单纯的“在校学生”差距甚大。过去“幼稚懵懂”的学生,已经日益具备了“社会人”的属性。这就决定了传统的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业已成为“明日黄花”。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根本性转变。因而,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不可能达到相互弥补的优质效果。而且,在某些问题上,学生对教科书上的结论会提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在这些问题上,师生之间不是“互补”,而是“对抗”。例如:有的学生受市场经济“追逐利润”思想的影响,在定岗实习中追求高的薪金报酬,与企业领导人发生某些争执,出现思想波动。此时,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五、教育环境校企有别

实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后,教育环境的变化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第一,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时间大大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时量,是国家教育部有明文规定的,不能减少。从各个高职院校的实践情况看,必须采取部分课时实行实践教学的方法。这种实践教学应该如何把握,值得研究。

第二,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该怎样准确发挥二者的优势?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文化比较“高雅”,讲究意境与激情;企业文化比较“通俗”,追求实用与效益。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绝非易事。

第三,当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达不到企业就业要求的时候,会产生多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如何加强引导和培养?与普通高校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较高,这是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性较强。但是,也总是存在部分学生就业不理想,甚至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这方面做好工作,取得效果,有待探讨。

第四,当学生在工作实践(如顶岗实习)中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出现“上班是尖兵、上课是逃兵”的现象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怎样跟上形势,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学生在校满足于拿文凭,不愿意好好读书学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必须深入研究。

第五,当学生的职业规划遇到“迷乱”,难于正确处理就业与创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关系的时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如何加强正确引导,使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心明眼亮,实现各自理想的价值?目前,虽然各个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了《人生规划》课和《职业教育》课,但是,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须加大研究力度,提高工作效果。

[1]姜复乐.构建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3,(1).

[2]王海彦.关于加强对新入厂大学毕业生教育培养的几点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2,(3).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校企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思政课“需求侧”
教学相长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