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新闻的总体现状研究

2013-08-15 00:54
传播与版权 2013年7期
关键词:信息

□ 曾 丽

一、社会新闻

(一)概念

社会新闻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不仅包括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趣闻,而且大至国际大事件、国内的社会事件,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通用概念。

早在古代,社会新闻就以多种形式出现,例如民间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以民歌民谣的方式进行记述,诗人则以诗歌形式传诵。在西欧,则莫过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所产生的影响,人文主义重振人性的尊贵,所以当时的社会新闻则围绕着人性、人格进行宣扬。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刊物出现之后,社会新闻则变成主要是人们的生活琐事,资本主义为了追求利润,追求刊物的人气,胡乱鼓吹物欲、庸俗的文化来吸引大众的眼球。

以上这些都属于社会新闻,但是却没有对其进行学术性的归类和研究。而到了近代,随着报刊、广播的出现,社会新闻也逐渐纳入研究范围。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不少学者提到“社会新闻”的相关叙述,有的认为社会上所发生的案件,如抢劫、谋杀、强奸等犯罪案件就是社会新闻,也有的认为社会新闻具有社会性,所以全部新闻都可以是社会新闻。刘富、张末民则认为,“社会新闻是涉及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①刘富、张末民:《晚报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27页。而顾理平则在《社会新闻采写艺术》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却得到大众普遍喜爱和注意,并且以反映社会生活伦理和情趣逸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

综上所述,对社会新闻的各种定义体现出社会新闻的庞大混杂,而且有些定义有失偏颇,但是也可以看出学界对社会新闻的关注日益增强。过于偏颇的观点也属于对社会新闻概念某个角度的剖析。诚然,这需要我们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关于社会新闻的观点,逐步做到透析社会新闻的相关信息,达到深刻认识当前社会新闻的实际情况。

(二)特点以及作用

当前,社会新闻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社会新闻所自带的这些特点,决定着社会新闻自身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这些作用无形之中影响着人们,并且也可以看出社会新闻对社会产生的利与弊。对其利弊关系的处理,是当前社会新闻的重要现状之一。

第一,社会新闻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由于社会新闻是对当前社会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些事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反映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渠道。“社会新闻虽然较少直接涉及国家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政策,却有着广阔的覆盖面和强大的渗透力,通过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社会变化、社会潮流等进行及时、鲜活、贴近地报道,极易在广大群众中产生舆论影响,潜移默化地促成某种社会舆论环境的形成,从而影响受众的思想情绪、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②焦国章、闰爽:《社会新闻价值取向探微》,《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第112页。正是它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力,使得新闻阅读者产生两个极端:一是它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报道,不仅能让民众了解到国家近期的热点事件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的落实等,也可以了解到周边生活中的信息以及反馈。二是消极的、负面的价值观新闻的影响。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我们应当更多地去留意和关心国家大事、民生情况、国际形势等,而不是只追捧某些非主流的新闻。

第二,社会新闻具有可读性和正面教育性。由于社会事件的多种多样、奇人异事繁多,使得社会新闻的关注度逐渐攀升。但是不代表这只是读者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除了满足读者对生活、社会的好奇心之外,大量的社会新闻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真实完整地揭示出社会世态、人性。

第三,社会新闻具有负面倾向性。相对于正面教育性,社会新闻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倾向性。特别是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政策时,外来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感染,引起了一股消极的风气。社会新闻一旦偏离了自身所秉承的理念,即使某些新闻是消极的、扭曲人生观的,但只要能够吸引眼球变成热门、产生经济效益,就会毫无限制地传播。本文在后面会提到当前的社会新闻的几个负面影响化。

二、社会新闻的负面趋向

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原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没有矛盾的世界是不存在的。社会新闻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用矛盾原理研究其中的辩证关系尤为重要。

(一)社会新闻的网络失真、失范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网络虚拟世界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今的社会发展和建设离不开网络的应用,社会新闻也得益于网络的快速、广泛传播的功能而得到空前的发展。即使是别国的突发事件,也可以瞬间就传遍网络世界,这样的即时传播在以往的时代里都无法想象。在互联网使得世界“距离”拉得更近的同时,网络的失真信息泛滥情况也不容忽视。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内地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学生占整体网民的30.6%。这足以看出网民规模逐年剧增,而这个庞大的群体对网络网站来说,潜在的商业收益价值是非常可观的。这就导致了网络上的众多信息主题偏离价值轨道,在“争夺眼球”的相互竞争中,每一个商家、网站都争先发出“另类”的新闻信息,凭借着新闻的看点火爆、辛辣来吸引网民的点击量。如“某当红女明星每段过往感情史”、“某官员包养情妇被曝光”等“标题党”。诸如此类的新闻信息的内容缺乏真实性,纯粹是靠标题来博取眼球。对社会新闻的健康发展和建设不仅毫无益处,更可悲的是,对网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可以说,任由失真的信息在网络泛滥就好比人活在虚假的世界里。人获得的信息都是失真失范,无法从这些信息中得到任何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益处。这不仅仅是网站机构的失范,同时也是我国网民的失范,网络使用素质急需提高。新闻发布者自私自利的做事原则使得信息失真,没有顾及失真新闻对阅读者的思想影响,而阅读者则需要分辨出正常新闻信息和失真的新闻的不同,勇于举报和支持绿色网络的使用。

(二)内容庸俗化

社会新闻的网络消极趋势的一方面就是内容变得不合主流、难登大雅之堂。我们平常打开网页时,在很多网站的显眼位置都会标出一些小内容,这些内容虽是真实的,但却是限制级别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些内容不能随意设置在网页显眼的地方,应该要设置一些验证,使得不符合年龄条件的人士不能点击。而为什么社会新闻在网页上甚至在某些纸质媒体上也会频繁出现呢?这大概又回到目前商品经济唯经济效益是图的风气上来。

现在网络争相报道的社会新闻涉及色情、暴力、自杀等题材,这些题材虽然是社会发生的真实事件,通过报道这些事件,可以让读者有一定的防范危险的心理,但物极必反。社会新闻从属性来看,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娱乐性的,但这种娱乐性并不代表着可以泛滥成灾。如果任由社会新闻网络庸俗化,对一个正常的网站不仅有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对每一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个合乎正能量的、绿色的网络必然是立足于传播积极向上的知识,大众之间互相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也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社会新闻网络管理系统去处理当中不当之处,以及提高传播者的更全面的风险意识。

(三)缺少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词是从中世纪西欧国家人文主义的兴起而得来,是对中世纪神学的批判产生的结果,并通过我国学者结合实际情况,出现了众多对人文关怀的呼吁。

随着我国逐步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特别是人们的物质生活都有了基本的保障,总体过上了小康水平的生活。但是社会中仍然有不稳定的因素,也有大量的社会新闻报道没有抓住配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报道内容引发了社会上的腐败、奢靡的攀比风,对物质享受过多的盲目追求等价值观偏离问题。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社会新闻没有重视人文关怀的普及和宣扬,每天都出现很多诸如“高富帅”的生活奢靡、娶一个“白富美”少拼几十年、体育明星香车美人双收等信息,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些信息会误导读者或者产生反效果,使读者产生自卑和仇富心理。

相反,社会新闻现状中对人文的关怀少之又少。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往往会迷失自我,看不清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样的影响是消极的恶性循环。社会中的人应该是自由的,受到外界的强烈约束的人格是不完整的。人文主义强调了人的地位、自由,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探索外界的模式,重新确立了人的主导地位。在目前我国的发展中,客观世界纷繁多样,我们受制于物化的世界,因此,社会新闻更应从人文关怀出发,挖掘社会中能重塑人的自由平等、批判人性的特殊事件和新闻,再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进而提供更为人性化、人道主义的新闻信息为阅读者汲取。

三、结语

我国现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任何细节的问题都不容忽视。新闻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媒体介质,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和人民民生问题的关注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规制社会新闻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文的出台刻不容缓。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社会新闻的相关信息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和社会新闻传播的不同渠道进行分析和对策探讨。

[1]顺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刘富,张末民.晚报新闻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3]曹恬.浅论网络新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金田,2013(9).

[4]陈浩,吕弘毅.浅析受众对于正面新闻报道的负面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3).

[5]王晓晓.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17).

[6]马劲.社会新闻摭谈[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7]谭薇.论网络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12(6).

[8]孙正好.晚报新闻学“眼球经济”背景下网络新闻的娱乐化倾向深析——基于百度新闻首页“新闻热搜词”的实证分析[J].媒体时代,2013.

[9]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2013(1).

[10]杨立凡.对社会新闻伦理失范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0(10).

猜你喜欢
信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超市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